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亲,女儿心中最伟大的人|作者梅小玲

 家乡文化天地 2021-06-18

再不点蓝字关注,机会就要飞走了哦

从我记事起,母亲就寡言少语,白天拼命下地干活,晚上就坐在台灯下面纳底做鞋,从没有见过母亲的笑容。

小时候,家里孩子挺多,爷爷主外,奶奶洗衣、烧饭带孩子。至于母亲,平时管我们就很少了,除了干活还是干活。母亲一连生了七个女孩。到八十年代末期,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也有几年时间了,所以母亲备受政策和生计的压力,不得不将两个小妹妹送人。母亲是独生女,父亲是倒插门的女婿。在那个改革刚刚开放的年代,人们思想的禁锢,母亲迫于外界舆论压力以及自己疲惫的身心,再也笑不起来了。后来到了九零年,计划生育抓得更紧,母亲被迫结扎了,当时她已怀有三个月身孕,在父亲的苦苦哀求下,主刀医生总算给母亲留下最后一线希望。那年农历十月二十八日零晨一点多钟,弟弟降生了,全家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笑得合不拢嘴。终于,母亲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丝笑容。

    在弟弟出生后的两三年时间里,虽然我们上学都交不起学费,地里庄稼由于干旱都供不上全家人的口粮,但一家人都因弟弟的降生而心满意足,也算是其乐融融。然而,好景不长,父母之间的感情出现 了裂痕,他们成天到晚不停地吵架,和谐的家庭气氛被彻底打破了。那时候我们实在太小,面对父母之间的任何问题都是束手无策,儿时留下的只有内心的阴影。

     我在家里排行老二,大姐比我大四岁多,她念完初中就出来学了缝纫手艺。大姐人比较聪明,大半年时间就把缝纫技术学得差不多了。于是过完春节 就随着同乡一起到上海打工了。本想着大女儿出门赚钱了,对家里好歹有点帮衬。谁知道天有不不测风云,在上海打工的第二年,才过了两三个月,大姐被表姐送回家了,她患了精神类病症。她这一病弄得全家鸡犬不宁,又是摔东西又是乱打人、骂人。母亲到处求医问药也不见好转,不知多少个深夜她一个人在啜泣。后来大姐被送到医院治疗。在医院和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过了半年时间,大姐的病好得差不多了,家里的状况才有了一点转机。随之我也初中毕业了,由于姐姐治病花了不少钱,加之弟妹们小,更需要念书,无奈之下我的念书生涯就此结束了。毕业之后我和姐姐在附近的一家火机厂当推销员,工资收入很低。由于姐姐之前患过病。所以母亲再也不敢让她外出打工了。后来大姐在母亲的精心调理下彻底康复了。第二年我便到乡镇卫生院学习农村保健知识。在这期间,因家庭较困难,母亲的内心一直很苦,而我那时毕竟还小,根本不了解母亲的心,更不能为她分担点什么。现在想起来如果当时也外出打工倒也能为她在经济上减轻点负担。我学习去了还给母亲施加了压力。至今我都不能准确判断自己当时抉择的对与错。

就这样我学会了接生、注射等技术,嫁到老公家后做了乡村保健员。就在我出嫁后不久,有一件发生在母亲身上的事情令我终生难忘。当时我父亲一直在外务工,母亲除了干农活外还兼顾经营着父亲在家经营的小型轧米厂。那天我和姐姐同时回娘家,都在轧米厂待着,刚好母亲在给人轧米,突然间轧米机出现了故障轧不动了,闸刀里冒出了电火花。姐姐刚好站在附近,她赶紧冲上前去拉闸刀,说时迟,那时快,母亲一个箭步冲上去将姐姐推开,自己“嗖”的一声就把闸刀拉下了。电源关掉后一切平安了,母亲露出了少有的笑容。她说:“这种情况怎么能让你去冒险呢?”她的语言朴实而简短。在危险面前毫不迟疑的态度,这是她对人间母爱的最好诠释 。

接下来三妹、四妹初中毕业了,也逃脱不了我们一样的命运,不得不退学。那几年学费实在太贵,家里入不敷出,于是姐妹俩就打工了。慢慢地通过她俩的努力加之省吃俭用,家里的条件有所好转。她们挣钱给弟弟妹妹上学,家里盖了新房,还买了冰箱,装了空调。特别是四妹,几乎把她所有的收入都攒给了家里。母亲的心里总算有了几分甜甜的幸福感。然而,随之而来的噩耗又让整个家庭充满了阴霾。

