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七律)大槐骄子

 姚国友图书馆 2021-06-19

——纪念一代乡贤、名医马多福先生

古槐风朴瑞青天

大爱恩德灵地川。

曲菜窝头半胃腹

杏林春色满乡园。

悬壶济世人清正,

揣善携施气盎然。

一世为民垂史册,

清白佳话留人间。

七律《大槐骄子》

        姚国友  

释文:

古槐风朴瑞青天古槐,河北藁城南刘村村中央有一颗树龄六七百年的古槐就像一位慈祥而高寿的“老祖母”,有着无限旺盛的生命力,如今依然枝繁叶茂默默地呵护着一代又一代朴实、善良、坚毅,富有正义感的南刘村人,马多福先生就出生在这个村子里,他是一位乡贤名医。风朴,是朴实民风之意。瑞,吉祥好预兆,因为古槐人们历代对其敬仰、崇拜,有吉祥瑞兆美好期盼的素求。青天,是晴朗的天空,这里暗示马多福先生有包青天的气魄。

大爱恩德灵地川。大爱,是说马多福先生一生为村民救死扶伤、好善乐施、行侠仗义、惩恶扬善,救济穷苦百姓。他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村民抗击日寇,做出了很大贡献。在白色恐怖时代他做地下党的工作传播党的思想,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怕牺牲、千辛万苦保护村民利益,为村民做好事堪称:“大爱”。恩德,马多福先生一生为本村乡亲及周围百姓义务治病,解除了无数患者疾苦病痛美名远扬、百姓代代称颂、有口皆碑。灵地川,灵,灵德,地川,是地脉山川之意。如此灵德汇聚成故乡生养大地的根基,让阴阳交泰,正道轮安,生生不息。

曲菜窝头半胃腹曲菜,一种能食用的野菜。窝头,指乡村百姓那个年代食用的玉米、高粱面饼子。半胃腹,半饱。即使这样粗茶淡饭生活有时也不能饱食。因为马多福先生治病不收穷人钱财,富人也是廉价收款,所以,即使名医也一样受苦挨饿。

杏林春色满乡园。杏林为医学界、医生的别称。在三国时代,庐山有一位名医叫董丰,他医术高明技术精湛,有妙手回春之法。然而,他看病从不收取病人的报酬,让病人痊愈后在他的园子里种植杏树,重病者种植5棵,轻病者种1棵。一年年过去了,经他治愈的病人不计其数,园子里的杏树已经成了林园,到杏子成熟季节,董奉贴出告示:“用一斗谷粮,换取一斗杏子,自己摘取,自己将粮食分类倒入粮仓。”然后将这些粮食救济贫穷百姓。杏林春色,这里是说马多福先生为百姓救死扶伤、行侠仗义、惩恶扬善的良好口碑和生动感人的故事。满乡园,这样良好的口碑和感人的故事整个村子及周围村镇的百姓人人皆知。

      “曲菜窝头半胃腹杏林春色满乡园。”这两句是对偶句,前一句,是写马多福先生虽然名声大振、医术精湛,然而过着普通百姓一样的穷苦生活,后一句杏林春色满乡园,来反衬他这样简朴生活的乡村医生,却能”杏林春色满乡园!"以此,赞美他爱岗敬业、不图名利、默默为百姓治病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医德精神!

悬壶济世人清正,悬壶济世,这里是赞美马多福先生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汉代某年夏天,河南一带闹瘟疫死了很多人,无法医治。有一天,一个仙翁来到这里,在一条巷子里开设了一个药店,门前挂了一个药葫芦,里面装着治疗这种瘟疫的仙丹。凡是患者前来求医者,仙翁就从药葫芦里摸出一粒药丸,让患者用温开水免费冲服。马上就好了。而后,汝南(今河南省平舆县射桥镇古城村)人费长房,拜这位仙翁为师,仙翁授其"悬壶济世"之术。从此,悬壶就成了医生的爱称和中医的标志。人清正,是对悬壶济世一个补充和延伸,是说,马多福先生不仅医术高明,而且人品美好清廉正直。

