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字之福——步黟堂藏战国陶文遗珍鉴赏(齐国陶文篇)

 逸心茶舍 2021-06-19

图片

周退密先生题字

图片

童衍方先生题字

图片
尤剑青先生作《步黟堂赏陶图》

唐存才先生因嗜书法篆刻艺术而注意古人之文字遗迹,养成金石之癖,于战国陶文尤为留心,十余年来搜集了大量古陶文精品。今选其尤精者数品,彙为一编,公诸同好,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唐先生虽由艺术出发而喜爱古陶文,经过多年的摩挲鉴赏和深入钻研,已经成为古陶文研究的专家,从《步黟堂藏战国陶文综述》一文,即可窥见其功力之深厚。其所藏陶文不但都有研究价值,而且颇多未见于各种古陶文著录书之品(即各种著录书所收皆无与之同文者)。

——裘锡圭

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的萌芽与诞生、成熟与发展,正是基于文字这种具有记事属性的符号体系的诞生与不断的进步演变,自殷商甲骨文、两周鼎彝铭文至秦始皇统一文字成小篆,先秦丰富多样的古文字体系成为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最为重要的载体和支撑,同时也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绵延流长的强大动力之一。对文字本源研究最早见于秦汉时期成书的《尔雅》,《尔雅》是古代训诂学的鼻祖,在训诂学、音韵学、词源学、方言学、古文字学方面都有着经典示范的影响,也是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诠释的重要工具书。然而就古文字范畴的研究而言,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是汉代许慎著《说文解字》及清乾嘉年间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金石学始于宋代而兴盛于清朝乾嘉时期,流风延展至晚清民国。清道光、咸丰后,社会经济变荡激烈,土地属性改换等至地下文物出土日益增多,客观上为学界带来崭新的研究资料和课题,如西周毛公鼎、散氏盘、大盂鼎为代表的青铜鼎彝等出土,为考释佐证先秦历史提供了极珍贵的资料。光绪二十五年王懿荣发现甲骨文更是标志着中国古文字研究的历史性突破,并将有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五个世纪,纵观世界文明古国,唯中国自甲骨文诞生后形成的文字体系一直传承至今天。此外,清同治十一年山东潍县陈介祺集藏齐国“陈悍”陶文残瓦,拉开战国文字前所未有涉及的陶文领域帷幕,这百年来,战国陶文的研究已是古文字学和玺印艺术最富魅力的学术空间梁启超言:金石学之在清代又彪然成一科学也。自顾炎武著《金石文字记》,实为斯学滥觞。在此金石学盛行并对其他文化产生影响时,艺术领域也悄然呈现出了学者将金石传拓与书法、篆刻以及绘画艺术相给合的创作作品,即从艺术的角度进一步传播了金石学丰富的文化与艺术内涵,时至今天,此类金石艺术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重视。

图片

齐国周付庄村窑址

图片

图片

据史考,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武王灭商,建都于镐京,史称“西周”,攝政大臣周公旦制礼,主要是国家实行井田制等,从而形成了一系列适合西周王朝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并使农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国家呈现了社会稳定繁荣的状态。

齐国之祖唤做吕尚,大约是文王、武王的谋臣。武王定天下之后,封于营邱。后世迁徙到薄姑,又迁徙到临菑。《史记》上说,“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齐都创稷下学宫,倡百家争鸣的学界风尚,更是齐国八百年长盛不衰的重要人文基础。

图片

图片

考古发掘及传世著录的陶文资料证明,战国时期,齐国制陶业不论其规模还是质量都胜于其他国家,官营窑场主要生产“立事岁”类的量器,除临淄齐故城遗址存官营窑场外,2002年山东新泰出土二百余片齐国官量陶文,王恩田曰:“齐国官量陶文甚为罕见。我们编辑的《陶文图录》一书,收集的3000余件齐国陶文中,官量陶文仅有区区80余件,新泰的一次发现就超过了自同治十一年(1872)陈簠斋首次发现齐国官量陶文至今一百三十年来发现的总和,堪称齐国陶文的重大发现。”新泰曾是齐国官营窑场无疑。近年山东沂水城南田野筑路时出土刻划“陈某立事岁之釜”类残陶片,步黟堂藏有三十余片,其中立事者“陈丕口”、“陈頙”与新泰出土官量陶器立事者为同一人,沂水也曾是齐国官营窑场所在地之一。以地理位置看,迄今发现齐国官营窑场离齐故城向南偏东最远的是沂水城。      

民营窑场产品多以生活用陶为主,常见有豆、罐、钵包括陶制乐器埙,也有为官家、王族代工的量器,如“公豆”、“公区”、“公釜”,“王料”、“王豆”、“王区”、“王釜”。周绍良整理、李零分类考释《季木藏陶》民营窑场达十多个,约四十多个里。以步黟堂藏齐陶文可见,陶豆多由豆里、北里、城阳、子裴子里、髙闾、左南郭窑场所制,繇乡、蒦阳窑场制陶罐为多,陶钵见于关里、楚郭乡等窑场。丘齐、东酷里等窑场陶豆、陶器均有生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齐陶文残片出土除窑场、灰坑外,散见于齐故城田野,自晚清、民国至今民间采集齐陶文状况恰证明于此。据齐地学者多年考察发现,齐故城战国窑场多在临淄区齐都镇刘家村、龙贯村及敬仲镇周付庄村,出土陶文品种、大类分明,窑场特征十分明显。刘家村窑场位置在村中间偏西,出土陶文集中有繇乡、蒦阳、酷里、孟唐、公豆(区、釜)类量器。龙贯村窑场在村西,陶文出土主要是子裴子里、高闾类。周付庄村窑场位于村东,陶文出土有楚郭乡、王卒、北里类。此外齐故城遗址刘家寨村、小徐村、苏家村、阚家村、崔家村等虽非窑场所在地但皆有各类陶文零星出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上文字图片资料均出自唐存才先生编著《步黟堂藏战国陶文遗珍》。编辑此文时文字有删节。


作者简介:

唐存才:字子穆,生于一九六二年一月,斋号步黟堂,师从海上童衍方先生。现为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编著:《步黟堂藏石刻造像遗珍》、《步黟堂藏战国陶文遗珍》、《黄士陵》、《黄士陵印举》、《来楚生印举》、《茶与茶艺鉴赏》、《海派代表书法家系列作品集—吴昌硕》、《海派代表书法家系列作品集—来楚生》、《金石永年—金石拓片精品展图录》、《朱痕积萃—中华珍藏印谱联展·西泠印社藏品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