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棹声帆影 杖藜行歌——游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天台山

 zzm1008图书馆 2021-06-18
亦古亦月
2018-07-07
阅读 117
关注
                             前          言
浙东有一条'唐诗之路',源自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四百多位诗人,他们先后从钱塘江南岸出发,经萧山过绍兴,沿浙东运河至曹娥江,然后南折入剡溪,一路棹声帆影、扬帆载舟,南下天台。他们经过的这条路,就是'浙东唐诗之路',天台山就是这些诗人们的目的地。

天台山作为'浙东唐诗之路'上的精华所在,其佛宗道源、神山秀水的独特自然环境,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踏之纷来,礼佛修道、壮游修心、隐逸观光,为后人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李太白的'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代表了有唐一代的诗人们对天台山的情有独钟。

世界那么大,风景无处不在。天台山,古人们行吟于此,历代诗人们的文化苦旅都不愿错过的这段美景。千百年后,我们亦能从他们持杖驭风、衣袂飘然的身影中,感受到'唐诗之路'上名士倜傥的杖藜行歌;亦能从他们如画如歌、诵之吟之的诗句中,感受到天下名山之古、清、奇、幽的独特风韵。

图1-2:天台县高速出口标识

天台山,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座落于浙江省天台县城北,绵亘东海之滨,地处宁波、绍兴、温州、金华四市的交接处,西南连仙霞岭,东北遥接舟山群岛,分割曹娥江与甬江,因'山有八重,四面如一,顶对三辰,当牛女之分,上应台宿,故名天台'。天台山多悬岩、峭壁、瀑布,主峰华顶山海拔1098米,它是中国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发源地,又是活佛济公的故里。

天台山风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自古有'大八景,小八景,有名有姓三十景,究竟共有多少景,数来数去数不清'之说。目前,景区主要有:天台宗源国清寺、天下奇观石梁飞瀑、人间仙境琼台仙谷、避暑胜地华顶国家森林公园、休闲天堂天湖景区、风韵独特龙穿峡、济公故里赤城山,而其'佛宗道源,山水神秀'则更是享誉海内外。

图1:天台山风景区标识

图2-3:观景台远眺

徐霞客26岁开始游历,当初为选旅游起点,找到台州朋友陈函辉,陈写诗一首:'万仞嵯峨壁立青,古云地阔海冥冥;琪花瑶草山中果,雨髻风鬟洞口婷;鹤驭吹笙开石壁,鹅群染翰写金经;无端醉后逢天姥,月照琼台梦未醒。'描述天台,开启了徐霞客的游历足迹。此后,在他三十年的游历生涯中,曾三上天台山,写下了两篇《游天台山日记》,前篇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所写,后篇时隔十九年再续。而《游天台山日记》作为《徐霞客游记》的开卷首篇,可见天台山在其心中的位置。而现在的中国旅游节,又正好是当初徐霞客从江阴老家出发到天台山游历的时段。
天台山旅游集散中心徐霞客石像

其实,在徐霞客之前,就有许多文人雅客早已踏遍了天台山的山山水水。曾经,东晋名士谢灵运为一鉴《天台山赋》真伪,率性组团前往,竟迷醉于此留连忘返。然《全唐诗》两千多名诗人,有四百多人到过天台山,其中不乏唐诗大家,更有李白曾两次游历并留下不朽诗篇。

石梁飞瀑景区金溪边徐霞客石像

天台山首先是山水秀丽,沧海桑田的寓言故事就源自这里。其次是人文气息浓厚,一直是文人墨客驻足的地方。天台山,山之云气笼罩,宛若仙人所居,不仅有诗,更有远方。

图1-3:远眺天台山脉

图4:俯瞰天台县城

国清寺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与济南灵岩寺、南京栖霞寺、当阳玉泉寺并称中国寺院四绝。这里曾住锡过不少高僧,包括唐一行法师、寒山、拾得、济公和尚、日本东密开宗祖师空海大师和日本台密开宗祖师最澄大师等。

国清寺前的田园景色

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自'寺若成,国即清',更名为国清寺。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占地7.3万平方米,五条纵轴线布列,拥有2.8万平方米800余房屋建筑,是一个殿堂齐全,建筑严整,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

