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款重磅新药获批上市,哪家药企“吸金”最强?

 瑶mm75598g76sp 2021-06-20

 专栏作者/沐千寻

 在擅长的领域做专业,在喜欢的领域做涉猎。

近年来,随着带量采购的常态化和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的深入推进,仿制药加速进入微利时代,研发创新成为药企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早些年,在国家政策扶持下便提前布局创新药的企业,终于迎来了新药获批上市的关键期。


#国产1类新药加速获批#


从1类新药获批来看,我们国产1类新药自2018年后迎来了集中获批上市。据统计,2019年有10个国产1类新药获批,2020年有14个国产1类新药获批。

2020年获批的国产1类新药

而根据国家药监局(NMPA)发布的药品批准文件,截止2021年6月17日,2021年第一季度共有8款国产1类新药(不包括新适应症)上市,涉及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肝细胞癌、乳腺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多种疾病治疗药物。

2021年获批的国产1类新药

众所周知,1类新药是衡量制药企业创新能力方面比较直观的指标,因此,1类新药的快速上市成为药企成功“吸金”的“法宝”。从目前来看,恒瑞医药、正大天晴、东阳光,石药、百济神州等本土龙头药企在1类新药的获批上呈现了头部优势。而今年来看,荣昌生物、艾力斯、华昊中天、泽璟生物等知名度较小的创新药企也表现出积极的“吸金”能力。

#国产创新药进入黄金时期#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鼓励药品创新,毫无疑问,创新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同时带量采购的常态化推进,也倒逼着药企加快创新转型,高技术壁垒的创新药已经成为药企研发的重点方向。

中国药促会执行会长宋瑞霖表示,当前中国创新药行业可以说是进入了黄金时期,成为了与欧、日平行的全球第二大医药创新平台,本土药企的研发实力提升有目共睹。

从目前中国创新药发展的现状来看,其黄金发展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数量与质量并举,填补国内创新药空白


从中国创新药的发展历程来看,在创新数量上,国产创新药自2018年进入了获批的爆发期,每年有数十种国产创新药获批;在创新质量上,我国创新药研制逐渐从跟随性创新(me-too或me-better),到自主寻找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创新(first-in-class)迈进,在此创新升级中,其治疗优势也慢慢体现,有些国产创新药甚至体现出比原研药更好的疗效。

尤其是近些年,随着本土创新药企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国产first-in-class的创新药也越来越多,其中不少新药甚至开始走向国际,这一方面为国内外患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疾病治疗方案,另一方面也填补了我国创新药市场空白,为我国迈进创新药大国持续发力。

2、技术创新发力,本土药企创新实力增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医药新产品的开发周期长、投资巨大,安全性要求高,需要借助大量的高新技术来完成,因此,创新先进的制药设备与制药技术是创新药走向高端的“利器”,同时可以助力药企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成本。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的持续进步,国内越来越多的本土药企开始借力数字化工具,来研发高端的制药设备,确保药品工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免疫治疗技术的进步浪潮又催生了国产PD-1/PD-L1这类具有革命性产品的出现。

3、创新药政策倾斜,新药研发环境利好


为了填补国内创新药市场空白,推动中国加速进入创新药大国的行列,国家在国内创新药政策扶持上给出了许多的优惠,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和加速国内外抗癌药、创新药上市。

一是,为创新药审批开辟绿色通道,在创新药注册技术标准上加速与国际接轨,提高企业的创新动力;二是,通过医保目录和带量采购,将国产创新药纳入医保支付,提升患者支付水平,推动了销售的放量增长,鼓励本土新药研发;三是,国家还从资金上加大对健康与新药创新的研发投入,进一步推动药企创新;四是,在市场准入方面,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带量采购也进一步激发了国内医药市场的创新活力。

#中国创新药高端创新不足#


虽然从目前来看,我国创新药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中国创新仍然以跟随式创新为主,高端创新缺乏。这是中国国情导致的,也是中国创新药必经的一个阶段。

首次,中国医学理念和医学技术相对欧美比较落后,很多先进的医疗理念得不到推广,尤其是新的药物靶点和作用机制得不到开发,使得中国新药创新质量不高,仍停留在跟随式创新上,没办法在only-in-class上有所突破。

其次,中国创新药上市的审核过程仍然很难,创新药政策鼓励机制还尚未成熟,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之间的资源利用率低,创新成本太高,使得国内药企创新动力不足。 

再次,中国长久以来的仿制药环境,使得很多药企滋生创新惰性,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去破圈,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创新药的发展。

另外,中国药企的重复创新率高,某一领域的创新赛道拥挤,导致药品疗效雷同太多,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因此,就像中国药促会执行会长宋瑞霖所说,中国医药创新进入春天“播种”的季节,但行业还要努力,只有夏天“旺盛生长”,才能秋天“硕果累累”。
文章声明:
思齐俱乐部是医药人学习分享社区,为医药个人学习赋能。作者观点和案例仅供学习方法使用,不代表商业公司真实情况。

本文版权归思齐俱乐部(member_siqi)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引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