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随笔】母 亲/王砚飞

 清清水蓝 2020-09-18
 作者简介



王砚飞  鸡东县委党校教师。喜欢文学。
 母  亲



 风风雨雨走过多年,感觉自己对母亲的付出有所领悟后,作为一个已是人母的女儿,想对母亲说的话很多,但又有些语塞了。我无法把母亲平凡的一生写的辉煌,让世人震撼,又无法把母亲默默做的事一一讲述,那样我会撕心裂肺的心疼,我更无法用平静的心去回忆母亲的点点滴滴,因为那已经融进我的心里,在我的血液里奔腾。我所能做的就是现在以一颗母亲的心,去感受另一位母亲的伟大。
                                                       ——题记


    母亲是和共和国一起长大的,那个年代出生的母亲,童年自是没什么太多的快乐而言,虽不用再经历战争的颠沛流离,但为了生活一家人还是要历经坎坷的。听姥姥讲,她十七岁结婚,二十七岁才有了母亲,因为是结婚十年后出生的第一个孩子,所以姥爷特别疼爱,就连盛饭也要抱着她去,家人都笑着摇头说:放这谁还能打你的宝贝姑娘啊。姥爷仍是抱起就走。但是普通百姓人家也只能照顾到此,劳动起来还是顾不上的,何况姥爷后来闯关东去了东北。所以在母亲很小的时候也是经常睡在老家的田间地头,童年就在地垄沟里摸爬滚打一天天长大的。在母亲九岁的时候姥姥带她和二姨来到了东北,找到了在矿上工作的姥爷,一家人生活在一起。

       

    家是安稳了,但在六0年灾荒面前又有哪家能吃得饱呢?母亲也和同龄的伙伴们每天挖野菜,捋树叶来填补不多的粮食留下的空缺。作为家中的老大母亲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不再上学了,很早的担起了家中的家务活。再后来,母亲下乡了,这好像是那个年龄的人都共有的经历。母亲身体很单薄,也很瘦弱,姥爷担心她自己照顾不好自己,就托人给母亲在农村找了个对象,我们的家也就这样顺理成章的诞生了。

       

    我们的家是在一个偏僻的山村, 我的童年就是在那里度过的。我曾无数次梦里回到那个地方,那里有我的快乐和幸福。父亲和母亲都是很能干的人,虽家底很薄但料理得很周到。母亲总是在屋前房后种上花生、瓜子、  甜杆之类的,来给我和哥哥 解馋。父亲也栽上了很多果树,从樱桃树到苹果树七八个品种之多,共有二十多棵。整个夏天到秋天我们都不会断水果。所以我和哥哥跟同村的孩子比起来幸福了许多。这在现在看来是算不了什么的,可在那时我们可是很值得炫耀的,不但自己能吃个够,顺便还可以贿赂小朋友,拿出好吃的他们就乖乖的跟我们玩了。我小时候很淘气整天不是上山就是下河,一年下来衣服裤子弄坏好几套,母亲从来没因为这打过我。只是现在会和我儿子说:你妈小时候整天上柴垛上蹦,一夏天穿坏四条新裤子。听母亲说这话时的口气没有一点责备的意味,反倒感觉有些骄傲呢。要知道那时买东西都是很紧张的,什么都要凭票购买的。母亲能那样容忍我真是很难得的。

       

    每到刚入冬我就总是问什么时候过年,因为每到过年母亲都会给我们做新衣服的,从来没间断过。我呢顺便还会有两根绸子或头花之类的,母亲总是把我打扮成全村最漂亮的小姑娘。但记忆中她自己从来没买过新衣服。腊月三十那天晚上,父亲也会为我和哥哥做上简易的灯笼,在空罐头瓶子里面放上半截蜡烛。然后绑在小棍上,我们的灯笼就做成了。我和哥哥一人一个开始了守岁的游行了。从这家窜到那家,我们的队伍滚雪球式的很快就大了起来。但不管多大我都是最骄傲的,因为乡亲们都会夸我漂亮又懂事。我那时只当是自己很出色才会受到表扬,现在才知道那也是因为母亲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和尊敬。母亲跟公婆、叔伯、妯娌和小姑几十口的大家关系相处得非常融洽从来也没红过脸,对待邻里更是礼让三分热心帮助的。


       

