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播带货:罡风吹散了热爱

 新用户9576lp0N 2021-06-18

直播带货,正迎来了它自身的一个历史转折点。一场又一场的危机,正在消解人们对它的热爱。

汪涵直播“翻车”了,ROI仅为0.3;李雪琴直播带货造假,在直播间和300多万被制造出来的“机器人粉丝”亲密互动;杨坤直播也“翻车”了,直播带货120万,真实成交仅有4万,商家和直播公司协商不成,干脆报警,拉开一场魔幻现实主义大戏。

毫无疑问,直播带货是2020年中国商业的又一次伟大创造,这风口越来越大,罡风越来越劲,入局者越来越多,带货的品类越来越丰富,甚至“万物皆可直播带货”。

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又一个“带货神话”,带货“卫星”放得越来越大。

“一场直播没有几个亿都不好意思发战报了。”对于直播带货,原淘宝直播业务负责人赵圆圆曾如此戏谑地批评。

 

而今,人们的直播意识开始觉醒,这“一场直播几个亿”是怎么来的,也渐渐地了解到了其中的门道。

与“万物皆可直播带货”如影随形的,是直播间里“万物皆可造假”。

主播直播间的销售额可以造假,观看人数可以造假,成交量也可以造假,一场直播下来,数据非常“漂亮”,皆大欢喜。主播高兴了,因为“漂亮”的数据提高了主播的身价,给主播带来了更多的议价权;商家因为陷入了繁荣幻象,一开始也是高兴的,等泡沫破灭后,他们不得不从梦幻中惊醒,面对着残酷的现实。

一条条汹涌的“造假”暗流,正一步步将直播带货推向深渊。

在粉饰太平的假数据之下,是直播带货红利期正在消逝的事实。随着造假事件不断被曝出,人们对直播带货的信任开始坍塌,对直播带货的热爱也正在一点点消逝。

心情最为复杂、也最先被波及的就是商家,他们主要控诉的问题,除了主播的带货效果不佳、回报与投入不平衡,还有主播职业素养问题给他们带来了损失。他们也在寻找新的合作方式,更多商家开始选择“自播”,意欲掌控直播带货的主动权,控制风险,提高收益。

当商家开始理性地对待直播,也推动着带货直播进入冷静期。而今年以来,经过了早期的野蛮生长,直播电商正在进入监管时代。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近10份监管文件出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网信办等相关部门分别发布指导意见或管理规定,直指直播带货造假问题。

这一切,都在推动直播带货回到更健康、更理性、更合理的发展赛道。直播带货的罡风,吹散了人们对它的热爱,也吹得人们更加清醒。

-完-

更多热文,点击下方图片阅读


战者刘晓坤


狂欢与沉默的背后


拼多多撕下中国化妆品行业最后一块遮羞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