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天地|张艳霞: 清明河四季合奏曲

 827654838 2021-06-18

点击“孝感文学”关注

时光煮文字,文字暖人生

清明河四季合奏曲

文|张艳霞

府河在流经桂花潭时,九曲回肠转了一个大弯,形成宽阔河道,她就是清明河。清明河河水流缓,河沙泛金,巍巍两岸,苍堤安卧,绿柳如烟,乃古云梦泽六景之一。

  立春后,冻结的河滩在河水的浸润下渐渐变得松软起来,散发出一股股泥土的气息,庄稼人从这里闻出了春天的味道。

  堤坡上,星星点点的绿,嫩且小,绿得那么令人动情动意,仿佛乡村羞答答的少女,让人萌生无限的怜爱。

  春风吹,雨飘零,河堤上的花草一夜间突兀地冒出尖尖角,娇嫩欲滴。青草间,夹杂的花儿,或黄或白、或红或紫,体态婀娜,色彩纯净,蜜蜂和蝴蝶在花蕾间翩翩翻飞。寂寞了一冬的老牛,不再咀嚼枯草,埋着头欢实地啃着鲜美的嫩草。我们这些小伙伴也是欢呼雀跃,趴在草地上,采野花、编花环、追蜂逐蝶,乐此不疲,直到耳畔响起母亲的呼唤。村庄已炊烟袅袅,披着夕阳,兴尽晚归,老牛肚鼓腰圆,摇头摆尾不紧不慢地踱着,跟在我们后面。

  阳春三月,清明河水清天蓝草茂,是放风筝的好时节。风筝是我们小伙伴自己做的,不像如今市面上司空见惯的店铺里摆放着的风筝。那时,我们将竹子削成篾条,做成风筝骨架,只用篾青,不用篾黄,选择厚薄适中的篾条,不然太厚了风力承载不起,当然也飞不高,太薄了风筝会像驼背老人七拱八翘。我们按自己的喜好做成不同形状的骨架,糊上彩纸,加一条尾巴,系上长长的线,一尾自制的风筝就大功告成。放学后,我们欢呼着冲向河堤,迫不及待地展现自己的作品。不一会儿,天空上竞相升起了粉的蝴蝶、绿的蜻蜓、黄的蜈蚣等,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任由风儿托向蓝天。金色的阳光里,我们奔跑着,手里牵着风筝,把春的消息四处传播。

  清明河堤外,一望无际的农作物,俨然一幅如诗般抒情的田园巨画,旖旎生动,碧绿和金黄交相呼应。小麦之绿,绿的透骨、绿的青亮、绿的沁人心脾。油菜花的金黄,只有大自然的大手笔方能泼洒出充满灵气和生机的大气之作,不经意间涂抹出成片的金黄,向前延伸,那么纯净、那么透亮、那么惬意。这些都是庄户人家的希翼,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收获着金黄的日子。

  几场春雨后,麦子抽穗、扬花、灌浆,一点点由绿变黄;清明河的水也一点点多起来了,偶尔几声蛙鸣,清明河的夏天也就悄然来了。

  夏天的清明河,遮天蔽日的芦苇笼罩着河岸,风一吹,芦苇沙沙作响,起伏跌宕,水鸟啁啾,四顾张望,却不见鸟儿的踪影,于是我们只好去捉蜻蜓,蜻蜓忽上忽下,和我们捉着迷藏,我们突然惊喜地发现一窝鸟蛋,鸟蛋上布满大小不一的斑点。这时有小伙伴像发现新大陆地惊叫,原来在芦苇丛里藏着好几枚野鸭蛋。

  清明河河滩上,还有一大片甜瓜园,当甜瓜园的瓜秧开始坐胎,一个个窝棚就像雨后春笋在河滩上冒出来,点缀在如绿毯似的藤蔓上,窝棚都是用木杆和麦草苫子搭建的。有一次,我和几个小伙伴在沙滩上玩,口渴了,便踮起脚尖朝瓜园张望,只见满地都是圆滚滚的甜瓜,有白皮的、花皮的、青皮的和黄皮的。望瓜不止渴,却让喉咙更干,于是动了偷瓜的念头。刘家白胡子爷爷坐在瓜棚,瓜的香味像磁石一样,吸得我们两条腿沉甸甸的,怎么也走不动,想试探一下。戴上用树枝做的头箍,我们蹑手蹑脚地从瓜棚后方窜进瓜地。“伢们,还没开园,不兴乱摘”。刘爷爷吆喝着朝我们走来,吓得我们不敢动,刘爷爷拿了几个红红的番茄,递给我们,摸着小伙伴的头说:“等开园了,到爷爷瓜棚里来吃,一个个晒得像黑泥鳅,快回家去吧。”我们接过番茄不好意思地跑开了。

