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与影的罗曼蒂克成像史

 小元元 2021-06-18

图片

When I behold, upon the night's starred face

每当我仰望这浩瀚的夜空

Huge cloudy symbols of a high romance

那些象征着史诗与传奇的云图和繁星

And think that I may never live to trace

暗自思忖自己永远也不可能追寻到他们的踪影

Their shadows, with the magic hand of chance

用唐突的笔墨描绘那绝美的幻象

And when I feel, fair creature of an hour

当我察觉美丽容颜转瞬即逝

That I shall never look upon thee more

我的目光不能于你多作停留

                  ——约翰·济慈《恐惧之心》

刘先生译

        从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洞穴之喻”( Allegory of the Cave)以来,哲学家们对表象与本质的探索与阐释脉络就逐步清晰了起来,虽然很早弄清楚了表象只是外物在内心生成的印象,而非自在之物本身,但是人类出于对爱与美的与生俱来的渴望,对“表象再呈现”技术的追求从洪荒时代到现在,一刻都没有停息过。人类对“表象再呈现”的第一次尝试大概是在火光映照的让波尔纳洞穴的岩壁上用手模拟鸟类飞翔的影子,也可能是拉斯科岩画里里线条粗犷的猎人与野牛,远古时代的人类以对美学的朴素认识和对自然现象的观察,留下了人类最早的关于影像的探索痕迹,洞穴岩壁上的手影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拉斯科岩画则是人类对于图像和色彩的复制,对于人类来说这是极为重要的两步,人类之后在“表象再呈现”方面的种种成就,理论上都没有脱离这二者的范畴。

图片

柏拉图的洞穴之喻是哲学史上一次关于世界本质和表象的讨论和探索。

        古希腊神话中,美少年纳西索斯(Narcissus)是整个希腊最英俊的男子,无数少女为他倾心,他却因自恋而残酷的拒绝了所有人,连山中仙女伊可(ehco)也因被他拒绝憔悴而死,众神因他的自大而愤怒,诅咒他爱上他人却不能为他人所爱,并因此而死,结果他在水中看见自己的影子,不禁心生爱慕,竟然投水求爱而死,死后化作水仙花,这就是水仙花的拉丁语名字(Narcissus)的来历。

图片

古希腊美少年纳西索斯,因为看见自己在水中的影子而情不自禁投水而死

        人类不仅在神话中为了美丽的光影奋不顾身,在现实中也一直在探索者光与影的奥秘,人类从洞穴岩壁上的手影中得到了启发,从而发明出皮影、走马灯等一系列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而制造的娱乐道具,我们现在看到的皮影戏是一种传统的民俗表演,然而他第一次在历史上出现,却也是因为一场凄绝的爱情。

图片

那个人样子好怪啊,我也看到了,他好像一条狗哎

        西人有诗云“浮生苦短,爱意绵长”( Brief  is life, but love is long.),生命的长短自古以来就是上帝的权柄,即使是尘世间最有权势的人类,也无可奈何。公元前114年,汉武帝的宫廷乐师李延年为武帝唱了一支他从未听过的曲子:“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听完不禁感叹道: 世间果真有这样的女子么,一旁的平阳公主适时的举荐了李延年的妹妹,武帝一见立刻爱上了她并封她为夫人,时称李夫人。然而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李夫人生下昌邑哀王刘髆之后就身染重病,不久就香消玉殒,武帝悲恸万分,命人为李夫人绘制画像,挂在甘泉宫中,时时睹物思人。

        但画像并非在李夫人生前所绘,当时画师也并不懂得远近、透视、明暗和人体解剖结构等西洋绘画的原理,所以不可能达到后世西洋油画摄影作品般的拟真程度,当然也就不能解脱武帝的相思之苦,于是武帝以重金和高官厚禄招募江湖方士,试图以招魂的方式使李夫人的魂魄重回阳间与他相见,于是一个叫齐少翁的方士出现了。

图片

李夫人画像

        齐少翁声称能够为李夫人招魂,他在宫中设置了一个薄纱质地的帷幕,周围摆上祭祀用品,帷幕的后面有灯烛映照,他请武帝远远的观看帷幕,帷幕的后面果然凌空出现了一个身形举止酷似李夫人的女子的影子,武帝当即要去帷幕之后相见,齐少翁劝阻武帝说魂魄是阴间之物,不能直面阳间之人,武帝当即涕泪纵横,写下了那首千古流传的赋:“是邪?非邪?立而望之,何姗姗其来迟!”,尽管说最是无情帝王家,但这首蕴含着强烈感情的赋读起来,却还是让人感受到那种生死相隔的无尽悲伤。

        齐少翁所谓的招魂术,就是皮影戏一类的把戏,让一个体态与李夫人相似的女子模仿她的举止,走在帷幕后的一条软绳上,灯烛的光线把女子的影子投射到帷幕上,帷幕另一端的武帝自然会看到一个好像浮在空中的影子,飘飘忽忽的好像魂魄一般。