    弟弟是在我七岁那年出生的,他的出生可给我们带来不少的麻烦,因为之后的几次搬家都因他而起。弟弟出生后的第二年,母亲得到了知青返城的指标,被安排到区里的陶瓷厂工作成为了一名工人。陶瓷厂离我们家所在的山村很远,弟弟又很小,母亲每天要背着他上班往返好几十里路,虽是母亲背着他,但对于刚几个月的弟弟来说每天折腾也是无法承受的。于是,我们第一次搬家了。新家离母亲上班的地方不远,骑车十多分钟就到了。这里虽没有山村的宁静惬意,但让我们开阔了些眼界,接触到大山之外的热闹。家刚安顿下来的那几年,我们的日子过得很紧,每月就靠母亲的工资养活我们一家五口,户口还没有落上吃粮都很是问题。加之伯父家长我四岁的姐姐因伯父早早的去世,伯母另嫁他人,奶奶年岁已大无法照看她也和我们一起生活,生活的担子就更重了一些。尽管这样,母亲对姐姐的好,还是让我有些嫉妒的。学校定做服装我和哥哥不做也要给姐姐定做。母亲从来都不让我们和姐姐吵架,做什么事都让着她。姐姐又是个性很强的人不好相处。有时我们觉着委屈母亲总是对我们说:她没有爸爸妈妈够可怜的了,你们多让着点吧。那时的我们没有什么多大的感触,因为母亲的接纳我们也很自然的接纳了姐姐。姐姐说什么我们都很听,俨然就是我们的大姐大了。现在我也是一个母亲了,真正感受到了母亲的伟大,在生活的重荷下对别人孩子的爱超过对自己孩子的爱,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呀。

       

    在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又搬家了,原因还是因为弟弟没人照顾我们要搬到姥姥家附近去住。对于我们来说倒还好,上学也远不了多少。可是母亲上班就远了很多,还要走几百米的陡坡。但为了弟弟母亲还是选择了。为了照顾我们,母亲放弃了轻巧儿的活,选择了又脏又重的工作,只因有一点好处:干完了就可以走。就这样,无论寒暑妈妈每天早上都要不到四点出家门,骑上一个小时的车到单位,换上衣服就开始把100多斤重的烟囱坯子从这个车间推到那个车间,每个都要往返二百多米。每天都要推几百根,工作下来就相当于重荷下走了十几公里的路。下班后,匆匆的骑车赶回家给我们做午饭,料理家务。为了节约开销,一有时间母亲就到附近的矿山井口捡煤。有时半夜捡完煤就直接上班去了,连一点觉也不顾得睡。就这样母亲风雨无阻的奔波着,一干就是十多年直到退休。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一点也不假,看到母亲整天这样辛苦,渐渐长大的我们也都尽力干些力所能及的活。每天放学我都要做完家务再写作业。学习也很刻苦,有时都要学到母亲第二天早起上班。因为我知道唯有这样才能对得起母亲的日夜操劳。每周日洗衣服时我都要把姥姥家的衣服也一并洗了,就当是替母亲尽的一点责任,也不枉姥姥疼我们一回。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身教胜于言传吧——母亲尽母亲的责任,儿女也要尽儿女的责任。

       

    退休后的母亲也没有一刻的清闲。因为我们都长大了,成了家,有了孩子。母亲又像姥姥那样看起了我的儿子,之后又是哥哥的儿子。母亲五十四岁那年病倒了,病的很重是心梗,和死亡只差一步。如果人的生命就这样结束的话,我会为母亲痛不欲生——如此的劳顿之后怎能这样的逝去,生命不应该这样的那太遗憾了,庆幸的是妈妈的身体恢复较好。

       

    病好的母亲不久又尽起了为人女的责任。姥姥和姥爷的身体到了不能自理的地步需要人来照顾,母亲和三姨担起了这份义务。夏天到母亲家——平房便于老人活动。冬天到三姨家——楼房舒适保暖,温差小不易感冒。就这样母亲最多时要照看三位老人,八十多岁的姥姥、姥爷都患有脑血栓后遗症大小便倒还能自理,但时不时的还会便在裤子里。九十多岁的奶奶虽年长一些但相比之下身体还算健康,就是神智不大清醒有时会说些谁也听不懂的话。然后不管你怎么解释她都沉浸在她的意识当中大哭大闹。邻居们都说母亲家是养老院,对父亲母亲能这样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很是佩服。其实对老人的照顾也是很麻烦的,照顾洗涮拉撒自不用提,单单做饭这三位老人就得要做三样饭。奶奶信佛吃素,姥爷糖尿病不吃甜的,姥姥还不能吃凉的和辣的。但是母亲仍旧做得很好,一直照顾他们四五年,直到姥爷和姥姥相继去世。做为女儿母亲没有遗憾,尽了孝道——养老送终。这看是平常的事可又有多少人能不留遗憾呢!

    

    如今母亲已近七十岁了,想想母亲走过的路虽是平凡无奇,但为人母的那份责任,为人女的那份义务都被她诠释得淋漓尽致。作为母亲女儿的我幸运的享受了那份母爱——教你对生活的热爱,教你做人的执着,而这一切都要我用爱心去传承!

 

  编辑: 兰波  水蓝
北方杜鹃微信公众平台旨在发布原创作品,扩大各地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机会,多出精品佳作,陶冶情操,实现文字梦想。
投稿要求:原创!切勿一稿多投!因业余时间编辑平台,时间、精力有限,请作者自行校对,所投文稿需有一定水准,文责自负。
投稿时请将简介,照片,作品发至邮箱:
973694025@qq.com
同时加微信号:j973694025
关于赞赏:读者自愿赞赏!平台赞赏的50%归作者所有,其他为平台维护费用。作品发布七天一次性结算。总计十元以下赞赏不予发放。
感谢赐稿!感谢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