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魏冯氏是怎样当上皇后的

 嘛画誊 2021-06-18

 文/思文

在我国的北方黑龙江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有一支游牧民族,他是鲜卑族拓跋部,优哉游哉地过着游牧生活。东汉以前,北匈奴被打败西迁后,拓跋部在酋长拓跋诘芬的率领下,便逐步向西迁移,进入原来北匈奴驻地,就是漠北地区。到酋长拓跋力微时期,拓跋部又南下游牧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一带,后又迁居到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与曹魏、西晋友好往来,但这时,拓跋部仍处于氏族部落联盟阶段。公元338年,首领什翼犍建立代政权,都于盛乐,逐渐强大起来。

4世纪后期,这支游牧民族逐渐强大起来,有了自己训练的一支草原骑兵,骁勇善战,建立北魏,之后长驱直入中原,迅速吞并北方地区的几个割据政权,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北方经过淝水之战后又一次统一起来。

我们在讲北魏孝文帝的时候,不能不讲另外一个人,她就是文明太后——冯太后。中国历史上临朝听政的太后之一在古代临朝听政是皇后、太后也不少,可是,除了当上皇帝的武则天以外,就对中华文明的贡献而言,几乎没有一个超过冯太后的,因而,冯太后有千古第一后之称。

冯氏是长乐信都人,出身于北燕皇族,祖父冯弘是十六国时期北燕国君。冯氏的母亲王氏,乐浪郡(就是朝鲜平壤)人,是冯朗在北燕时所娶的女人。因多年动荡不安,直到随夫任官职到达长安后,生活才算是安定下来,王夫人给冯朗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冯熙,就是冯太后的同胞兄长。到了441年,王氏夫人又生下了一个女儿,就是后来的冯后。冯氏出生之时,距祖上建立的北燕灭亡已有六七年的光景。魏太武帝拓跋焘也已完成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并与这个南朝宋沿黄河形成了对峙之势。冯朗因受一桩大案株连被太武帝下令诛杀了。按照惯例,冯氏因为年幼又是女孩,就被入宫中,成了拓跋氏的婢女。冯氏在宫中得到了姑母冯昭仪的多方照应。13岁的文成帝登基不久,就选中冯氏做了贵人。这一年,冯氏只有12岁。

太安二年(456年)正月二十九日,15岁的冯氏被文成帝立为中宫皇后。

之所以冯后被立为中宫之主,除了她的聪慧与才貌外,也与她在宫中生活多年深谙宫内大大小小的诸多事宜有关。

因为在北魏宫廷内有一个奇特的风俗,就是皇后的候选人要“亲手铸金人”。每逢册立皇后的时候,候选皇后的必须在众目睽睽下“亲手铸造一个金人”,用以占卜吉凶,窥探天意,以“亲手铸金人”的成败决定册立与否,成则立,不成则不立,然后再选一人走这道程序。对此,《北史》后妃传序云,“魏故事,将立皇后必令手铸金人,以成者为吉,否则不得立也。”不少妃嫔,虽众望所归,万事俱备,志在必得,与皇后之位仅一步之遥,“手铸金人”这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只能接受无缘皇后的命运 

从史料记载来看,不论接受“手铸金人”占卜的妃嫔出身如何,是否得宠,是否生子,是否贤能,只要过不了“手铸金人”这一关,即便再怎么受皇帝宠爱,即便死后可追谥为皇后,但生前登不上后位。没办法,这是北魏故事,是拓跋氏皇族定下的死规矩,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即使是皇上也无权插手和干涉。 

关于那个金人,材质并不一定是黄金,通常为黄铜,就是铜鎏金像。所谓“手铸金人”,就是工匠们将一切铸造工序都准备齐全的情况下,由被定为候选人的准皇后,在工匠的协助下将铜液灌入模具。这个流程看起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则很容易出问题。

其一,面对册立皇后的大事,当事人容易紧张,心理素质不容易过关;

其二,铸造铜像需所有参与人员齐心协力,一人出了差错,可能导致全盘皆输;

其三,可能会有人从中作梗,故意使绊子,做手脚。不管过程如何,最后以结果确定立与不立,所以,很多准备立为皇后的妃嫔在这上面栽了跟头。

 

后宫中文成帝喜欢的妃子中李氏、曹氏、泪渠氏和冯氏她们都成为皇后候选人。能不能当选皇后就看看谁能亲手铸造金人了。

 

冯氏天资聪慧,在宫中尊重皇太后,上下的关系都很好。

当四位妃子奉命铸造金人的时候,另三位根本都不知从何入手,冯氏从小在宫中长大,深谙宫中的大事小情,在两位老太监的指导下,铸金人成功,于是,冯氏于北魏太安元年(公元455年)被立为皇后,母仪天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