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低学历的父母 没让儿女输在起跑线上

 留美学子 2021-06-20

留美学子】第2290

7年国际视角精选文摘

教育·人文·名师·媒体生态圈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陈屹视线】导语

本期【留美学子】推出作家北奥先生的感人力作《我的父亲·母亲》,同时还有一篇附文,讲述了作者80年代穷留学生时非同常人的一段奇遇。

北奥父母学历很低,然而他们以自己朴实无华、自强自立、无私大爱,培养了三个名校毕业的博士、硕士儿女。

特别在一年一度的父亲节之际,品读此文,不禁潸然泪下。

对北奥来说,父爱是世界上最慈悲、博爱、孤独又沉重的,虽然父亲已经离世,然而,在儿子心中,爸爸永远是那位拉着儿子的手,陪你一路,风雨行的“神”。

《我的父亲母亲

作者:北奥

No.1

养出三个大学生

我是一个中国文革后恢复高考的首批大学生,也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赴美研究生。不仅在理工科的各个学科上我是出类拔萃,赢得了同学们的尊敬,在专业上我也是名声在外,赢得了美国同行的敬佩。

当年的北奥 中国77级大学生 

大学时代里的体育健将

我还写过很多文章,也得过很多的文学奖,可是我从来没有写过自己的父亲母亲,那曾经给予我生命的人。

劳工节的长周末无意中我看到了主题为《我的父亲母亲》的征文启示,一下子触动了我的心弦,我知道再不写可能真的就没有机会了,要把这些从小就深深地埋在我心底的故事和无限的感恩带进坟墓,我会深深地懊悔的。有时候躺在床上,那些历历在目的往事会像过电影一样在我的眼前一幕幕地闪过,是那样的清晰甚至让我流泪。

我已经是一个年过花甲当爷爷的人了,我要让我的子孙后代知道,要让千千万万的年轻人知道,为了孩子们的成长,父母都付出了些什么!在教育的问题上人们常说的话就是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实际上我们兄妹三人就是输在起跑线上的三个人,究竟出生在家境不是很好的孩子能不能成才,能不能成功?怎样才能成才,我想把我父亲母亲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我的父亲母亲都是解放前出生在北京的城市贫民,他们都没怎么上过学,认识的那几个字也是解放后在识字班里学到的。母亲家更是穷到了没有吃喝,没有衣穿,靠姥姥在前门大栅栏一带卖大碗茶,帮人家缝穷洗衣服换几个豆腐渣窝头,晚上带回家分给几个孩子吃长大的苦孩子。

妈妈经常对我说她小的时候就没有吃饱过肚子,那时候穷人的日子真是度日如年啊!解放后父母都在北京有轨电车公司上班,一个开车、一个卖票、互帮互助,黎明的朝霞和落日的晚霞让他俩人相亲相爱了!

靠着天生的聪颖和自身的刻苦,父亲和母亲双双被提干做共青团的工作。

在我们居住的机关宿舍大院里,也住着很多市领导和中央的领导干部,很多人都是毕业于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可想而知没有进过中学和大学门的父母在工作中面对这些大知识分子会有多么大的压力。 

别看我的父母都没有念过几年书,可是他俩都是属于无师自通的那种人,俩人的钢笔书法都在北京市得过大奖、不仅是书法漂亮、文章写得也是一流,而且善于演讲,我就亲眼看到站在讲台的母亲讲毛主席的《老三篇》,台下几百名学员听得是热泪盈眶,只有我知道那是昨天夜里妈妈通宵达旦地工作的结果。

父母的优秀这让我们博士硕士毕业的三个孩子常常羞愧得是无地自容,特别是我,每当人们看到我那笔歪七扭八的字体,真的不敢相信我在数理化和文学上所获得的那些大奖都是真的。

我的小学和中学同学们都知道我在数理化上很厉害,经常在市里和区里的比赛中获奖,可是他们对于我后来在文学征文比赛中屡屡获奖却是百思不得其解,其实这才是我血脉中流淌着父母的血液在起作用吧。