图1:国清寺'五峰胜景'山门

图2-3:山门通道

国清寺是一处文化积淀深厚的古刹。陈隋之际,高僧智越大师在国清寺创立了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宗派——天台宗;唐贞元年间,日本高僧最澄至国清寺求法,回国创建了日本天台宗;11世纪,高丽僧人义天又将此宗传入朝鲜半岛。可以说国清寺是中国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是日本、韩国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影响远及国内外。

图1:国清寺山门旁七佛塔

图2:教观总持照壁

图3:双涧回澜照壁

图4:寺院围墙

国清寺座落在四面环山、五峰拥抱的'世外桃源'中。环境清雅优美、宁静致远;四周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寺前照壁拱桥、碧水长流;寺内殿宇辉煌、迹部景吾;远处隋塔挺立、历经千年;……,如同一幅天然画卷,诱人驻足为奇。

图1.3:国清寺前丰干桥

图2:国清寺外古老隋塔

国清寺的建筑,清代早期部分为官式建筑。弥勒殿和雨花殿为单檐歇山顶,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顶,其它还有南方厅堂式殿堂建筑和中西合璧的堂楼建筑。

国清寺院门

国清寺弥勒殿,李连杰版的《少林寺》以此为景。

国清寺依山就势而建,层层递增,中轴主殿依次是弥勒殿、雨花殿、大雄宝殿、药师殿和观音殿。

图1:大雄宝殿前铜香炉

图2-3:国清寺钟鼓楼

图4:大雄宝殿

国清寺文物古迹荟萃,保存着大量的文物古迹。

图1:观音殿

图2-3:由日本莲宗信徒捐建的报恩塔

图4:中韩天台宗祖师纪念堂

国清寺保留着隋代的古迹:

图1:由隋代高僧、天台宗五祖章安灌顶大师手植的'隋梅'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国内三株最古老的梅树之一。

图2:隋代古刹照壁

图3:建于隋开皇十八年的报恩塔,矗立在山门外不远的山坡上。

国清寺之角

天台山景区各有特色,概括为古、清、奇、幽四字。而石梁景区则是天台山的精华,又以石梁飞瀑最为有名。石梁飞瀑集天下山水奇观于一体,隐于金溪翠谷之中,顺溪而行,山峦滴翠,古木参天,怪石遍布,奇峰突兀,是一处移步异景,触目皆成景的绝佳胜地,游人置身其中,恍入仙境。

石梁景区金溪翠谷

金溪与银溪交汇不远处有一巨石大印,上刻'法华晨光'四字,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石印,正准备申报中国吉尼斯纪录。

溪谷中'法华晨光'大石印

离大印100米处,有一形状如壶的瀑布,俗称'小铜壶瀑布'。

小铜壶瀑布

步上观瀑亭,眼前豁然一亮,飞瀑'一瀑三折'从天而降,天然石梁横架半空,梁上金溪与大兴坑在此汇合,形成落差30余米,宽10余米的飞瀑,蔚为壮观。

图1-4:飞瀑之下大兴坑

图5:徐霞客石像

图6:观瀑亭

石梁飞瀑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使著名的'浙东唐诗之路'在这里形成高潮。千古石梁,天下奇观,瀑以梁奇,梁以瀑险,山、石、水奇妙结合,历来被誉为天台山风景之'眉目'。石梁桥全长6米,梁下有洞高2.8米,桥背宽仅0.2-0.3米。桥旁上方广寺,始建宋代。桥下一挂飞瀑,落差35米。四周山雾弥漫,如遇阳光斜照,霓虹时现时灭,五光十色,斑斓多姿。

人在石梁桥下翘首仰望,只见长空雷鸣,水从天落,真有'沧海平翻龙背上,银河倒泻雀桥东'之势。瀑布冲入潭中,飞波若舞,散沫似珠。平静时'丽日下碧潭,长光透疏竹',又是另一番景象。

石梁飞瀑全景

石梁飞瀑有举世闻名的五百罗汉道场的方广寺,相传为五百应真栖止处。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始建石桥寺,宋绍熙四年(1193年)重建,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1983年,被国务院列入汉族地区佛道重点寺院。

