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朝王系表 夏朝三皇五帝介绍

 梦想童年594 2021-06-19

  夏朝王系表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夏朝王系表

  三皇五帝

  中国古史传说中,到战国时期形成几种“五帝”说;战国末始有“三皇”一词,到汉代才形成几种置于五帝前的“三皇”说。

  “皇”的原意是“大”和“美”,不作名词用。战国末,因上帝的“帝”字被作为人主的称呼,遂用“皇”字来称上帝,如《楚辞》中的西皇、东皇、上皇等。时又有天皇、地皇、泰皇之名,称为“三皇”。汉代所定的人间历史上的“三皇”有五说。①《尚书大传》为燧人、伏羲、神农。《礼·含文嘉》《春秋命历序》亦同此说而以燧人居中。②《春秋运豆枢》为伏羲、女娲、神农。③《礼·号谥记》为伏羲、祝融、神农。《孝经钩命决》引《礼》同此,但以祝融居末。④《白虎通》说为伏羲、神农、共工。⑤西汉末的《世经》所排古史系统,在皇帝和颛顼之间加有少昊金天氏,使战国时说的“五帝”中多了一帝。于是有人把原五帝之首的皇帝升为三皇,与伏羲、神农并列。首先是《礼·稽命徽》持此说,张衡上汉顺帝书及其后的皇甫谧《帝王世纪》亦从之。接着是伪《尚书序》宣扬此说,由于它的经书地位,从此,伏羲、神农、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中最古的三位帝王。汉代仍有天皇中的三皇,西汉末纬书《春秋命历序》、《始学篇》等以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道教经典中的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还具人形(一说他们分别有十二头、十一头、九头);“中三皇”则具人面蛇身或龙身,分别有十三头、十一头、九头(一说以中地皇为有巢氏、中人皇为燧人氏);“后三皇”中的“后王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

  “帝”原指天地,人间的“五帝”一词在孟子时尚未出现,他书中只提到“三王五霸”。《荀子》中才有“五帝”一词排在“三王”前,但无人名。《管子》《庄子》屡称“三皇五帝”,但都未指实人名。

  战国后期“五行”说逐渐建立,凡事都要凑五为成数,于是在上述许多古帝王中,遂有罗列“五帝”的必要,并出现了下列五种五帝说。①《五帝德》所说的皇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史记·五帝本纪》承用此说,于是这一“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②《战国策·赵策》《易·希辞》提出的宓戯(伏羲)、神农、皇帝、尧、舜。③《吕氏春秋·十二纪》所载的太昊、炎帝、皇帝、少昊、颛顼。④伪《尚书序》以伏羲、神农、皇帝为三皇,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⑤《通鉴外纪》《路史发挥》引梁武帝萧衍画像碑述,以皇帝、少昊、颛顼、喾、尧为五帝,似是最晚的一说。“三皇说”所指诸人,是中国祖先处于史前各个不同文化阶段的象征。有巢、燧人、庖牺(伏羲)分别代表蒙昧时期的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神农代表野蛮世代的低级阶段;女娲则是更早的创世纪式的神人,在神话中又和伏羲结合创造人类。“五帝说”所指诸人,主要是父系家长制的部落联盟盛期及其解体时实行军事民主制时期的一些部落酋长或军事首长人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