  夏天的梅雨期,清明河堤坡上会生长地耳菜,家乡人叫它“地渣皮”。它是生长在雨后草丛下的一种野生菌,形如木耳,色墨绿。初采时肥大、饱满、透明、滑爽,口感极好。我与小伙伴相约挽着小竹篓,在绿草如茵的河堤,一边放牛一边捡地渣皮。牛儿悠闲地吃着青草,云雀抖动轻灵的翅膀,唱着婉转的歌,知了不知疲倦地练嗓子,蝴蝶翩翩起舞……我们几个像小鸡啄米似的捡拾着,草木旺盛的地方,地渣皮弹性十足,有着庄稼人的温厚和敦实,淡淡的清香里,是浓浓的乡土气息。

  不过那年月,吸引我们的不是在芦苇丛找鸟蛋,在堤坡上捡地渣皮,在河水里游泳,而是在树林里找蝉蜕,也叫知了皮。河堤上树多,知了也多,放学后或是假日,约二三玩伴,一起寻找蝉蜕,知了夜晚从地里钻出来,爬到树上,开始蜕变与新生。天亮后破壳而出,由翠绿变深黑,再爬到枝头。一个黄棕色,半透明,有光泽的褪壳留在了原处。我们很认真地寻找,一棵树也不放过,只因为蝉蜕是药材,送到县城药材公司,一斤能够卖上四五块钱。

  唧唧啾啾的秋虫,嘈嘈杂杂的蝈蝈,欢快演唱着合奏曲,送来了清明河的秋天。风平浪静的河面,如若一群小鱼游来,水面顿时漾起一圈圈涟漪。这时,一阵秋风吹过,岸边树木落叶纷纷,不时落入河水中,像一艘艘小船,在水面上轻轻漂荡。

  河滩外那一片片庄稼,在秋的青纱帐里,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一个个低着头,温柔而腼腆。最开心的事当然要数在河边吃烧烤了,我们在地上挖一个坑,把挖出的土在坑旁边围成一圈,放几块大石头,随手拔几把干草,点燃枯干的树枝,等火烧旺,柴烧得差不多的时候,把刚从地里挖的红薯、掰下的玉米棒子扔进去,用沙子将食物埋上。我们再去逮蛐蛐儿,抓蝈蝈儿。当洞里飘出香味,我们不约而同地围拢过来,用一根粗树枝扒开洞口,将草木灰拨出来,虽然烤出来的红薯、玉米棒子黑不溜秋,但是闻着确很香,你一个玉米棒,我一个红薯,尽情地品尝着秋天的香甜。

  转眼到了农历的七月,河堤外棉花迎露开放。花开得一望无际,黄的如金,红的若霞,白的如雪,宛如姹紫嫣红的花园。待到花朵凋落后,就会结出一个个绿色的棉桃,它们汲取了阳光雨露的滋润,这时棉絮就会从棉棱果壳中挣扎出来,仿佛鸡雏击破蛋壳的黑暗,用新生来拥抱整个世界。当棉花星星点点绽放时,就要采摘了。母亲习惯将棉布包裹系于腰间,两手娴熟地将棉花从花棱里摘起。她把一袋袋棉花背回家,如同背着沉甸甸的喜悦。

  河滩上,高高的芦苇开出白色的花,那一支支迎风飘舞的芦花,就像一面面旗帜,为清明河秋天的美好而喝彩。我采下一支芦花,就像捧着一个诱人的棉花糖,偎在脸上,柔柔的,痒痒的。微风吹过,一片片芦花又像一支支小小的降落伞,升了又落,落了又升,飘飘荡荡的,在清明河的上空飞舞盘旋,整个村子也包裹在芦花的柔软里。每每想起,我的心就涌出一阵柔软与温暖,那是芦花带来的柔软与温暖,更是秋天带来的柔软与温暖。

