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漱溟资料简介 梁漱溟生平事迹 梁漱溟与邹平乡村建设[第2页]

 梦想童年594 2021-06-19

  四、乡村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散漫的农民,经知识分子领导,逐渐联合起来为经济上的自卫与自立;同时从农业引发工业,完成大社会的自给自足,建立社会化的新经济构造”,“辟造正常形态的人类文明,要使经济上的富,政治上的权,综操于社会,分操于人人”⑧。

  中原大战后,蒋介石的军队占领河南,而村治学院的支持者原河南省主席韩复榘于战争爆发前即已调往山东任主席,1930年10月间,村治学院不得不宣告结束。三百余学生结业。村治学院结束后,原村治学院副院长梁仲华去济南向韩复榘做报告,韩即面邀村治学院同人到山东继续从前的工作,商定院址设在邹平。

梁漱溟资料简介 梁漱溟生平事迹 梁漱溟与邹平乡村建设

  1931年3月,梁漱溟与村治学院一部分同仁学生到山东邹平开始筹备工作。在筹备过程中,梁漱溟认为村治一词不如乡村建设通俗易懂,河南村治学院偏于训练,缺乏研究,乃建议用“乡村建设”代替“村治”二字,并改学院为研究院,得到梁仲华等人的赞成。于是“村治学院”一变而为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1931年6月,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正式开办,梁仲华任院长,孙则让任副院长。下辖研究部、训练部、邹平实验县和一个农场。此外还有医院、图书馆、社会调查部和邹平师范学校。梁漱溟任研究部主任。1933年,梁漱溟继梁仲华为院长,陈亚三为训练部主任,叶云表任总务长,王冠军为军事主任,徐晶岩、时霁云、裴雪峰、蓝梦九、武绍文、高赞非等分任班主任,梁秉昆任邹平实验县长,鲁溪为农场主任。研究部招收曾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为期两年,目的是培养乡村建设理论研究人员和乡建运动的高级干部,由梁漱溟主讲乡村建设理论一门课。梁漱溟采取孔子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以自修,自悟为主。学生除了接受梁漱溟的思想之外,还要学习农业、合作社、自卫等课程,要对乡村一些问题进行独立的研究。第一期学员多半留在本院及实验区(邹平实验镇)服务,其他人则转到山东各县的高级行政岗位上。训练部招收受过中等教育的学生,学期一年,主要是为基层培养干部和人员。训练部第一期,由旧济南道属27县中正式招收了280余人,学生大多数来自富裕中农或地主家庭。训练部开设有乡村政治问题、自卫、经济和技术专科等科目。1932年6月结业后各回本县服务。农场是研究院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基地,培育和推广了猪、鸡等家畜良种,用碳酸铜防治了邹平农民深受其害的高粱黑丹病,制售化学药品,引进竹制凿井技术和简易有效的畜力水车。

  邹平是梁漱溟乡村建设的第一个实验基地。

  邹平在山东中部,面积2 623平方里,南北84里,东西43里,由济南沿胶济线向北不远即到。全县到1936年有170 559人,有地者约占98%,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主要农作物有:小麦、豆类、高粱、谷类、棉花、玉米、萝卜、芝麻、白薯、白菜等。没有大工业,均为农家副产的工业,以纺织为最普遍。1931年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一成立,邹平即被划作研究院的实验区。实际上当时的实验权有限,“虽为乡建实验区,可是不能照自己的主意去做”⑨。1932年12月,国民政府内政部召集全国第二次内政会议后,实验的权限得以放宽,比如办合作社,原来须要依照实业部颁布的法令,现在都不必了。现在政府许可我们依照自己研究所得的方案办法去办,如关于地方自治、乡村自治,也可包括在我们县政建设之内,不一定要遵照中央的法令⑩。

