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字节跳动,让古籍字符“跳动”起来

 深响 2021-06-19

©深响原创 · 作者|祖杨

刘国宏、余凌曲曾在其著作《公益、金融与善经济》中提到,21世纪将成为从“碳经济”到“善经济”的拐点。也就是说,社会将从高投入、高能耗发展的“利己主义”转而去追求“全社会价值最大化”。

从更大的维度来看,当互联网企业成为公益的主人公之一,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将商业价值有效地与社会价值相连接。近日,字节跳动将公益的触角伸向了古籍保护领域,通过文化、科技、公益相结合,为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效连接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样本。

2021年6月17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国家图书馆合作签约暨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启动仪式在京举办。仪式上,字节跳动联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成立“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初期启动1000万元捐赠,定向资助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珍贵典籍修复、活化利用和人才培养。除了资金扶持,字节跳动还发挥自己在互联网技术、内容创意与传播等优势,同时匹配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等平台资源,助力中华古籍保护与文化传承。

古籍作为承载着数千年中华文明的载体,是珍贵且不可再生的瑰宝。全国现存古籍3000多万册件,有约三分之一亟待抢救性修复。虽然目前古籍修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技术难度、人才和资金匮乏,古籍保护工作依然迫在眉睫。全国古籍修复专业人员还远远不足,古籍数字化速度同样堪忧。

在这样的情况下,字节跳动所提供的资金、数字化技术以及内容传播的资源对于抢救古籍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而从企业本身来看,这并非首次公益布局。在公司9年发展史上,字节跳动已经在儿童成长、乡村发展、医务人道救助等公益领域有过不少探索,依托旗下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等平台资源及流量优势开展了多类公益项目。

用科技赋予古籍新的生命力

卷轶浩繁的古籍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每一本古籍都蕴藏着大量的历史信息,对研究历史起着重要作用。在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看来,古籍承载了千百年来中华文明的“魂器”,具有极大的文物价值、资料参考价值以及艺术价值。

但现实却是,古籍活化迫在眉睫,古籍保护也面临着困境:

第一是人力成本。古籍修复工序复杂,难以完全用科技手段代替人力,而培养一名专业的古籍修复人员需要极高的时间成本。

第二,资金匮乏。有专家估算,如果将全国尚未数字化的40万个版本的古籍全部数字化,采集、组织、加工、存储、管理等费用大约需要60亿元。

第三,技术难度。现有的数字化很多是由缩微胶片转换而成,呈黑白影像且分辨率较低,难以切实满足读者的需求,而将现存的千万册古籍全部转为数字化又是一个艰难且漫长的过程。

 

但是,字节跳动这一新生社会力量的加入,为古籍保护提供了新助力:用“科技+文化+公益”的方式,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

这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古籍修复。字节跳动与国家图书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定制了“四个一百”专项扶持计划,在合作初期,启动了其中的二分之一:《永乐大典》“湖”字册等100册(件)珍贵古籍的修复,100位专职古籍修复人才培养。另外两项是扶持100位古籍创作者、讲好100个古籍故事。

其二,古籍活化。所谓古籍活化,就是以更多元、更有趣的方式让文字“活”起来,这与字节平台的“生态系统”紧密相连。据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负责人罗海岳介绍,字节跳动之所以关注到古籍保护领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旗下的内容平台活跃着大量古籍相关的创作者,他们在平台上不断传播古籍修复手艺以及文字活化的理念,推动着古籍被更多年轻人关注。有了这样优质的内容环境氛围,字节跳动再辅以官方的流量与技术加持,进而可以让更多人体会到古籍的文化价值。

基于此,字节跳动依托旗下平台的技术能力、产品能力、内容能力,不断激发古籍内容传播的新方式。此外,罗海岳还表示,未来将会联合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共同推出古籍系列的西瓜视频纪录片,以及创作者招募与扶持计划、话题运营活动、线下体验活动、行业沙龙等,探索“互联网+古籍活化”新路径。

 

其三,古籍数字化。在罗海岳看来,古籍数字化需要更为精进的技术投入,满足当下时代日益挑剔的受众口味。所以目前的AI团队正在不断打磨图像识别、图像与文字检索等技术,等到技术精进之后,再联合地方文旅资源,推出实景、沉浸式体验旅游景区,让古籍真正“跳动”起来。

而关于如何将技术与文旅紧密结合,罗海岳进一步对深响解释道:“例如用技术可以还原古代的菜谱、古代的节庆氛围,这样能跟线下的场景相连接,进而可以赋予景区更深层次的内涵。对游客而言,不仅可以在游玩过程中有物质和视觉上的体验,也能丰富精神和文化世界,这样景区的价值也变得更为立体。”

公益的长期主义

1000万元的专项基金捐赠仅是一个开始,对于字节跳动内部而言,公益是一场“长期的修行”。

前不久,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曾在内部全员信中提及,“公司在社会责任和公益上已经有一些进展,其中教育公益、脑疾病、古籍数字化整理等新项目也在持续探索中,我个人也有些投入,我还有更多想法,希望能深度参与。”在卸任CEO后,张一鸣也明确表示,在聚焦远景战略、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长期的事情之外,他也会以外部视角来观察进展。

用长期主义思维做公益,展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这是字节跳动所呈现的公益理念。但其实,目前国内很多公益项目都受掣于种种因素而难以长期发展下去。

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是,提起公益,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大病、救灾、医疗、教育等大众领域,而对于其他冷门类别的公益项目,关注度较低。这其实并非受众不参与,也有可能是没有触碰到他们的敏感神经。

进一步而言,在这个注意力稀缺、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传统的公益传播模式,例如枯燥单向传播的图文、视频若没有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与互动欲望,他们是鲜少关注并参与进来的,这样一来,公益的意义削弱,公益项目的生命周期也被迫缩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