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涂企注意了:产品质量不合格将上产品“征信”贴“信用标签”

 涂饰商情 2021-06-18

产品质量失信计分和分类监管制度提了这么多年,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为切实解决部分企业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不落实、产品质量问题“屡治不愈”等问题,近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出台《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产品质量信用分类监管规范》(下称“《规范》”),从6月5日起正式实施产品质量违法失信扣分制度,并依据产品质量信用风险等级实施分类监管。

涂料化工产品历来是重点监管的重点对象。环保问题、产品质量问题、品牌假冒问题等层出不穷。尤其是洋涂料品牌,近年来产品质量问题屡见报端。2021年“3·15”之际,盘点过去一年来各级质监部门发布的产品抽检报告,洋涂料品牌频曝产品抽检不合格。

《规范》的实施将有助于对涂料产品实施精细化监管,促进行业产品质量整体提升。

《规范》实施的意义

《规范》首次将信用引入产品质量监管,首创将产品及相关经营者的质量信用信息进行量化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产品质量监管。

将可解决现行法律法规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惩罚力度不足、经营者违法成本过低问题,有利于促使产品经营者强化质量责任意识,抑制主观故意或放任的违法行为,根治产品质量问题屡治屡发的“顽疾”;

将可根据不同产品及经营者的信用状况实行差异化监管,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紧追不放,有利于合理分配监管资源,提升监管效能;

将可实现产品质量信用信息的有效归集和共享,有利于加强部门联合惩戒、强化行业监督、有效引导消费,形成部门联动、社会共治机制,促使产品质量整体提升。

《规范》的创新和亮点

一是为产品质量赋予“信用标签”《规范》首次在产品质量监管中引入信用约束机制,围绕“产品质量”实施专项量化评价。为产品质量赋予“信用标签”,纳入信用评价的对象既包括产品,也包括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评价的产品既包括产自本省的产品,也包括产自全国以及国外的产品;采集的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包括全国各地、各监管部门的产品质量监管信息。

二是探索治理质量问题源头“良方”。《规范》将信用约束机制与产品质量监管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经营者质量责任和管控意识,推动产品质量管控责任从传统以政府监管为主转变以落实经营者责任为主,激活经营者的质量内控能力和创新活力,从根本上消除产品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源。

三是“聚焦”失信产品强化跟踪监管。对于失信产品,《规范》提出,日常采用“双随机”及“反应式”监管措施对产品和产品经营者予以监管。对发现存在信用风险的产品和经营者,及时进行信用分类评价,根据其信用风险等级渐次加大监管资源投入,构成一个具有“风险聚焦”功能的产品质量信用监测体系,确保及时发现、及时化解系统性产品质量信用风险。

是破解质量问题“屡治屡发”监管难题。《规范》提出,对发现存在主观故意、产品质量屡次不合格等严重违法失信情形的,从重扣分;对经营者处于D类(严重失信)等级状态的,其违法行为可依法适用“情节严重”的情形从重处罚,此举可解决以往对累次违法的企业因缺乏认定“情节严重”法定依据而难以实施吊销营业执照等执法难题。

近期监管部门抽查发现19批次涂料产品不合格

涂料化工产品历来是重点监管对象。环保问题、产品质量问题、品牌假冒问题等层出不穷。

据市场监管总局网站5月28日消息,近期,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了羊绒针织衫等38种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其中,抽查了19个省(区、市)242家企业生产的242批次合成树脂乳液内墙涂料产品,发现19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发现率为7.9%,较上次抽查上升2.9个百分点。

本次重点抽查了广东省、浙江省、福建省3个产业集中区的生产企业,不合格发现率分别为7.5%、17.2%、8.7%。

据了解,此次重点对VOC含量、甲醛含量、苯系物总和含量、总铅含量、低温稳定性等10个项目进行了检验。不合格项目涉及VOC含量、甲醛含量、对比率、耐洗刷性。

产生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产品配方设计不合理,助溶剂选择不当,导致VOC含量、耐洗刷性等项目不合格;二是部分企业未及时依照2020年12月1日实施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筑用墙面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2—2020)组织生产。

涂饰商情》记者了解到,此次抽查的19批不合格的涂料产品,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广东企业生产的。鉴于“新规”6月5日起正式实施,所以对于这些不合格产品和企业对其产品质量信用风险等级实施分类监管。不过产品质量违法失信扣分制度早在2019年就广东省实施了。

据媒体报道,广东省市场监管局从2019年起试行对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实施失信记分措施,并在部分地市开展分类监管试点工作。目前,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已建立了采集全国产品质量监管大数据的工作机制,系统性采集全国市场监管系统产品质量监管信息,并将把监管数据转化为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初步建立了20627家企业的产品质量信用档案,其中2230家企业产品因失信被记扣分。

值得一提的是,洋涂料品牌频曝产品抽检不合格。洋涂料产品被国内海关部门退运或销毁的新闻屡见报端。详见报道

相信随着《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产品质量信用分类监管规范》在广东省的试点实施,通过赋予涂料产品“信用标签”,涂料行业产品质量问题得到从源头跟踪治理,整个涂料行业将进入更加健康的发展快车道。

PS: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