图片

汉武帝画像

        除了皮影戏和走马灯等光影投射成像技术,中国人在成像技术的另一个方向上,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大约成书于两千四百年前的《墨子》里,记录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关于“小孔成像”现象的记录,《韩非子》中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讲一个工匠为周君制作“画荚”,做了三年才完工,周君一看,这画荚不过是一块普通的小板子,不禁勃然大怒要治工匠的罪,工匠不慌不忙的说:“筑十版之墙,凿八尺之牖,而以日始出时,加之其上而观.’周君为之,望见其状,尽成龙蛇、禽兽、车马,万物之状备具”

        这里的画荚其实就是原始的幻灯片,“八尺之牖”就是成像的小窗户,而“十版之墙”就是投影的幕布,太阳则是天然的光源,这些东西组合在一起,实际上构成了一台大型的投影仪,把龙蛇、动物、车马的形象投射在墙上,构思非常巧妙。

图片

小孔成像原理

        而在西方,因为古希腊在数学、几何学、光学、和人体解剖学的丰富成就,西方画家和雕塑家比较早的掌握了透视、明暗、色彩等绘画的基本原理,因此与东方的皮影戏、走马灯和原始幻灯片不同,近代之前的欧洲对于“表象再呈现”技术的探索和发展,主要集中在绘画和雕塑的方向。

图片

古希腊陶瓶画

        恩格斯说: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就没有罗马帝国。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希腊和罗马的艺术成就奠定了欧洲艺术的基础,相对于强调艺术性的东方写意绘画而言,欧洲的绘画强调描述性和再现性,即如摄影艺术般精确的再现自在之美或自为之美,或是借助绘画描述神话和历史事件。罗马古城庞贝的废墟中重现天日的一系列古画是这一时期艺术的代表作,这些古画中既有风景画,也有宗教艺术绘画(神像画),也有市侩艺术画(情色画),美与情爱依然是这些绘画永恒的主题。

男欢女爱是庞贝古画的一个重要的主题

        因此,在“完整再现事物外在形象”这一点上,西方绘画和雕塑艺术走在了东方的前面,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比较“逼真”的东方艺术作品,比如秦的兵马俑、隋唐宋明的天王造像、清朝宫廷西洋画,无不是受到西方艺术影响的成果。在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欧洲的绘画与雕塑艺术经过了一段时期的失落与沉寂,在中世纪晚期到文艺复兴早期,迎来了第一个高峰。

希腊和罗马的艺术为文艺复兴打下了基础

        在14世纪,欧洲第一次出现了使用蛋培拉(tempera)绘制的蛋彩画,蛋培拉是一种调制技法复杂的绘画颜料,他的调制过程与其说像绘画,倒不如说像烹饪,蛋培拉由蛋清、蛋黄、树脂、酒精、醋、薄荷油和亚麻油,以及一系列现代人无法考据的神秘物质所组成,每个画家都有不同的神秘配方,著名的画家乔托、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提香均使用过蛋培拉进行作画,所以达芬奇这种旷世鬼才会在他的独特配方中添加什么东西,一直都是美术史上一个有趣的谜。

蛋培拉的巅峰之作《维纳斯的诞生》由Botticelli创作于1487年

        蛋彩画首先是在敷有石膏的画板上进行素描,然后用蛋培拉在素描的底子上进行上色,颜色柔和、轻快、透明度好,而且具有不易龟裂和不易剥落的特点,被大量用于文艺复兴时期教堂壁画的绘制,但是蛋彩画的技法复杂,蛋培拉的调制方法也不易掌握,在保存方面,因为颜料中包含了大量蛋清和蛋白,因此保存稍有不善,画作就容易产生一股蛋白质变质的恶臭。因此在尼德兰画家扬·凡·艾克(Jan Van Eyck)发明了油画颜料之后,蛋彩画逐步式微并在很大程度上被油画所取代,油画颜料是使用亚麻籽油或是其他植物油调和的颜料,一些富有想象力的画家比如伦勃朗(Rembrandt )在颜料中加入了树脂(有传言还加入了碾碎的水晶石粉末),用富有明暗变化的笔触增强了光线的表现力,这就是所谓的“伦勃朗光线”,所以有人开玩笑说伦勃朗早在爱因斯坦之前300年就发现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线既是一种波动,也是一种粒子,暗指伦勃朗画作中的光线是由水晶和玻璃颗粒构成的)。

图片

伦勃朗对光线的控制力非常出色。《去往埃及途中的休息》

        更稳定也更富有表现力的绘画技法被发明出来之后,西方绘画的水平再次实现了突破,人类在摄影技术发明之前第一次具有了水平接近数码相片的绘画作品,因此油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相片的作用,被广泛的用来记录人物和历史事件,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量肖像画,绝大多数都是油画作品,所以与中国古代利用皮影来解决相思之苦不同,西方人选择了使用油画技术来记录转瞬即逝的美丽容颜,尽管油画有着这些优点,但它需要固定在木框上,携带和保存远不如相片那么方便,结果就发生了历史上最早的艳照门事件。

