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药能“吃”出食管炎?服药也要摆“POSE”

 茂林之家 2021-06-19

作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嘉定分院(嘉定区江桥医院)黄春燕


一位消化科医生最近在丁香园上分享了一个病例年轻女性,因为“肠痉挛”社区卫生中心开了匹维溴铵片(还有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吃药后休息,后来自觉胸骨后不适、胸痛,未予重视,晚餐时候觉得吞咽时候胸痛更加明显,第二日到医院消化科门诊就诊,胃镜检查提示食管第二狭窄附近多发穿凿样溃疡,考虑为药物性食管炎(食管溃疡)

吃药能“吃”出食管炎?服药也要摆“POSE”

什么是药物性食管炎?

药物性食管炎是药物可通过全身作用和直接损伤食管黏膜而引起食管异常。直接损伤食管黏膜的药物滞留于食道,溶解出的内容物造成食管粘膜损伤。

药物性食管炎通常发生于食管的狭窄部位,通常表现为胸骨后疼痛或烧心、吞咽痛、吞咽困难、呕吐和呕血等。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食管粘膜红斑、糜烂和溃疡。

吃药能“吃”出食管炎?服药也要摆“POSE”

哪些药物会引起食管炎?

引起食管炎的药物常见以下几类:

1、抗生素类:四环素类、克林霉素等;

2、口服双膦酸盐类药物: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

3、其他:匹维溴铵、阿普洛尔、氯化钾、奎尼丁制剂、硫酸亚铁、依美溴铵、替罗拉胺、华法林、克唑替尼

服药姿势与食管炎有什么关系?

药物进入食管,随着食管肌肉的蠕动往下进入胃内,但老年人或者食管本身肌肉病变者,食管蠕动能力减弱,药物通过缓慢,就容易在食管生理狭窄处停留,溶解出内容物造成食管粘膜损伤。因此患者服药时(后)的体位、药物的大小和服药时的饮水量会影响药物通过食管的时间,是决定药物性食管炎风险的重要因素。

药物性食管炎是一种可预防的药源性疾病,为了减少药物对食管黏膜的损伤,在服药时有下列几点注意事项:

1、不要一次服用多种药片或胶囊,应分次服用;

2、服药时用足量(至少200-250 mL)水送服;

3、服药时最好取应保持直立体位(站立或坐立),避免俯卧位,尤其是在服用有刺激性的药物时;

4、切忌干吞药物或用饮料送服;

5、服药期间应注意观察有无胸骨后灼热、疼痛感及吞咽不适等症状,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加重病情。

吃药能“吃”出食管炎?服药也要摆“POSE”

最后,祝大家健健康康不用吃药ヾ(·ω·`)o


审稿专家: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嘉定分院(嘉定区江桥医院)临床药学科执行副主任 毛峻琴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