  得到了实验大权之后,1933年7月开始,邹平县开始了大规模的实验工作。

  1933年上半年,梁漱溟拟订了详细的《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县政实验区邹平县实验计划》,他提出实验工作有三大项:(1)地方行政改革实验工作,即旧政的改革,积弊的剔除和新政的举办;(2)地方自治实验工作,即由下级自治至县自治的完成;(3)社会改进实验工作,包括产业振兴,经济发展,民智开发,风俗改善等。三者密切关联,相辅而行。以社会改进为基础,地方自治和地方行政改革才能次第实现,然而社会改进工作的完成又需要有推动社会改进工作的最有效的行政组织,行政改革又成为社会改进工作的入手处(11)。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政”“教”“富”“卫”合一的社会。其自治系统是县政府一乡学一村学。乡学、村学,一方面是乡村自治机关,一方面是乡村教育机关。这样就实现了行政机关教育化和教育机关化。关于富的方面,除了从事农作物优良品种的推广工作外,极力提倡组织各种合作社。关于自卫方面,“除改组团警,成立民团干部训练所,且附设征训队外,并分期训练联庄会,以养成民众武力,使平时足以自卫,一旦国家有事,即可为国军后盾”。

  根据上述计划,在研究院学员的调查基础上,梁漱溟首先进行了行政改革。将邹平县原有的七个区,157个乡镇区划一律废止,保留原有的闾、邻组织。这样县以下的自治组织就定为乡、村、闾、邻四级。按照邹平县的户口, 自然地势,社会习惯等情形,除城区外,全县划分为14个乡,316个村(12)。在废止旧区划的同时,旧的各种机关,如各区乡镇公所,检察委员会,调解委员会,也一律撤消,而代之以村学、乡学。

  乡学、村学,各以该区域全部社会民众为教育对象,施行教育。乡学、村学均设立学董会,在县政府的监督下,主持办理乡、村学的一切事务。依民众群情所归,推举齿德并茂者一人,经县政府礼聘为乡学、村学的学长,学长主持教育,不负行政事务责任。行政事务,由县政府委任各乡、村学的常务学董一人,为该乡或村的理事,担负行政事务责任;必要时,可增委其他学董为助理员,以协助理事工作;乡村理事和助理员任期均为一年;除了乡理事有薪给外,其他人均为无给制。初成立的乡学、村学,一年以内,其教员之一人或二人,由县政府介绍给学董会,聘任薪给由县府发出,一年后教员由各村学、乡学自行聘任。村学、乡学是社会改进机关,任务主要有两大项:一是设立各种社会组织,如成人部、妇女部、儿童部,施行所必须的生活教育,以造就社会中的各个分子都有参加社会、改造社会的生活能力。二是相机倡导各种社会改良运动如禁缠足,戒早婚等,兴办各项社会改进事业如合作社,以推动一村、一乡生活的改善,文化逐渐增高。乡、村的学长负责乡、村的课堂教育及社会教育,虽不负责行政事务,但要对理事的工作予以监督。规定乡学于实验工作开始后三个月内一律成立,村学不定期限,以地方乐于接受,地方自动为原则。

  邹平的乡村建设工作,以教育力量来推动实施。“乡学村学实是乡村一切事业实施之机括”(13),是组织农民、教育农民、执行乡村建设方针政策的基层组织,关系着乡村建设的成败,所以,梁漱溟特别注意乡学、村学的建设,制定了《村学、乡学须知》,内容包括:学众须知,学长须知,学董须知,教员辅导员须知。

  “学众须知”,对一个村或一个乡所有的成员提出了作合格学员的要求,总的要求是“齐心学好,向上求进步”,分述为14条:第一,要知道以团体为重。第二,开会必到,事事要从心里过一遍,不清楚的勤问。第三,有何意见即对众说出,不必畏怯。第四,尊重多数,舍己为人。第五,更须顾及少数,彼此迁就。第六,要为团体服务,不可受任之后随便敷衍塞责。第七,好人要勇于负责,出头做事,好人联合,正义伸张,坏人自然退缩。第八,遵规约,守秩序。第九,要知道敬长睦邻,非敬长不能和睦众人,不和睦众人不能使公事顺利进行。第十,要尊敬学长。第十一,要接受学长的训练。第十二,要信任理事,理事有错失应原谅他。第十三,要爱惜理事,监督他,勿使他陷入不义,但要避免正面冲突,有话对学长说,由学长转告理事。第十四条,要推村学之义于乡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