图片

福尔诺沃战役,法国骑士摧枯拉朽般横扫了意大利人

        公元1494年,在波河的支流塔若河 (R.Taro)岸边,爆发了意大利战争(Guerre d'Italia del XVI secolo)中著名的福尔诺沃战役,强横的法国敕令骑士以一比二的人数劣势像打保龄球一样轻松碾压了自古不善于打仗的意大利人,赢得了战役的胜利,整整一个世纪之后,马基雅维利都在哀叹意大利人的惨败。结果在法军的后方却发生了谁也意料不到的事件,一队威尼斯雇佣的 巴尔干轻骑兵(Stradilots)迂回了整个主战场劫掠了法军的后方营地,法国国王查理八世的个人财务和艺术收藏品全部落入了他们的手里,这其中就有一整打的人体艺术油画,根据当时的社会风气这本来不算什么问题,但主角被认出全是查理八世在意大利的情人,查理八世的宫廷画师根据他独特的小癖好把他的心上人画了下来,供他在行军途中欣赏,结果却意外落入敌人的手里,让查理八世沦为了意大利人的笑柄和谈资,好不恼火,正好战事不利,查理八世只好悻悻的翻越阿尔卑斯山回家了。

图片

本来打算征服意大利却意外深陷艳照门的法国国王查理八世。

        意大利人能够根据画像认出查理八世的情人,足以证明当时的绘画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绘制于同一时代的《蒙娜丽莎》也佐证了当时画家直逼摄影的高超技艺,这种完美再现的技术有些来自于画家本人扎实的素描功底,比如达芬奇,有些则来自作家对色彩和光线的绝佳控制力,比如提香和委拉斯贵支(他们是不需要素描打底直接作画的),而另外一些天才则另辟蹊径,使用了外挂技术。

图片

委拉斯贵支的名画《塞维利亚的卖水人》注意陶壶上对水珠的处理。

        明箱 (camera Lucida)、 暗箱(camera obscura)技术本来是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建筑设计师使用的一种设备,意大利建筑设计阿尔贝蒂首先在《论绘图》中提到了这种器材,他的本质是一个投影仪,建筑设计师们使用他来为结构复杂的文艺复兴建筑(Renaissance architecture)绘制平面图,因为投射到纸上的建筑物倒影是等比例缩小的,因此设计师们根据倒影绘制出的图纸比例与真实的建筑物是一模一样的,不会发生结构上的变形。

图片

设计师用来复制建筑平面图所使用的暗箱

图片

设计师使用暗箱绘制出的建筑图纸

        画家们发现了这个器材之后,迅速把他用于艺术创作之中,这种绘画方法介于幻灯、照相和绘画三者之间,是一种非常新奇和巧妙的技术。使用这种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代表人物是扬·维米尔(Jan Vermeer ),他的作品使用暗箱来捕捉光线和色彩,并使用罩染法进行一遍一遍的反复上色,因此创作一幅作品的时间长达2-3年,画面精致细腻如照片一般,以至于后世的评论家认为他的作品不是艺术。

图片

使用明箱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画家

图片

维米尔的作品因为使用了暗箱和明箱技术,呈现出类似摄影作品的表现力,注意天空上的云翳。

        尽管油画技术达到了这样的高度,但还是难以克服他的先天缺陷,油画颜料所用的矿物质有些非常昂贵,比如一种叫群青(ultramarine blue)的蓝色颜料,实际上是青金石磨成的粉末,而这种宝石是做首饰用的。还有的颜料含有剧毒,比如铬黄,实际上是铬酸铅,传说中梵高晚年疯疯癫癫的状态,就是因为在绘制向日葵时反复吮吸画笔造成的铅中毒。还有些颜料非常恐怖,比如沥青色,又叫木乃伊棕,顾名思义,这是木乃伊碾碎后制成的颜料(19世纪后弃用)。而且油画保存不善同样会发生皴裂和颜料剥落,尺寸过大和携带不变也是难以解决的,因此人类从建筑设计师和画家所用的暗箱中得到灵感,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投影仪。

图片

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像》,因为青金石的昂贵,欧洲的画家有个约定成俗的规矩,就是只把群青色用在圣母形象的描绘上。

        公元1640年,耶稣会教士奇瑟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投影仪,他看起来像一台锅炉,内部用蜡烛作为光源,光线通过反光镜汇聚,将绘制在玻璃片上的图案投射到墙上。到了1854年,使用气灯或者油灯作为光源的投影仪已经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英国发明家吕贝克卢奇(John Arthur Roebuck Rudge)发明了一种叫做凡塔斯科普(Phantascope)的特殊投影仪,他能够以很快的速度连续播放7张幻灯片,给人的视觉上造成画面在运动的假象,这就是现代电影的雏形。

图片

Phantascope的动画原理

        1894年,法国人第米尼第一次向公众展示了一段约一秒钟的影像,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段电影,这部电影的内容也是相当罗曼蒂克,是一个男人在说:

Je Vous Aime

图片

在这个舶来的日子里,祝你们情人节快乐,无论你有没有情人

         本文原为联想Thinkpad系列新品Thinkpand stack创意广告,在此特意鸣谢联想公司授权本文作者刘先生将本文单独发布。

不良牧师

微信:Gulagisland

一起分享生活的点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