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要的幸福:不苟且,不妄想。

 82年的老周 2021-06-18

【图】Tekin Türe


今天,是你陪着老周的第507天
最近,与本科时期的教授聊天,受益匪浅。
:教授,为什么工作以后会无比怀念上学那会儿?
教授:因为感觉上学那会儿幸福。
:幸福?
教授:所有的幸福,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学会具体。而在学校,老师会提醒你去具体,而工作后,你只能自己学会具体。
:怎么个具体法?
教授:比如,你的目标是要多读书,如果想要一个幸福的结果,这个目标是不对的,因为不具体,具体的方式应该是:这一周,我要读完这本书的前三章。在学校,会有老师要求并督促你具体,而在工作中,你只能自我具体。
:那就是说,幸福的前提,就得学会自我具体?
教授:嗯,学校的具体是强加的,即使当时你们感觉很压抑,但往往经历过挫折和失败后,你们都会怀念学校,怀念的因压抑带来的幸福。
那假如说,许多人的目标是要找一份好工作,这个目标也是不对的?

教授当然不对,因为不具体,充其量是美好的期望。如果想要有实实在在的幸福结果,这个目标应该具体到:进入什么行业,专注什么技能,做到什么水平。举个最直白的例子,你归置房间,你要断舍离,如果你想要达到预期,就得具体到:这几样东西,今天我必须要扔掉。

这段对话,我相信所有人都看得懂,也都在一个时间段内误打误撞的实践过。许多人认为:人生的选择,要么是眼前的苟且,要么是诗和远方的田野。其实,说实话,这个选择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重要。


你人生真正的选择,只分抽象还是具体。至于选择眼前还是远方,那就非常简单了:选择眼前,那就问问自己要用多长时间达到眼前的目标;选择远方,那就问问自己去多远的远方,怎么去。

所以,只要自我具体,在任何一个环境里都不会苟且,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不会有不切实际的妄想。
本周推荐的这本书,来自日本生活美学大师松浦弥太郎。他以更贴近的姿态、更诚恳的思考,审视日常的美好:原来好的生活可以很容易,恪守“基本”,才能享受生活;原来通过有效的自我管理,能够真正理解自己的本质。希望各位能有所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