  高高的天空,懒懒的云,一群群大雁往南飞,一阵阵风吹皱河水,拍岸的浪花汇成串串音符,清明河的秋天是一幅风景画,是一支奏鸣曲……

  河边斜斜错落的磨刀石上,传来农人磨砺镰刀的声音,人们开始刈割蒿草,准备过冬的柴禾了。等到树叶落尽,小蚂蚁开始在温暖的穴洞里吃食,清明河的冬天不知不觉来到了。

  清明河的冬天,雪格外多,格外大。白茫茫一片,晴空丽日下显得愈加妩媚动人。

  凛冽的寒风吹来,河面结了一层薄冰,纷纷扬扬的雪花把河岸装点得银装素裹,岸边的石头、草堆也换上了新装,有的像小狗,有的像小猫,还有的像青蛙……树林上,落满了蓬松松的雪花,远远看去,像洁白的天鹅绒上开出银白色的花。我和小伙伴一起去河里凿冰、拣冰块,时不时地揉一团雪球向小伙伴投去,打起了雪仗,堆起了雪人,把欢笑洒在了清明河两岸。胖墩墩的大雪人向我们挥手,红红的鼻头下挂着冰柱儿,把阳光折射得五颜六色,让冬天的清明河也多姿多彩。

  隆冬后,沿河干枯的草木上挂满了冰柱,晶莹剔透,掰下一块,咬一口,甜丝丝,凉飕飕,沁透心脾。河面的冰愈加厚了,可以在上面滑冰车,打尜尜,父亲用铁镩凿开一个锅盖大小的冰窟窿,把长柄的网兜伸进去,慢慢搅动,深绿色的水从冰窟窿里溢出来,等父亲将网兜抬出水面,里面就有了活蹦乱跳的鱼,一顿鲜美的鱼汤好像在向我们招手,兴奋得我们脸儿红红的。

  堂屋里搪瓷火盆暖暖的,不时发出“噗噗”的响声,火盆边坐着一群缝衣服、纳鞋底的妇人,你一言我一语,说着家里男人的囧事,娃娃们的趣事,不时引来一片笑声,慈祥的奶奶在一旁含笑不语,用铁筷子从火盆里夹出几颗荸荠,用嘴吹吹,一阵烤荸荠软糯香甜的味道扑面而来,我们争相向奶奶伸出小手,吃完了温热的熟荸荠,心里还惦记着母亲手里的新衣新鞋啥时完成,好在过年时美美地穿上去拜年。

  不知不觉中,时令到了腊月,腊八一过,年味儿就浓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备年货,杀鸡宰鸭腌晒腊货、打豆腐、磨汤元、泡麦芽熬糖、炸杂荟、蒸糯米打糍粑、炒米花做糖果……我们也见空插针地搭把手,坐在暖烘烘的灶堂口添柴,火苗映照在我们脸上红彤彤的,眼睛却盯着锅内还没成形的麦芽糖。

  选一个晴朗的日子,我们在大人的带领下,到县城里去买年货,我们从城东跑到城西,从城南挤到城北,回家时手里有了春联、鞭炮、窗花、牛皮糖、红灯笼……还有鲤鱼跳龙门的年画。

  我家门前有条河——清明河,她纯净、温柔、宽厚、慈祥,养育了故乡千千万万的生灵,装点了故乡秀丽的景色。我怀念她,更怀念那些年的懵懂,去释然这一世的浮华。  

【 此文已发2017年《槐荫文学》1期 】

  作者简介

张艳霞,湖北云梦人,湖北省作协会员。喜欢并敬畏文字,愿意用读书写作来坚守内心的宁静。近几年开始业余写作,先后在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散文、诗歌20余万字,2016年出版个人文集《奔跑的向日葵》。

猜您喜欢
往期精选▼

小说看台|闵凡利:真爱是佛

散文天地|沈婉梅:梦幻天堂仙岛湖

【小说精选】陈力娇:老婆,你属于谁

散文天地|张灵霞:那段柔软的慢时光

散文天地|刘鸿凌:过简单生活,做精神贵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