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西南上世纪二十三年代的乡村教育运动

 杏坛归客 2018-09-02

 

鲁西南上世纪二十三年代的乡村教育运动

/卢明

 

    千百年来,中国的知识分子,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鲁西南,不乏知识分子上下求索的身影。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教育运动的主要人物梁漱溟和及其追随着陈亚三在菏泽及郓城的活动,更是载入了史册。

   梁漱溟(1893-1988),中国现代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之一。陈亚三(1896-1964)名登甲,号亚三,郓城县陈坡村人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受教于梁漱溟。1924年,梁漱溟、陈亚三来菏泽创办“重华书院”,后重华书院迁到郓城黄安,易名为“重安书院”,陈亚三任院长。

陈亚三1930年在山东邹平县随梁漱溟办乡村建设研究院,任训练部主任兼军事部主任。1935年调任菏泽乡村建设实验县县长。他大力实施政、教、富、卫合一的乡村建设,力图改良中国社会。1936-1937年,任山东省第二乡村建设师范学校校长。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中国农村经济严重衰落,农村社会动荡不安。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统治者的掠夺以及天灾人祸的打击,导致农业生产力下降,农产萎缩,农村金融日趋枯竭,农民生活贫困,农民大量流离和死亡。解救危机”、“救济农村”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强烈呼声;“复兴农村”、“乡村建设”、“农村改进”、“改革土地制度”形成一股强劲的改良热潮。

早在1921年夏天,陈亚三就介绍梁漱溟与菏泽著名教育家王鸿一会晤,探讨乡村建设的有关问题。他们一致认为,中国是个大的农业社会,中国的建设,重要的在于搞好乡村建设,以乡村建立民众自救、自卫、自治之根基。为了唤醒民众,他们创办了《村治月刊》,并在封面上提出“到农村去”、“到边疆去”的口号。

      1926年春,梁漱溟到陈亚三的家乡--郓城县陈坡村作了短期农村调查,了解了当地的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状况。有一次,他看到陈坡农民孟广恩六十多岁的老父母吃着糠窝窝,喝着高梁面粥,这位生于官宦家,长在大城市的学者,当时就落下了泪水,由此进一步了解农民的真实生活,坚定了建设乡村信念。

山东乡村建设作为一种社会运动肇始于1931年,由梁漱溟发动并指导,曾得到山东国民政府的支持。

山东乡村建设实验,是从创办乡村建设研究院开始,并以此为中心而展开的。19313月,山东省政府拨款10万元设立筹备处,任命梁仲华、孙则让为山东乡村建设院正、副院长,“直隶于山东省政府”,根据《组织大纲及学则课程》运作。邹平县因位置适中、交通便利、基本为中等偏下的农业经济、人口数量为16万的三等县份等原因,被划为乡建实验区。经过3个月的筹备,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于1931616日在邹平县正式开办。研究院还设有总务处、农场、医院、社会调查部、乡村服务指导处、图书馆、山东省第一乡村建设师范学校等机构,作为研究院推行乡村建设实验的附属或服务性机构。

1933年春,改邹平乡村建设试验区为县政建设第一实验区,同时划定菏泽为县政建设第二实验区。

19344月,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在菏泽设立分院,用以指导乡建实验。

19357月,山东省又确定划济宁、菏泽、郓城、曹县、巨野、单县、鱼台、东平、汶上、金乡、嘉祥、鄄城、定陶、成武等14个县为县政建设实验县。

菏泽作为山东第二实验县,乡建实验活动采取了不同于邹平的一些做法,主要是将全县10个区改为21个乡,每乡设1个“乡农学校”,并“注重以乡农学校为中心的农村自卫训练”,要求1830岁的青年必须参加训练,期限4个月。

实验县设县长一人,由研究院推举,省政府同意任命,受省政府和研究院指导监督,具体领导本县乡村建设实验。

郓城列入乡村教育试验县后,以白联村为乡村建设实验县县长。事权统一,集中办公,提高行政效率,实验县政府除设民、财、建、教四科外,特设视导室,任命主任一人,视导员二至三人,具体负责指导各乡农学校的工作。

梁漱溟将乡村建设运动的起点放在农村,建立乡村自发救助系统,解决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贫困问题,进而向现代化迈进。他创造了一种以新文化为基础的团体组织,即乡农学校。

乡农学校实行政教合一,是改进乡村的中心机构,实验区一切政令皆经由乡农学校下达。各校有“校懂会”,罗致一乡领袖人物以便推动全乡群众。乡农学校有校长、教务主任、总务主任、指导员、办事员、军事教练各一人。校长由县聘任,领导乡农学校工作。教务主任主管文化教育,指导员主管农业、合作、建设等事项,事务员主管地方财政,军事教练主管地方治安和自卫训练。

1937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山东,梁漱溟在山东的乡村建设运动被迫停止。梁漱溟惨淡经营七年的山东乡建运动,作为一场乡村改良运动,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山东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落后、贫困面貌,但其改良举措,诸如办学活动、合作运动、农业改良、礼俗改革等,对于促进实验地区经济建设,提高实验地区农民文化素质,是非常有益的。

到了解放后,梁漱溟并没有忘记菏泽,19603月,他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到荷泽、郓城等地进行了视察。在郓城,他参观了县文化馆馆藏文物,并到侯集公社了解乡村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

在由郓城返回菏泽途中,梁漱溟特意在黄安公社重访了当年“重华书院”的故址。并留下了诗句:“郓邑历史数千年,春秋战国古城垣。东临阿地西接鄄,孙膑宋江生其间”。

 鲁西南上世纪二十三年代的乡村教育运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