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作者为何没留下诗集

 qweasdzxcrty 2021-06-19

这首《春江花月夜》对于看过中学课本的人来讲都不陌生,该诗语言清新优雅,韵律和谐且悠扬婉转,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被誉为唐诗的开山之作,闻一多先生称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但就是这样一首“孤篇横绝”的诗,它的作者张若虚却只留下了《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两首佳作。为何写出如此高评价诗篇的张若虚却只留下了两首诗?是他在写完这两首后就江郎才尽没有佳作产出?还是他的诗集在后世传承中遗失了?

“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作者为何没留下诗集

张若虚何许人也?唐朝初期诗人,生卒年不详,据《唐诗选》的说法,他的生平事迹发生在大约公元647年到公元730年之间,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农年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杰”,四人皆以文词俊美秀丽闻名于京都。

要想弄明白为何张若虚只留下了两篇佳作,首先先了解一下《春江花月夜》最早被提及的地方,据文史学家程千帆先生考证,现存的唐人选唐诗及杂记小说,宋代的《唐文粹》、《唐百家诗选》、《唐诗记事》,元代《唐音》等主要记录唐诗的选本均未记载有《春江花月夜》。最早收录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书籍是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里面共收集了五首《春江花月夜》,其中就有张若虚的这一首。而最早提及张若虚及其诗的诗话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胡应麟《诗薮(sou)》。由此可知从唐朝到元朝,张若虚的诗都没有得到文人才子的青睐,等到明朝年间才逐渐被才子们所推崇。

“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作者为何没留下诗集

那么对于张若虚没有留下诗集的两种说法,对于第一种,张若虚在创作了《春江花月夜》后便江郎才尽,没有佳作产出。有人认为是因为他通常只给青楼和市井写唱词和情诗,因此后续的诗篇多是淫词艳曲,难登大雅之堂,只留传于当时的市井之间,并无成书的诗集。但在笔者看来,这个说法并不能很合理的解释张若虚没有诗集留存的原因。首先是张若虚在写《春江花月夜》之前的诗篇同样没有流传下来,其次,能写出《春江花月夜》这样横盖全唐的诗,他的其他诗作,水平虽不一定超越这首,但至少也应当比一般的文人要高出许多的。因此,笔者认为张若虚并非是在写完《春江花月夜》之后便江郎才尽,很可能后续还有超越此诗的诗作。

对于第二种观点,张若虚的诗集在后世传承中遗失了,笔者是认同这个观点的。但为何会在后世的传承中遗失?且从唐朝到元朝之间都没有文人对张若虚的诗有评价和摘录?笔者认为是张若虚的诗太过于超前,其诗的风格与当时诗坛的主流截然不同,以至于不被当时的文人们所看好。初唐时期的诗歌风格多承袭齐梁的浮靡诗风,以宫廷诗为主,诗风多趋于浮艳华美、绮丽婉媚,其中的代表作就有唐太宗的“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而张若虚的诗歌特点我们从《春江花月夜》一诗中可了解到,该诗沿用陈隋时期的乐府题材进行创作,用清丽的笔风来描绘月夜的诱人景色,既有游子的思乡之情又包涵了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悟,完全不同于宫廷诗的华彩艳丽。与当时截然相反的诗歌风格让张若虚的诗集无法在那个时代被留存下来,这也让我们后世之人对没能看到他的诗集感到遗憾。对于张若虚的诗集为何没有被保留下来,或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