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的“乌托邦”:梁漱溟在山东搞县政革新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0-08-10

  据研究院训练部第一届学员刘溥斋回忆,当初他们在训练部学的内容很多,从乡村建设理论、农村经济、军事训练、精神陶炼到农业知识、医药卫生全有。梁漱溟亲自主讲,“语调较慢,很清楚”。学员们“对梁先生的见解、主张,都很诚服”。 

  经过培训的学员又被派往乡农学校,负责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工作。如是再三,邹平百姓总算多少了解了乡村建设所为何来。 

  但梁漱溟最大的困难并不是群众的思想问题。尽管得到了韩复榘的鼎力支持,研究院起初并没有得到蒋介石的批准。在其建立不久,听命于蒋介石的国民党邹平县党部便公开反对其乡村建设实验。他们在党部门口搭起台子,张贴标语,发表演说,要求“取消研究院”,让“梁漱溟滚开”。梁漱溟不得不上书韩复榘,请求省政府帮助解决。 

  不仅如此,由于政策限制,邹平县政府沿用旧制,与研究院互不统属,矛盾不断。幸运的是,全国乡村运动的蓬勃发展迫使国民党政府调整了政策。 

  1932年12月,国民党中央在南京召开全国内政会议,全国各地乡村运动的代表人物均被邀请参加会议,梁漱溟也在其中。这次会议通过了县政改革案、地方自治改革案,准许各省设立一至四个县的社会政治改进实验区,可以不受中央和省政府法规的约束,并且可以截留50%的地方收入作为实验经费。 

  1933年7月,山东省政府正式划定邹平和荷泽为县政改革实验县,隶属乡村建设研究院。山东乡村建设迎来了自主改革的大好时机。振奋不已的梁漱溟立即在邹平开始了全面的乡村建设实验。他亲自担任邹平研究院院长,并一度兼任实验县县长。为了扫除实验障碍,首先进行的是县政改革。 

  梁漱溟将国民党的县区政府机构全部撤消,实验县政府“裁局设科”,把原来的公安、财政、建设、教育四个局裁撤之后改为五个科,并进行合署办公(所有科室集中在一个办公室)。 

  政府机关实行8小时工作制,建立考勤制度、例会制度等,县长、科长和科员们一样衣着简朴,没有特殊享受,和大家在食堂一起就餐,毫无官僚作风,政府工作面貌焕然一新,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文化重建 

  梁漱溟认为中国的问题,不是阶级斗争而是文化失调。西方的革命手段,非但不能创造新中国,反而破坏原本和谐的中国社会。因此,救治中国,首要任务便是恢复儒家传统,重建中国传统文化。 

  在梁漱溟看来,重建儒家文化必须恢复传统的乡约制度和乡村礼俗。他认为现行的行政机构以强制力来管理民众,既不能唤醒民众内在的道德意识,也无法调动其参与团体事务的积极性,老百姓最终还是“一盘散沙”。与此相反,宋代大儒吕和叔《吕氏乡约》所设计的古代乡约制度不仅包含了地方自治,而且是一种伦理情谊化的组织。梁漱溟盛赞其精神“完全是开明的、通达的、现实的。从这里很可以看得出中国原来的精神、原来有的道路。” 

  梁漱溟在《吕氏乡约》基础上扩充改造,企望在农村形成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形式和新的农村礼俗。 

  邹平被划为实验县后,梁漱溟将原有的区、镇、乡各公所及区长、乡长全取消,把原来的7个区划为14个乡,在乡设乡学,在村设村学。 

  梁漱溟对乡学村学的领导方式有非常具体、细致的要求,这便是除去一切强制手段,官僚作风,一切行政倡议,不能急切,必须从平淡入手,通过村学乡学中的日常功课如识字、唱歌、讲话等发挥作用,真正做到社会学校化。这样,乡村管理,由过去的行政强制,改为知识道德感化。以此消除农民与管理者之间的对立,达到自治的目的。 

  梁漱溟主张恢复儒家传统,但又不是对古代农村社会简单的重复。视野宏阔的他对西方文化也有诸多借鉴。经过比较研究,梁漱溟认为,中国最缺乏的就是团体组织和科学技术。 

  “团体组织”就是把分散谋生的农民组织起来,主要是组织合作社。在梁漱溟的指导下,邹平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合作社,其中1932年9月成立的“梁邹美棉运销合作社”从美国引进高产优质的“脱立斯长绒棉”,统一进行技术指导、收购、扎花、打包,直接供给青岛、烟台等地的大型纺纱厂并向外国出口。不仅提高了棉花的产量和质量,而且避免了商人的中间盘剥,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理论批判 

  邹平实验的效果引发外界的参观热潮。冯玉祥、陈立夫等政要来了,黄炎培、江问渔等学者来了,军事学家蒋百里来了,经济学家马寅初来了,教育家晏阳初、陶行知来了,甚至丹麦的教育家和日本的乡村教育家也来了。 

  陶行知与梁漱溟互相欣赏。梁漱溟还向陶行知“借”人才,陶行知经过慎重考虑推荐的几个人,后来多数成为山东乡村建设的骨干。蒋百里看过邹平后,十分激动,他对梁漱溟说“中日要开战,日本决不满足于一个满洲国”,“中国人的弱点是统一不起来。为了准备抗日,要组织训练农民,把散漫的农民组织起来”。而邹平实验,恰恰是改善中国人一盘散沙状况的良剂。 

  正是因为邹平的效果,乡村建设院的实验区也在迅速扩大:1933年7月增加了菏泽13个县;1935年又增划济宁14个县为实验区。四年不到乡村建设实验,就由邹平一个县扩展到了整个鲁西南地区。 

  但梁漱溟显然并不局限于山东,他要将自己的乡村建设思想推广到全国。他创办《乡村建设》杂志和乡村书店,出版了大量文章资料,宣传报道邹平的乡建事业。不仅如此,梁漱溟还发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乡村工作讨论会。1933年7月14日,来自河北、江苏、浙江、北平、上海等全国十几个省的35个乡村运动的团体派代表齐聚邹平参加会议。邹平被公认为全国农村运动三大中心之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