方广寺在金溪翠谷中分上、中、下三寺。上方广寺,金溪枕流,丛惶古木缭绕四周。中方广寺,殿前昙华亭,最宜啜茗观瀑。下方广寺,内有五百罗汉,设堂供养。

在崇山翠谷之中,一石横跨天际,瀑布喷涌而下,'昼夜起风雷',令历代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无数壮美诗篇不说,更有丰富想象极力描绘,有说'梁如卧,中凸端垂,苔藓满缀,斑似龙纹';有说'形如卧牛',有说'形如大鲤,屈身巅尾';有说'似大鹅之颈,伸颈向南吸啄食',也有说是'两龙接舌'。

图1-3:石梁飞瀑与上方广寺

图4-5:远眺石梁飞瀑

南宋陈知柔的七律诗'巨石横空岂偶然,万雷奔壑有飞泉。好山雄压三千界,幽处常栖五百仙。云际楼台深夜见,雨中钟鼓隔溪传。我来不作声闻想,聊试茶瓯一味禅。'从桥、泉、寺、茶入手,对'天下独绝''天下第一''天下唯一'的石桥作了全面的描绘。

飞瀑之下大兴坑

下方广寺,居石梁之下,东晋昙猷智者曾在此结庐修道。此地,竹树秀蔚,风景清幽,仰观石梁,如在天上,瀑声犹在山色中。寺前'仙筏桥'是古代块石垒砌之拱桥,古朴大方。站在桥上仰望,石梁飞瀑全景尽在眼中,一幅蓝天白云、翠竹红枫、黄色寺观、铜亭瀑水构成的美丽画面,让人留恋忘返。

图1-4:下方广寺

中方广寺,即昙华亭所在,是禅宗道场。居石梁之右,最宜啜茗观瀑。昙华亭为贾似道祀其父贾涉而建。相传,亭落成之后,寺僧供茶时,杯中突现异花倏然即逝,故得名昙花亭。现存大雄宝殿气宇轩昂,风格异于天台诸寺,为亦亭亦寺之式建筑。

图1-4:隐于竹影中的中方广寺

方广寺周围摩崖石刻多达30处,以宋丁大荣所书'盖竹洞天'、明甘雨所书'飞梁悬瀑'、清康有为所书'石梁飞瀑',最为可贵。

中方广寺旁的应真沐浴潭

小朋友在翠谷飞瀑中嬉戏

琼台仙谷景区面积7.3平方公里,是一处比较典型的花岗岩地质地貌景观。灵溪为该景区的主景线,沿溪北行,两旁山壁对峙,山势峥嵘峻峭,奇峰纷呈,怪石错列,且愈入愈奇。

图1:琼台记事

图2:琼台仙谷导游图

图3:琼台仙谷碑

琼台仙谷景区下入口是天台桐柏水库大坝,水库截灵溪水流而建,两边峭崖壁立、奇峰插天,'琼台仙谷'摩崖石刻四字龙飞凤舞,迎面夺目。

琼台仙谷景区

琼台仙谷景区迎仙广场

水库下游的灵溪

进入景区要穿过两段隧道,这是隧道入口。

隧道里的检票口

出检票口是一座小桥,横跨一条沟壑。

沟壑上的瀑布

过桥再经一段隧道,即到水库大坝。

水库大坝在摩崖石刻的下方,这是一座双曲薄拱廊桥大坝,一道高20多米,宽30多米的坝瀑,飞挂坝壁,如巨幅绢绡飘飘洒洒,十分秀丽。

水库坝瀑

坝上观看摩崖石刻

坝上这座木质飞檐黛瓦廊桥,即是通道,又是景观,还是游人的休息之处。

双曲薄拱水库大坝,形成一个九峰环抱、翠壁倒影、碧波澄澈的八仙湖。穿过长廊,走在沿湖栈道上,灵溪水化成一湖翠黛,浅处卵石可见,深处黛碧不测;两岸翠峰连绵,峭崖崚峋,眼前湖光山色,移步异景,宛若仙境。

回眸大坝廊桥

琼台仙谷山静、水静,心也静,置身其中,神清气爽,如醉如痴,一切凡尘俗虑荡然无存。难怪李白也要'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

