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的尽头

 马尔的视觉 2021-06-20

若不是余教授执拗的要去寻找,我还真不知临涣有条明清老街。

老余的文章里涉及到这一部分,总要眼见为实他才能心安。

陪同我们的古镇与王士宏齐名的解说陈文章介绍:临涣明清老街又称青石板街,它其实有两条,分别为东西走向的横街和南北走向的南阁街。

两街都贴近古时的临涣码头,过去停泊在临涣码头桥东西两边等待装卸货物的船只每日不下百艘,浍河南北港口樯楫如林,白帆如云。

很多年来它都是古镇辉煌岁月里商贾云集、繁荣发达的见证者和承载者。

当年的盛景已不复存在,浍河停航以后,商业中心也渐渐的挪出了这里;和现今的几条主街相比,这里目下只能算是比小巷大一些的小街。

街面荒下来,便一年一年的稀疏了商铺和人流,房屋也破落起来。

细看它残破的外相,故旧里隐约还存些当年的气派。

从建筑外貌上看,明清老街已经历了几轮修修补补,不同年代的老瓦,裸露出砖底的叠加的白粉墙。

原为平坦的青石板路面,现已被埋在水泥路的底下。

街道两旁的房屋高矮不等,大体还是最初建造时的格局,多考虑做生意的便利。有的前店后坊,有的一楼店铺二楼住人,体现了明清时期商业用房的特点。

想着古镇兴盛期,这里店铺林立、商旅云集,店铺作坊和摊贩密布在几百米的街面上,不免万千感慨。

去临涣中学看袁家大宅,感觉就更为明显。

一百多年前,这座拥有八十间屋的宅院是何等的显赫,如今只剩下明三暗五的小四合院。

残存的墙檐瓦顶、砖雕木刻,还能看出些许它的曾经的气势。

皖北地区保存下来的大宅很少,我原先以为多因为黄河泛滥的缘故,盖起来也会不断的被水淹毁,丧失了志气。

从临涣古镇的老宅看,这一想法过于牵强。

皖南古村落的大宅集成有两个来源:一是出外做生意的徽商。他们在外打拼,只是谋生手段,赚钱建家,存够积蓄归家才是目的。很多大商富贾,多为同族乡亲,成群结队出去,成群结队回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