父母对我们兄妹三个人的要求很严格,不允许我们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可是在学习上却是尽量满足我们的要求,他们总是告诉我们,不必跟别人说你付出了多少努力,只有学习成绩才会让你们挺起胸膛。 

恢复高考的前三年,我们兄妹三个人都考取了大学,我是北京理工大学,妹妹是医学院,弟弟是北京大学,父亲母亲高兴得不得了,这在亲戚朋友当中和机关大院里也是一件相当光荣和体面的事情,要知道在这之前我们的整个家族是一个没有大学生的家族啊。

可是三个孩子同时上大学的花费也是可想而知的。为了给国家减轻负担,父母给我们开会,要求我们在学校里不要申请助学金,他们说肯定还有很多比我们家更困难的家庭,从今天开始家里每个月拿出一百元供你们三个人上大学,钱是我们的事情,但是你们一定要把书读好,国家的这个转机来之不易啊。

从此父亲母亲开始节衣缩食,从在食堂吃饭改成了自己做饭,几年的时间里不添置家具不买新衣,不去公园不逛街,平日里只吃素不吃荤,只有等我们兄妹三个人周末回家的时候才买肉吃。

为了保证我们兄妹三人每个月的开销,母亲再也没有进过理发店,父亲更是戒掉了多年吸烟喝酒的习惯,直到我考取出国留学的时候,妈妈把我家银行里的最后一百元钱取出来为我送行,然后撕掉了银行存折,父亲对我说,我们已经完成了任务,今后就看你们的了。


No.2

母亲的一块钱

从我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妈妈就每个月给我一元钱,算是我的零花钱,但是只能用来买书,不能买别的东西。所以我从小就知道到新华书店去买书,当我有了几十本小说和各种杂志以后又可以跟别人换书看,这样使我阅读量增大了很多。


妈妈对我每个月的一元钱都买了什么非常注重,每个月我都要把买到的书名记在本子上向母亲报告。一次一个路人不小心把手表掉进了公共厕所的粪池,因为手表很名贵,他很着急,对我们说如果谁可以跳进粪池把手表找到,他就给一块钱。

我的一个小学同学是我非常要好的朋友,他的家里贫困交不上一块钱的学费,我们就同意了。经过一番努力,俩人把衣服都弄脏了还是没有找到手表,最后我的朋友冒着生命危险下到粪池打捞,终于找到了那块手表。可是那个路人拿到手表后却不肯给他一块钱,我的朋友伤心地哭了,因为他交不出学费就不能上学了。我没有犹豫,拿出了那个月妈妈给我买书的一块钱,帮他缴纳了学费。可是回家怎么跟妈妈说呢,我没有吃晚饭,愁眉不展,一个晚上都是坐立不安。

没有想到妈妈知道了事情的经过以后不但没有骂我,反而表扬了我。她说一个人的能力和才华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可是心地一定要善良。妈妈告诉我说,你和你的同学都要记住,一块钱不是一个小数目,它能憋倒英雄汉,好朋友就是要互相帮助,希望你俩的友谊常存!


后来我出国不在家,每次母亲生病的时候都是这个同学和他太太一起去照顾母亲,就像亲生儿子和闺女一样,我母亲快九十岁的时候患有严重的老年痴呆症,根本就不怎么认识人了,可是却记得这两口子,只接受他们的照顾。 

高中毕业后下乡插队当知青的第二年,我全年出工360天,没有休息过一个周六或者周日,就连国庆节和春节也都是在挖河工地度过的。数九寒天站在冰冷刺骨的水中挖泥拓宽河床,数伏盛夏在烈日暴晒下扛石头送公粮,扛着两百斤的公粮袋跟老乡一样走翘板上天桥,因为我的身体好,干活不惜力,村里给我评为一等劳动力!