那是2005年农历五月十九日下午,也就是离我出门时弟弟送我到县城坐车只有十几天时间,家里打来电话,说弟弟中午到河里洗澡溺水身亡。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简直让全家人崩溃,更令母亲生不如死。她历经多少精神折磨和身体的苦痛才生下的唯一的儿子,如今已有一米六五的个头马上就要长成大人了,就在这转瞬之间离世了。母亲呀母亲!命运为何如此地捉弄您呢?这让我感到天理的不公。母亲又是寡言少语,整天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精神几度失常。

第二年,我二女儿 有一岁多了。由于担心母亲天天思念弟弟令自己痛不欲生,我便把二女儿托付给她带,让她把注意力转移到我女儿身上。随着时光的流逝,母亲内心的伤痛也渐渐淡化了不少,她后来关心更多的便是我女儿了。

可是母亲终究是个命运多舛的人,当她内心的伤口刚刚在慢慢愈合的时候,于2013年农历二月初六下午,一跤摔得左腿股骨头粉碎性骨折。当时在病床上躺了十来天才做手术,住了一个多月的院才回家休养。她生活起居都靠父亲照料。在她身心俱痛最需要我照顾的时候,我却没能回家看她一眼,更谈不上照顾。这是我人生当中最大的遗憾。当年我生孩子在家坐月子的时候,母亲精心照顾我和宝宝。她将家里所有的老母鸡都炖给我吃了,另外还隔天就买排骨熬汤给我加强营养。一天数次地为我端荼送饭、给宝宝洗澡、洗衣服、洗尿布等等,想起这些点点滴滴,我真是羞愧难当。现在她的腿能走路了,我心里还好受点。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心中暗暗发誓:等以后孩子大了,父母老了,我一定尽最大的努力补偿他们!

母亲的一生已走过了六十二个春秋,开心快乐似乎与她无缘。即使有也是昙花一现。她的生活经历总是充满坎坷与无奈。但愿苍天有眼,让她晚年时期身体无恙,所有的悲伤痛苦都随着时光的逝去而逝去,留下的是夕阳的余辉沐浴着她。

我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只愿吃了大半辈子苦的母亲——我亲爱的妈妈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切安好!

作者简介

梅小玲,女,生于70年代末,出生于蕲春县青石镇,现为向桥乡狮子堰村人,中共党员。从小爱好文学,曾在《古角之声》诗刊上发表过作品。

《家乡文化天地》微信平台征稿启事

       本微信平台欢迎全球各地的湖北人、蕲春人、以及各地热爱乡土文化的人士投稿,散文、小说、格律诗词、古风诗、民歌民谣、自由体诗、精彩摄影、绘画、书法、经典自拍短视频、精彩自唱歌曲、戏剧、相声、曲艺等等文化作品,都受欢迎。各类作品文责自负,不得抄袭他人,作品力求原创,若在其他报刊或微信平台上已发表过,务必请注明,以免误判。

     为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各投稿者务必请附上个人简介一则,近身照片一张,以及与作品有关的照片若干张。

      各类文章的打赏金,一周内累记超过20元的,除去微信平台的维护扣费外,原创文章作者和平台的运营者按7:3分成,须一周后到账。

     在这离多聚少的打工年代里,愿五湖四海的老乡们能在网络中团聚、相知,言说自己的难忘故事,发表自己的生活感悟,分享久违了的乡情文化,联络同乡故旧之间的感情,传播时代正能量。愿这个平台能为各位老乡的生活带来一些温暖,一抹亮色……

       为了更好地服务分布全球各地的乡亲和各界读者,来稿中的部分合适作品,将会在今日头条、新浪博客、新浪微博和百度百家号等同名网络平台中刊发,敬请留意。

       本平台对所有作品仅作展示,请各位作者请自行做好来稿的相关校验,以及文字的把关工作,各类文章文责归作者自负。

投稿QQ邮箱:631832697@qq.com

最接地气的公众号

敬请您的关注

长按上面的二维码可以关注本公众号

关注是最贴心的支持,

转发是最温馨的鼓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