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中医治疗患者的反复性口腔溃疡后,我明白...

 竺言小聚 2021-06-20
用中医治疗患者的反复性口腔溃疡后,我明白了:“补脾”才是硬道理。

“嘴上的病,怎么还去健脾了呢?”这是很多患者找我治疗口腔溃疡时最常问的一句话了。

口腔溃疡其实就是我们平常嘴角周围或者口腔里面长的类似于疱疹一样的东西,它所形成的原因就是我们一般说的“上火。”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上火的经历。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上火有两种,一种是实火,一种则是虚火,生活中很多人的火都是虚火,而其中最常见的便是脾胃虚寒引起的。

之前就有这样一个患者,男,48岁,什么问题呢?反复性口腔溃疡,断断续续已经好几年了,犯病的时候说话,吃东西,喝水都会有疼痛感,有时还会导致晚上睡不好,第二天精神萎靡不振。

患者说什么维生素、西瓜霜、葡萄糖口服液,他都服用过,但每次吃完好了,过一段时间就又发作了,直到之前有个朋友推荐他来这,他就想着还是花点时间一下子调理好吧,就找了过来。

听了患者的描述,我又接着检查了一番,总结了患者的以下几个症状:1.长时间食欲不振 2.看起来消瘦 3.怕冷喜热 4.脉弦弱 5.苔黄腻

遂开方:黄柏,砂仁,甘草,黄连,细辛,白蒺藜,大豆卷,枳壳,射干,徐长卿,金雀根。

患者长时间食欲不振,说明患者脾胃功能虚弱,消化不良。脾运水湿,为胃行其津液,脾虚则运化功能低下,引起水湿停滞;水湿停滞,又反过来影响脾的运化,导致内湿阻滞,进而产生食欲不振,怕冷喜热的情况,这样的情况长时间下去则会使人变得消瘦。

由此,我基本确定了我的治疗思路。

1.【清热燥湿】黄柏清热燥湿,泻火;砂仁化湿行气,温中;甘草平气、泻心火。
2.【消炎止痛】黄连清热泻火,消炎;细辛祛风散寒、止痛。
3.【清热健脾】大豆卷清热透表,除湿利气。
4.【降火利咽】射干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5.【和胃理气】枳壳理气宽胸,行滞消积。
6.【化解瘀毒】白蒺藜平肝解郁、祛风明目。
7.【祛风止痛】徐长卿祛风除湿,行气活血;金雀根清肺益脾,活血通脉。

其实,中医里有一本书,名叫《黄帝内经》,它里面早就有脾胃虚寒导致上火的解释。里面是这样来形容的:“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简单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热病的根本原因其实是“寒”。

它认为,一个人如果体内的湿气较重,那它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会导致脾胃虚寒,而其中消化和吸收的能力受到的影响最大,中医里脾胃肾又紧紧相连,进而又会影响到肾脏功能。

中医中这几种器官在五行中属水,当体内的水分不足时,身体就会出现“干燥”的情况,形成上火。

因此,对它的治疗重点我特意放在了补脾清热上,方子里的各味药相互作用,共治脾胃虚弱,化解脾虚生湿,湿从热化,郁而化火之症,患者服用了不到一个月,症状就完全消失,前去随访,至今无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