年底分红我是全村几十个知识青年中唯一的一个不欠队里钱的人。当我拿着分到手的一块钱,百感交集、如雨般的泪水往心里流。那个年底回家过年我没有乘坐公交车,而是选择了走路,我知道我没有资格把拼命干一年挣到的一块钱就这样买张车票花掉。


一百多里的山路我几乎走了一天一夜,因为我知道也许我的人生路比这条回家的路更苦更长,必须要做好一切准备啊。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后半夜了,妈妈还在等着我吃饭,当她拿到儿子干了一年所挣到的一元钱,听完我的叙述后泪水早已湿透了衣襟,四十几岁的母亲一夜就花白了头。

当我离开家回村的时候,妈妈准备了一大包咸菜给我带上,你放心吧,以后就像你小时候一样,妈妈每个月都会给你一块钱。

知青图片来自网络


No.3

父亲的一块槽子糕

1976年的春节是我插队当知青的第三个年头,县里号召知识青年春节期间不回家,跟贫下中农一起战天斗地,过革命化春节!

那是大年三十的夜晚,寒冬腊月北风呼啸,冰冷刺骨,气温降到了零下二十度,月亮被浓浓的云雾团团地包围着,半夜十二点我扛着铁锹在地里看水浇麦子,北风刺骨,地里的水很快就结成了冰。

我穿着一件破棉袄,一条露着棉花的棉裤,脚上虽说是穿着雨靴,可是因为是站在泥田里,水很容易进到雨靴里,里面很快就湿透了,冰冷的泥水就像是千百把刀子透过雨靴扎在脚上,凉在心里。浇麦子的人每两个小时都可以到队部旁边的牲口棚里休息十分钟,喝一口滚汤的玉米粥取取暖,否则人就会冻僵冻坏了。


突然我爸来了,他是市里的领导所以是公社的一名干部陪着来的,先是瞒着他说我已经睡了,后来听说我在地里浇麦子就打着手电找过来了。我爹看着我这个狼狈相,浑身上下破破烂烂没有一块干的地方,腰上扎着一根草绳子,两个脸蛋子冻得通红,两只脚冻得在地上不停滴跺着,眼圈就红了,心疼滴一把把我抱在怀里,想用自己的身体给我增加一点温度。

那年我二十岁,我爸比我大三十岁,他一米八的大个子脾气不好,握紧的两个拳头不知道可以打谁,只好狠狠地砸在老黄牛的屁股上,然后又重重地砸在了自己的脸上。

看我蹲在地上喝棒子渣粥,我爸悄悄地递给我一个纸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块槽子糕。槽子糕是北京特产的一种粗制蛋糕,是上个世纪末很受老百姓喜爱的一种廉价食品。我就像是看到了山珍海味一样,先是把蛋糕放在鼻子底下深深地吸了几口气,好好地闻了一会儿,这才张开嘴咬了一口。“真好吃!爸,你也吃一口吧? ”我笑着对爸爸说!

老爸的两行热泪滚滚而下,他紧紧地咬着嘴唇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我赶忙安慰爸爸说: “爸,我没事儿,我的身体好,抗冻!老乡能行我也一定能行!”爸爸把两只手放在我的两只耳朵上为我取暖,然后对我说:“孩子,咬牙挺住吧,好日子快要到了,答应我,你一定要挺住啊!”

望着爸爸离去的背影,我知道每一个知识青年的父母都在忍受着这种扎心的痛苦,忍受着这种灵与肉的折磨,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却无能为力。

大年三十的那块槽子糕我吃了整整的一夜,它不仅带给了我亲人的温暖,更让我感受到了父亲母亲对我的爱!寒风凛冽也没有能够吹散我鼻子下面的那股浓浓的槽子糕的芳香。 

2016年的春节,转眼整整四十年过去了,我已经是花甲之人,耄耋之年的老爸也已经是九十高龄了,仿佛他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老爸的心肺衰竭,住在医院里抢救。我从美国赶回北京,就在他的病床边支起来一张行军床,日夜守护在老爸的身边。各种插管抢救和穿刺检查早以把老爸折磨得骨瘦如柴,人还剩下不到一百斤。

一天夜里我在医院的小卖部里突然发现了那种久违了的槽子糕,就跟当年老爸在麦子地里给我的那块儿槽子糕一模一样。小卖部的大姐说,别看这槽子糕样子粗糙不好看,可就是有不少的北京老少爷们喜好这一口。我如获至宝,赶忙让老板娘包了两块儿,小跑着进了病房。

当虚弱的老爸看到槽子糕,干瘪的脸上居然呈现出润红色,还露出了微笑,他显然还记得四十年前的那块槽子糕。老爸躺在病床上靠静脉注射维持生命,已经很久没有吃东西了,他让我把他扶坐起来,居然张开嘴咬了一口槽子糕,这回轮到我的两行热泪滚滚而下了!


