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在扬州调研:公益诉讼要发挥独特制度价值,形成一体化、社会化合力

 隐遁B 2021-06-19

  “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办案,体现公益诉讼独特价值”

  “公益诉讼单打独斗不行,要形成跨区域、一体化合力”

  “公益诉讼需要社会化,需要与科技深度融合”

  Image

  6月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张雪樵副检察长一行在江苏调研。在与江苏三级院检察干警的座谈中,张雪樵充分肯定江苏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有自己的特点”“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针对当前制约公益诉讼的困难和突出问题,张雪樵就新时代如何发挥公益诉讼独特制度价值、如何从顶层设计寻找破解难题之道等方面,与三级院干警进行了深入交流。张雪樵一行还赴江都水利枢纽,就大运河公益诉讼保护工作实地调研。

  Image

  案例就是公益诉讼在不同阶段的缩影

  “高效办理高检院挂牌督办的尚桥冲河道水体重度黑臭、河流污染案,市区两级检察机关第一时间向市委政法委汇报,先后近二十次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磋商,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经过半年综合整治,终于实现水清岸绿,周边百姓交口称赞。最高检张军检察长亲临整改现场'回头看’,认可治理成效……”

  “我们牵头如皋法院等10余个司法和行政机关成立'南水北调东线源头生态保护联盟’,先后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1件,开展长江夹江段打击非法捕捞、非法采砂、沿江化工企业拆除等专项环境整治系列工作,督促行政机关履职,确保一江清水北送……”

  在扬州市检察院8楼会议室,邗江区检察院检察长倪华、江都区检察院检察长王旭、宝应县检察院检察长茆小松等7名基层检察院代表汇报了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开展情况。

  Image

  “案例就是公益诉讼在不同阶段的缩影。扬州检察机关围绕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运河之都的地域特点,积极探索公益诉讼工作。这次大运河公益诉讼检察论坛在扬州召开,就是对扬州工作的充分肯定。”张雪樵副检察长对扬州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工作中的探索表示肯定。

  成绩可圈可点,问题也不容回避。座谈会上,扬州市检察院张晓强副检察长一口气说出当前掣肘公益诉讼工作的三大“短板”,戳中了很多基层干警的心窝:“一是基层院'合灶吃饭’问题依然突出,有的基层院一个部门对应包括公益诉讼在内四个业务条线。二是公益诉讼线索还没有摆脱对刑检的依赖,主动出击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公益诉讼干警调查取证、出庭公诉能力有待加强。”针对这些掣肘公益诉讼的突出问题,来自四级检察院的领导和干警共商破解之道。

  公益诉讼要发挥独特制度价值,不断拓展“产品”领域

  Image

  座谈会上,江苏省检察院副检察长陶国中汇报了今年全省检察公益诉讼的三项大动作:一是省市两级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单列;二是建设公益诉讼指挥中心;三是注重公益诉讼产品研发。“公益诉讼要有产品研发意识,公益诉讼的产品门类要齐全。”

  张雪樵对此予以肯定,并就公益诉讼不断拓展自己的“产品”领域进行了深入阐释。“公益诉讼是我们中国检察机关的特色标志。”张雪樵指出。“设立公益诉讼制度是以行政公益诉讼为主的,这个是出发点。公益诉讼的关键就是要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做出贡献,要能推动解决问题。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办案,显现公益诉讼独有的制度价值”。

  从两年试点到全面施行,检察公益诉讼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安全生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特殊群体权益保护等新领域“亮剑”,不断拓展公益诉讼范围。“公益诉讼实质上是督促之诉、协同之诉,我们实际上是协助法治政府建设。只要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看准了方向,就可以积极稳妥地去开拓。”张雪樵表示。

  对公益诉讼“产品”的质量,张雪樵同样看重——“公益诉讼在国家治理当中具有引领性,质量一定要高,要经得起各方质疑,能够推广,能够复制。

  Image

  公益诉讼“单打独斗”不行,要形成跨区域、一体化合力

  张雪樵坦言,目前基层院办理的大案件、“硬骨头”不多,这需要公益诉讼顶层设计的优化。

  结合最高检直接办理的“万峰湖专案”,张雪樵指出“公益诉讼'单打不斗’不行,要形成跨区划的合力。比如长江流域跨区划协作、黄河流域跨区划协作、大运河跨区划协作。碰到压力,大家一体化去解决。”

  “要建立公益诉讼一体化办案指挥中心,对公益诉讼线索进行智能评判。高检院正在建立大数据平台,全国检察机关可以共享这个系统。”

  公益诉讼需要社会化,需要与检察技术深度融合

  “公益诉讼的公共利益跟大家相关。做好公益诉讼工作是为了人民,也要依靠人民。目前高检院已经研发了全国检察公益诉讼志愿者平台和公益诉讼专家咨询网,里面有很多志愿者为我们线上提供线索,而专家则参与到案件专业知识的讨论中来,成为公益诉讼最强'外脑’。”张雪樵透露。

  “我深切感受到先进技术对检察机关履行好'公共利益代表’职责,提高案件线索初查、取证能力和办案效率的重要作用。借助大数据、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不仅可以查明水污染、大气污染、还可以发现私设工厂、破坏堤岸等违法行为,甚至连发生在数月前的违法事实都难逃技术的慧眼。”在刚刚结束的首届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勘验取证业务竞赛中,一位全国人大代表感慨。

  在座谈中,张雪樵多次提起这场旨在全面提升公益诉讼调查取证能力的大赛。“公益诉讼要办大案、办好案,就要完善公益诉讼技术支持体系,推进公益诉讼办案与技术深度融合。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厅长胡卫列、扬州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戴飞等参加调研座谈。

  来源:江苏检察在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