八仙湖中悠闲自在的鸭子

湖边摩崖壁刻

湖边石亭

漫步在八仙湖畔,细细品味这天然混合的山魂水魄,正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幽雅境界。然而,又有谁能料到,这胜似仙境瑶池的八仙湖,竟是人工创造之作。正当我们陶醉和赞叹仙谷湖景时,忽然瞥见右侧不远处有人影在湖面上弄首舞姿,远看一像女、一像僧、还有一像道……。

渐渐走近,其实是湖中浅水处,竖立着几块天然象形石,被称为'仙湖集韵',仔细一看,更有像济公放荡、道士采药、霞客探路、太白吟诗,还有神鼋探首……,形态逼真,妙趣横生,活灵活现。据说,这些俏形奇石都是峡谷中的天然巨石,聚集在此,全凭审美创意,匠心独运。

行至八仙湖尾,雨中沿灵溪峡谷上行,走在草木幽深的山谷中,顶上峡谷峭崖现双阙,仙境仙气,虚幻玄妙;足下溪谷怪石乱堆叠,明流暗水,哗哗作响。

沿着灵溪山谷走来,途经一座'悬空廊',依崖而建,凌空挑起,飞檐黛瓦,似栈道,似凉亭,如浮云飘依,仙人造化,凭添奇迹。

走过悬空廊,有一似孔明'八阵图'式的平台,中间是黑白卵石砌成的'太极阴阳图',四周有八块立石仰对头顶的八峰(因雨八峰被云雾遮挡),寓意为八仙会聚琼台,也叫'八仙平台'。

出'悬空廊',峡谷清流上一古色古香拱桥如虹、苍苍古朴,叹为千年古桥遗迹,名'遇仙桥'。

过'遇仙桥',缓步来到'悟真台',这里是个小憩台,可以品味紫阳真人的'悟真'境界,而脚下
百丈灵溪与莲花溪如两条银龙在此交汇,峡谷峭壁间,水花喷溅,激湍追逐,似高山遇知音、流水伴琴鸣。

再向前行,穿过锁龙洞,便是百丈龙潭瀑布。瀑布如蛟龙夺路飞下,雷声震耳,水雾弥漫;百丈悬崖下,瀑泻成龙潭,水色碧如黛,令人心惊魄动。

百丈龙潭瀑布

至此,因时间、雨天关系,未再前行,即按原路折返,结束游程。

                              后           语
浙东唐诗之路的形成,是历史、人文、山水等机缘巧合的产物,因而又被称为'和合之路'。
'和合之路'汇聚了释、道、儒三家,不仅是佛教的宗源、道教的圣地,还是儒家理学的策源地。'和合之路'吸引了历代文人诗客,留下了杖藜行歌,把最美的词藻赠给天台山,使得这座天下名山既有风花雪月的明艳色调,又有佛宗道源的清雅脱俗。行走在天台的山水间,风雅的地名,如诗、如画、如歌,读之诵之吟之,有唐诗的凝炼深沉,有宋词的委婉细腻,有元曲的清澈悠扬。
天台山的自然景观山神水秀、得天独厚,有珍贵的隋梅、唐樟、宋柏、宋藤,画不尽的奇石、幽洞、飞瀑、清泉,说不完的古木、名花、珍禽、异兽。天台山的山系天然成趣,别具一格,'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矣'。天台山的水系天降形涧,拦截成湖;飞瀑形龙,瀑底为潭;清泉潺潺,碧黛池池。天台山的景区各有特色,古、清、奇、幽,各峙揽胜;'赤城栖霞、双涧回澜、华顶秀色、琼台月夜'堪称天台八景。随附唐代诗仙李太白诗篇一首予以分享:
                      《琼 台》
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
碧玉连环八面山,山中亦有行人路。
青衣约我游琼台,琪木花芳九叶开。
天风飘香不点地,笑把烟霞俱抖擞。
明朝拂袖出紫微,壁上龙蛇空自在。

5月,春夏之交的周末,自驾来到浙东天台,游览了佛教名寺——国清寺,天台精髓——石梁飞瀑,仙谷瑶池——琼台仙谷,亦是游山玩水,亦是度假休闲。两天一晚,剔除路程,游时有限,置身在这纯净圣洁、灵异神奇的境界,不失为一种超凡脱俗、修心健体的休闲享受。

更新于 2019-08-05 
来自作品集专题游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