我抱着爸爸虚弱的身体在他的耳边说到:“爸,咬牙挺住,您一定要挺住啊!人具有难以想象的旺盛生命力,只要你有活下去的要求,生命就会绽放出难以想象的花朵。”

一周之后,老爸竟然奇迹般的出院了。出院的时候我到小卖部又买了一大包槽子糕放在家里老爸的床头,让老爸每天都看着它,因为它是我们爷儿俩能够激励出生命火花的宝贝。 

父亲在弥留之际拉着我的手说,谢谢你们,我和你妈妈就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要想进步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大的努力。我们的三个儿女真争气,分别考取了理工科、医科和文科的最高学府,如今孙子和孙女又都是美国医学院的博士,咱们家经过三代人的努力,从一个没有钱上学、没有钱读书的寻常百姓人家,走进了世界先进行列,这也是中国人和整个国家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我宽心闭眼了,我到了阴间见到的你们爷爷奶奶他们也一定是含笑九泉啦!

我为父亲和母亲骄傲,他们虽然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可是他们懂得读书的重要性,懂的以身作则,怎样教育好子女。自己节衣缩食,勤俭持家可是却为国家培养出三个大学生,他们是中国人的典范,是一代中国人的代表,是中国崛起的基础和原动力。亲爱的父亲母亲,感谢您们对我的哺育和付出,您们将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作家 北奥

北奥, 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七七级大学生,八三年赴美留学。曾任洛杉矶国际机场工程总预算师,洛杉矶教育局工程部主任。报告文学《天使之城的奥运往事》获文艺报优秀报告文学奖,《小瑛子的故事》《小安子的故事》《小闻子的故事》均在征文中获奖!

北奥其他作品延伸阅读

与北奥对话: 我有狗屎运 光阴似火箭

40年父子情深: 我的黑人爸爸走了!



附文:

注:本作品是写实回忆,绝无虚构


我有一个黑人妈妈

写在母亲节之际

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又到了,从网上读了很多纪念母亲或者是怀念母亲的文章,我就不凑热闹了。这里我别出另类, 写一篇文章歌颂我的干妈,因为她是我的美国妈妈。    

我认干爹干妈的那一


我的干妈是个美国黑人。她善良,美丽又能干。她还是一个名人,除了是大学的文学系教授之外,她还是洛杉矶黑人妇女协会的主席。她的演讲能力堪称一绝,曾多次被邀请上美国黑人著名主持人 Oprah Winfrey Show的节目。每年的马丁路得纪念日更是她忙得不可开交的日子。      

我认识干妈是通过干爹,而实际上是因为认了干妈才确立了我和干爹的关系。这话追溯到了25年前我留学到美国的第一个月。我属于是最早期到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之一,虽说是公派留学却是自费,这就产生了一个经济问题。

飞机落地我先借钱交了四千块的学费,然后是两手攥空拳,要吃没吃,要喝没喝。仗着自己的身体好,我在垃圾箱里捡了半箱过期的方便面,每天就凉水干咬,对付了两个星期。那时我是上课英文听不懂,下课谁人不认识。


算算入不敷出的日子,想想亲人的嘱托和大家的期盼,在巨大的精神和金钱的双重压力下,我病倒了。高烧,胃溃疡和皮肤过敏三箭齐发。先是高烧把人烧得糊里糊度,然后是胃穿孔把你疼得死去活来,最后是全身皮肤发黑溃烂。我象一棵茁壮的高粱突然遭到了冰雹的袭击,在不到一个月的日子里快速地萎缩,枯竭,腐烂,即将消失在地里。

一天挣扎着上完课, 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坐在楼道冰凉的水泥地上昏昏欲睡。焦黄的脸色加上溃疡后发臭的身体除了几个苍蝇围着我打转,人们都绕道而行。

