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贬低我、欺辱我就等于喜欢我?我可去你的吧

 新用户2133ZBay 2021-06-18
前几天有朋友给我安利国产古装剧《清平乐》,听说怀吉徽柔十分意难平,还没开始追cp,看到了网上流传的边程(饰怀吉)和任敏(饰徽柔)的直播片段,果断选择了说再见~


电视剧结尾,徽柔公主疯了,怀吉成了一名隐士,有情人最终难成眷属,戏外,很多粉丝期待着两位主角可以在线上甜蜜互动,可没想成了大型翻车现场,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整个直播过程中,15岁的边程心不在焉、多次打断20岁的任敏讲话,最让人感到不适的是莫名其妙的开怼,没有一丝开玩笑的气氛,只有言语间流露出来的嘲讽。比如下面这些:


事情发生后,便引来巨大争议,一面是骂声阵阵,但同时,却又一部分带着滤镜的人选择”大度“的原谅边程,说他不过十五岁,爱和女生拌嘴很正常,就跟上学时后桌那个调皮嘴碎的大男孩一样,没什么恶意……

回忆起来,好像大多数人的青春期的都会很多这类男孩,喜欢对有好感的女生恶作剧、对于班上的女生打扮喜欢评头论足、喜欢针对女生的性别特征或者缺点起一些外号……


而口头打压女生,开恶俗的玩笑一般能引起周围同学发笑,他自己也随之觉得自己很幽默厉害,要是被反驳他们则笑着说女生开不起玩笑,这样一来更觉得自己厉害了,在班级的存在感简直爆棚。

对于这种情况,学校和老师关注着学生成绩,经常是无暇顾及的,甚至会有一部分老师不自觉地偏心“淘气”的男孩。


知乎问题里面类似:”青春里男孩喜欢上一个人的表现是什么?“这样的问题答案下面也有相当一部分回答类似疯狂在喜欢的人面前刷存在感之类。

综上,这好像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所以就真的对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冒犯和开玩笑之间是有一定限度的,从小就给女孩”培养“女孩温顺、男孩调皮捣蛋是一种带有性别刻板印象并且歪曲的教育观。而这种观念如果不加限制,男孩在长大后就极易成为家暴或者pua女性的潜在群体。


不仅仅是在青少年时期,如今网络上的厌女发言到处可见,自己却不自知。

“厌女”一词来自“misogyny”,表现为对女性化、女性倾向以及一切与女性相关的事物和意义的厌恶。但这种厌恶并不是明确表现在外的,更多时候,它非常隐蔽,以极日常的方式融入我们的生活。

某些男性从侮辱女性的言行中寻找快感,向往异性关系时思维却停留在了物化、贬低女性,比如“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等。而厌女症不仅仅包括男性对女性,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女性的自我厌恶,比如常见的“防火防盗防闺蜜”“A男配B女”“荡妇歧视”等。

可能在看到以上文字时,会有一部分人会反驳:“可是在社会中男性确实是承担着更加重的家庭负担,你这么说有些脱离现实。”所以我想补充的是,我们的社会伦理的发展速度是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速度的。

在100年以前,女性接受教育、参加工作、创造社会财富,甚至说获得投票权的情况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社会飞速发展,但是我们所接受的有关性别的观念依旧是从100年前传承下来的,没有伦理的大变革配合技术的变革。

在这样的现实下,站在女孩的角度,从小大大或多或少都经历过对身材样貌、能力等的怀疑和歧视,我们不想做受害者;站在男孩的角度,喜欢女孩子喜欢的东西不应该被歧视,年少的喜欢也应该更纯粹的方式表达。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面对性别歧视和加在性别上面的刻板印象,能发光的发一分光,这样后来人才能摆脱冷气,伦理变革的速度才能更快。


文章/西西
编辑/西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