揣善携施气盎然。揣善携施,是说马多福先生好善乐施。气盎然,正气、清气盎然。是写马多福先生还是一位惩恶扬善的大侠。

          “悬壶济世人清正,揣善携施气盎然”这两句是对偶句,分别:悬壶济世与揣善携施,人清正与气盎然相对。写马多福先生不仅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名医,还是一位好善乐施、除恶扬善、侠肝义胆的大英雄。

一世为民垂史册,清白佳话留人间。最后这两句是对全诗的概括和总结,也是诗的升华。马多福先生一生为民治病做好事,被后人称为一代乡贤、名医,将永远载入民族史册,他一生清廉清白和一代又一代口口相传的佳话故事永恒留在人间。

1,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仄仄仄平平 。

5,平平仄仄平平仄,

6,仄仄平平仄仄平。  

7,仄仄平平平仄仄,

8. 平平仄仄仄平平。   

附注资料:

【藁城人物】一代乡贤马多福

 掌中藁城 99

      “掌中藁城” 关注藁城区委、区政府官方媒体藁城报社官方微信公众号——“掌中藁城”(微信号:xingaocheng)  历时3个多月,深入到赵、藁、栾三县(区)十余个村挖掘、搜集、整理民间历史人物马多福文史材料,写成《大槐之子:一代乡贤马多福》稿件,此稿被《石家庄文史资料大全》收录,故事内容还被曲艺家编成快板,详细内容先睹为快。大槐之子:一代乡贤马多福槐影旺时空,一代乡贤熏地脉;

          侠医彰父老,几多典故衍天伦。——河北省楹联学会副会长、石家庄市鹿泉区诗词楹联学会会长、区文联副主席高凤瑞为马多福先生撰写楹联。乡村名医马多福画像  石家庄市藁城区梅花镇南刘村位于赵县、藁城、栾城三县(区)交界处,是一个有着古老历史的村庄。村中心有一棵远近闻名的古槐树,已有六七百年树龄,就像一位慈祥而高寿的“老祖母”,有着无限旺盛的生命力,如今依然枝繁叶茂,默默地呵护着一代又一代朴实、善良、坚毅,富有正义感的南刘村人。

       沧桑巨变的二十世纪,南刘村走出了令“老祖母”深感欣慰的一位骄子——人民的好医生马多福。

     马多福(1878年—1954年),号洛在,他自幼聪颖好学,年少时,在亲人资助下,到赵县徐家庄村(现隶属韩村镇)跟当地非常有名的徐氏中医世家学习中医,后又拜本村名医成梦龙为师学医,主攻中医外科。马多福人品忠厚、敏而好学,深得两位师父的喜爱,两位师父遂把平生所学毫无保留地倾囊而授。学成后,主治疮、疖、疥、疹、癣等顽疾。19549月去世,享寿77岁。

     民国六年(1917年)春,赵、藁、栾三县远近乡邻50人联名赠给马先生“业精杏林”一方匾额,悬挂在先生祖宅大门之上。此匾现由其幼孙马五辰珍藏,落款刻有三个县的八个村名(马庄村、周家庄、王家庄、城郎村、固德村、鲁家庄、投头庄、下梁村)和张城、刘洛树等50个人的姓名。

          马多福精湛的医术和行侠仗义的作风,在民间演绎成很多幽默风趣的故事,大家津津乐道,口口相传。其中“马先生吃曲曲菜”、“张补丁看疮地主卖地”等故事妇孺皆知。

     1927年,马多福经党内人士介绍,在赵县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当地早期中共地下党员之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马先生时常以行医为名掩护和帮助党内人士。在抗日战争期间,马多福先生住宅诊所成为地下党秘密联络开会场所,室内挖有地下通道。地下党组织经常在这里秘密召开会议,开展对敌斗争。后被日本鬼子发现,为了报复,日本鬼子进村抄家,来到他家又砸又抢,并把值钱的东西全部带走。刚走不久,日本鬼子又听说邻居马辛未父亲也是共产党员,当时,其父马绍文已在山东参加抗日斗争,日本鬼子又杀了回来,马辛未家也没能幸免,其家房屋被日本鬼子放火烧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