这时一个黑人妇女走到我的面前停了下来, 她衣着朴实而得体,面容美丽又大方,一看就不是学校一般的工作人员。她走到我的面前,摸摸我的头,又看看我的脸。甚至挽起我的衣袖察看我溃烂的皮肤。

当她粗略地知道我是刚来的中国留学生时立刻打了个电话。第一个赶到的是我们工学院的院长,二话没说他俩把我送到了医院。从他们的谈话中我才听出这位中年妇女是我们院长的太太。她抱怨院长对我的疏忽,责怪学校对我们生活的不周。出院后院长夫妇把我接到了他们的家里。

我们的院长是全美大学的第一个黑人院长。他学识超人的背景和堂堂正义的仪表使他在学校享有很高的威望。但他还是听太太的, 在外面听在家里更听。院长在随后的一个月里答应太太并且做到了两件事:

第一,他到学校游说申请免去了我到毕业以前的全部学费。

第二,他为我在工学院的工厂固定了每个假期的全职工作,直到毕业。

干爹和干妈的事业都非常成功, 在当地的黑人族裔和亲朋好友中他们也是领袖级人物, 可是他们没有孩子。半年后他们向我正式提出了认我做干儿子。

我毕业时干爹干妈与我合影留

多少年以后我问干妈“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干妈说:“你当时那个样子谁都会帮助的。”不过,话没说完她也笑了:“我们有缘分吧。” 

干妈和干爹双双出身贫苦,小的时候家里穷受了很多苦。干爹自小聪颖,打工挣钱上学,是美国黑人中最早的博士之一。他们是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一步一步地走上主流社会的。所以他们对穷人特别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学生有着特殊的感情。

老院长在70岁时才退休。在他的退休仪式上学校让我上台讲述了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赚取了场上场下很多人的眼泪。据说新任院长已经开始在寻找他的干儿子了。  

我在美国一共渡过了25个母亲节,无一例外每个母亲节我们全家都是去看望干爹干妈。从我单身一人去蹭饭,到带着老婆去认门,到抱着老大背着老二去团聚,再到邀请他们参加我儿女的毕业典礼,就这样苍天做见证,大海唱赞歌,我们一家伴随着干爹和干妈走过了四分之一个世纪。

干爹和干妈现已年逾八旬,每当他们听到我的儿女亲切地叫着“爷爷奶奶”,每当我的老婆为他们治病诊断,煮汤送饭,每当逢年过节我们一家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时,干妈都会擦着眼角的泪水,抱着我说:“ 至少这一辈子我们做对了一件事,就是找到了一个中国儿子。”        

因为干妈的缘故, 除了对中国人好,我的脑子里又多了对黑人的偏爱。在公司里我负责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圈里的人都知道我特别地偏袒中国人。一般分包竞标只要有中国人的公司或中国人当主管的公司在,一般都不会跑标。(你们知道就行了,千万别给我说出去。其实是因为中国人更吃苦耐劳,工作认真,精打细算罢了)再有就是特别地照顾黑人公司。他们一般公司规模比较小,人员流动大,所以很难拿到项目。

特别是投标经验少,技术力量不足,往往还会出现投标过低的问题。我尽自己的最大能力保护他们, 帮助他们。我在一篇文章中曾提到我到湖人的主场坐在奥尼尔和科比的后面观看比赛,就是一个一米九五高的黑人老板带我去的, 说是为了感激我为他们公司避免了20万美金的损失。我们的公司连续多少年黑人族裔的中标率在洛杉矶都名列前茅。  

有首歌唱得好: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我很幸运, 中国的妈妈生养了我,抚育了我。到了美国又遇到了美国的妈妈,她使我有了今天,使我扎根美国并且爱上了美国。

【留美学子】前期发表

【突发】海外游子不幸身亡 (四大安全警示必知)

【王妃世界】皇冠越重 幸福感越轻

他, 是受聘于哈佛的中国第一人

原本稳进清北的高考生,失手后的痛与思

内卷时代-父母如何匹配儿女未来

学生抑郁症比率最高的 美国前50所大学

【精选】牛娃父母会做的5件事情


名校之路

儿女教育公益分享系列

扫码加入【留美学子】公益分享汇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