分享

带你了解,最真实最全面的“脾虚”

 冯名雨艾灸 2021-06-17
 

▼

每晚9点与你聊艾灸| 与你说晚


网友提问:

冯名雨老师,我有脾虚的情况,应该怎么艾灸呢?

1


四类脾虚

■.脾气虚


一般来讲,大多数人对于脾虚的认识,停留在脾虚容易导致神疲乏力,消化不良,大便溏稀不成型这几个方面。这几个典型症状是脾气虚的特点。

■.脾阳虚

脾气虚和脾阳虚的症状十分类似,如果在刚刚的症状之上加上一个怕冷,那么就构成了脾阳虚。

所以,我们一般认知中的脾虚,往往就停留在脾气虚和脾阳虚上面居多。此类问题,我们一般选择脾经和胃经上面的穴位居多

比如脾阳虚有怕冷的典型症状,而脾主中焦,所以中焦虚寒,容易导致胃痛,此时我们可以艾灸中脘穴,足三里穴这两个穴位对于脾气虚和脾阳虚都是有一定效果的

■.脾阴虚

脾阴虚,我们日常听到的比较少,但是真正有类似情况的朋友可不少。脾阴虚,我们可以认为是脾气虚+阴虚症状构成的。

也就是脾气虚导致的饭后腹胀,神疲乏力,加上阴虚火旺之症,比如大便干结,手脚心潮热出汗口干但是不想喝水,脾气急躁等。

针对此类情况,我们单独用健脾的中脘穴和足三里穴明显就不行了,因为阴虚的症状我们没有调节到位。所以,此类问题我们需要用到滋阴的穴位,比如太溪穴

■.脾血虚

脾血虚,其实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心脾两虚」,因为脾乃后天之本,可以把食物运化为水谷精微,水谷精微可以在转化为气血,加上脾有统血的作用。而心主血,所以,血和心脾的关系十分密切。

心主神明,心出现病症问题,非常容易体现在精神方面,比如失眠,心慌,心悸。如果你现在是脾胃运化不良,加上刚刚的情况,多半就是脾血虚了。

针对此类情况,我们一般气血双补居多,加上心血的穴位,比如神门穴

2


穴位浅析

从以上的四类情况,大家要知道,当我们感觉自己脾虚的时候,需要艾灸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找到几个调节此类问题的穴位,而是要根据自己的症状,知道自己大概属于是脾气虚,脾阳虚,脾阴虚,还是脾血虚。针对自己的症状,选择适当的穴位

■.中脘穴

「位置」:肚脐上4寸

「释义」:胃的募穴,其下方就人体胃的所在,直接艾灸可以调节胃的功能

■.足三里

「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释义」:此穴是胃的下合穴,其中,中医认为:合治内腑。故而足三里穴对于80%的胃病都有调节效果。

同时,艾灸足三里穴对于成年人而言,有提高个人免疫力的作用。

■.太溪穴

「位置」: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的凹陷处。

「释义」:肾五行属水,并且肾乃先天之本,所以肾阴就是一身阴液的根本。而此穴是肾经的原穴,所以艾灸太溪穴可以滋养肾阴

■.神门穴

「位置」:用力握拳;在手前臂内侧可触摸到一条大筋;此筋的内侧,即为本穴。

「释义」:此穴为心经的原穴,中医讲:五脏有疾,当取十二原。故而心血不足或者心神不宁,用到此穴的几率很高。

·END·

冯名雨艾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