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肢端麻凉疼,首选这3药改善微循环、抗血栓

 用药探究 2021-05-12

糖尿病患者,有一个并发症最容易被忽略,那就是下肢动脉病变。但由于非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炎和栓塞,也会导致下肢动脉病变,所以确切地说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常表现为下肢动脉的狭窄和闭塞,常累及糖尿病患者的股深动脉和胫前动脉等中小动脉。

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是导致糖尿病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研究结果表明,一半左右的糖尿病足患者伴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与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的足溃疡相比,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导致的足溃疡复发率更高,截肢率增加1倍。

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除了导致下肢缺血性溃疡和截肢外,也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警信号,因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硬化、脑血管硬化都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如血管内皮受损、氧化应激等,所以如果糖友发生了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也间接说明了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很大。

对于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应该常规进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筛查,对于伴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高危因素的患者,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5年以上、吸烟、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的患者,应该每年至少筛查一次。对于有足部溃疡、坏疽的糖尿病患者,不论年龄,都应进行全面的动脉病变的检查和评估。

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在治疗方面,除了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外,还会应用到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常用的包括西洛他唑、沙格雷酯、己酮可可碱等。

西洛他唑

西洛他唑是一种抗血小板药,属于抑制血小板代谢这一大类药物。和我们常用的双嘧达莫(潘生丁)属于同一类,都是磷酸二酯酶的抑制剂。

它通过选择性抑制血小板和血管平滑肌内的磷酸二酯酶对环磷酸腺苷的降解,增加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的浓度,进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增强扩血管物质前列环素的活性;激活腺苷活性,进而激活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增加环磷酸腺苷浓度,进一步抑制血小板聚集;轻度抑制血小板的环氧酶,减少血栓素A2的合成,抑制血栓形成;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具有扩张血管作用的前列环素。

可以看出,西洛他唑通过不同的途径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所以适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的病变过程,西洛他唑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上比阿司匹林更为有效,更少发生出血事件,但西洛他唑由于扩张血管导致的头痛、头晕、腹泻、心悸、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比阿司匹林高。

所以,目前更多的是用于改善由于慢性动脉闭塞症引起的溃疡、肢痛、冷感、间歇性跛行等缺血性症状,尤其适合糖尿病引起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也可用于预防脑梗死的复发(心源性脑梗死除外)。

沙格雷酯

血小板在受损血管内皮发生聚集过程中,会释放出二磷酸腺苷、5-羟色胺、肾上腺素、组胺等物质,这些物质使更多的血小板发生进一步的聚集,从而形成血栓。所以抑制这些物质就成了抗血小板药物的一大靶点。

沙格雷酯就是5-羟色胺受体的选择性拮抗剂,它能够选择性拮抗血小板的5-羟色胺受体,抑制5-羟色胺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内5-羟色胺的释放;也能选择性地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5-羟色胺受体,抑制5-羟色胺引起的血管收缩,以及血小板聚集引起的血管收缩。

同时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动物实验证明,沙格雷酯可以抑制大鼠注入月桂酸引起的动脉血栓形成和动脉闭塞症的发生;可改善外周循环,大鼠实验证明,沙格雷酯对5-羟色胺引起的下肢侧支循环血流量的减少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另外对红细胞的流变性也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所以沙格雷酯,适用于改善慢性动脉闭塞症所引起的溃疡、疼痛以及冷感等缺血性诸多症状。同样对于糖尿病引起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具有较好的作用。但是西洛他唑和沙格雷酯用一种即可。

己酮可可碱

己酮可可碱及其代谢物,可增加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性,降低血液黏滞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恢复和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并且能够扩张外周血管,从而增加动脉和毛细血管血流量,改善脑和四肢的血液循环。此外,己酮可可碱还能改善缺氧组织的氧化能力,对支气管平滑肌亦有舒张作用。

所以己酮可可碱,即可用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如短暂性脑缺血、脑卒中后遗症、脑缺血引起的脑功能障碍,也可用于外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引起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慢性栓塞性脉管炎、间歇性跛行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