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邻居八家之四:猪倌儿变身养猪大王

 燕山诗文 2021-06-20

编者按:

做为编辑,很欣喜收到国印老师的赐稿!他笔下朴实的语调、鲜活的人物、温暖的情感总是能勾起人浓浓的乡愁。文中为我们展现的是一幅幅满是时代气息的深长画卷;是一种时光很慢、车马也很慢、邻里之间亲密友爱的美好回忆……

今天,我们继续连载国印老师的《邻居八家》之《猪倌儿变身养猪大王》。让我们一起在他温暖的诉说中感受冀东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乡邻里之间的趣事……

猪的历史悠久,已有四千万年历史,我们的古人“拘兽以为畜”,是最早将野猪驯化了的,到新石器时代家猪饲养已经发展起来。现有出土的那个时代的猪形陶鬹,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内。

猪浑身是宝,猪肉可称最香的肉,且营养丰富;猪骨头熬汤增钙,强筋健骨;猪毛具有止血,敛疮功效,可以提取氨基酸,还有生活中常用的猪毛刷子等;猪粪是农田不可或缺的肥料。猪与人类相伴相随,绵延不断。农民祖祖辈辈,肩负养猪之责,直到今日,养猪业越来越旺盛。

  ……

  如今,是个传奇的时代,而传奇时代必定会塑造出传奇人物,包括平民百姓。二臣从猪倌到养猪大王无不带些传奇色彩。

  倌儿,字典解释为农民中专管养某些家畜的人:牛倌儿、马倌儿。养猪的自然是猪倌儿。

  农村改革前,养猪有两种形式,性质亦不同。首先是一家一户养猪,猪圈砌在院头东西两侧,石头或土坯墙,棚顶或为茅草或为瓦片,圈内分两处——猪窝与石槽在高处,低处为粪池。养猪目的有两个,一是猪粪交给集体换工分,二是卖猪挣钱——猪崽上集卖,肥猪卖给食品站,是乡亲们的重要收入渠道。当然猪不挑食,还可以处理泔水。其次是生产队里养猪,过年杀肥猪分给人们改善生活,也会卖,增加集体收入,猪粪被一车车拉到田地里肥田。队里有一两个人专司养猪之事,他们抽着白围裙,戴着白套䄂,挑着猪食担子行走在一排排猪圈间,喂养着队里的大猪小猪,他们有个职业称谓——饲养员。

  家庭养猪多是家庭主妇为之,属于下地干活之外的家务,叫不上猪倌,而生产队的饲养员则是名符其实的猪倌了。

  ……

  二宽从小就帮父母养猪,农村实行责任制以后,便专门搞起了养猪,当了猪倌,且一干就是几十年,当然还需种着自己的责任田。先是养两头产崽母猪,或是养几头育肥猪,卖了钱贴补家用。后来国家免了粮食征购和农业税及其“三提六统”等个人负担,农村人负担没了,二宽的收入宽裕了许多,于是便把钱投到了养猪上,院内猪圈越建越大,越建越多,先是石头墙,水泥瓦顶,后来是砖砌墙,水泥浇筑顶,以前是原始的敝开式的,后来改成新式的封闭型的。二宽家院里一派热闹——粉碎饲料机器常鸣,大猪哼哼小猪叫,一拨儿一拨儿肥猪出栏,一拨儿一拨儿仔猪外销,院墙外猪粪小山般高,在村人眼里二宽家的日子俨然成了一道风景。

  ……

  十月,秋意浓浓的一个上午,我走进了二宽家。院子面积比一般农院大些,过道房内有淘汰的粉碎机和一些过时的养猪用具,院内两侧是闲置下来的猪圈和饲料仓等,其它一些已不再使用的种田工具也堆放其间,显得有些凌乱,从这种凌乱中会令人感到主人的忙碌无暇。自用水井早已废用,而压水机还在孤单单地站立井上,似乎与人说着昔日辉煌。院子空闲的地方被闲置着,空荡荡的和许多家庭一样,已经多年不再种菜,院内一架架、一畦畦的豆角、西红柿、黄瓜、大葱、大蒜、韭菜、菠菜、大白菜等蔬菜花果繁茂,蝴蝶飞舞,鸟虫鸣叫的景致不复存在,这些人家已经习惯到村中超市扫码买菜了,而农院则成了人休息和存放老的生产、生活工具的所在地,陈旧的氛围中鲜有当代气息。

  二宽家院内的猪圈是几年前闲下来的,当时村里搞清理街道,修路植绿栽花,提升村子文明卫生标准,二宽家门口的猪粪有碍观瞻,也是臭味四散,人们常捂鼻子,于是在村外空旷处新建了养猪场,给猪们搬了家。猪舍先是一排,然后又建一排,直至到三排,近看宽敞高大,远处招人惹眼,阳光下明亮一片,外行人很难想到是养猪所在。养猪量也从家院时的一二十头,发展到几百头。

  二宽脸色是那种健康的黑黄色,67岁的人没有老态。他很健谈,我们聊天以他说为主,我听着问着,我问一句会使他说一片话,话题自然是养猪,因为他早成了邻居们口中的养猪大王,这些年挣了不少钱,光是近两年收入早突破了八位数。也许在动辄亿元富翁挂嘴边的当下,八位不算个数,可在默默无闻的平原小村里还是件大事,尤其靠当猪倌发了财,更是有些石破天惊。

  二宽讲的近乎是养猪经。

  首先,养猪必须有长劲,这是他几十年养猪最重要的心得。几十年间,生猪市场潮涨潮落,而于个体养猪户则是汪洋中的一条船,时而冲上浪尖,时而跌入深谷,要有一颗坚强的心,坚持在纠结当中,渡过艰难,驶出低谷,万不可知难而退,或乘势而上,成了生猪市场的尾巴。没有总挣钱的买卖,也不会有总赔钱的行当。他家出栏肥猪,价低到过每斤四元七角,简直是含着泪卖的,可他并没净圈歇业,而是尽量减少存栏,为市场回升时留口气,只要有口气就有缓气的机会,否则等形势见好,人们都抓猪补圈时,猪价粮价(饲料)比着涨,成本高了效益必定会低,追市场永远追不上,倒不如等市场……傻小子推车——不撒手。

  其次,要入门成内行。古语讲,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道出养殖业的艰难与风险之高。几十年中,二宽认真实践,认真总结,摸索出一套养猪防疫治病方法,对一般猪病和疫情严防严治,化解了一个个风险,近年非洲猪瘟来势汹猛,重创养猪业,而二宽的几百头猪却安然无恙,顺利渡过风险期。每两月能出栏几十头猪,猪价最高时每斤达十七八元。话语间,二宽俨然由种地农民,成了一名胸有成竹的兽医,或者是赢得了胜利的智者。

  再有,成功之路就是辛苦之路。二宽脸皮糙旧,双手没有光泽,穿着几十元一套的简单服装,十几元一双的胶鞋,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富人的“蛛丝马迹”。养猪场从建设到猪进圈都是他和爱人及儿子儿媳为之,从没请过师傅,没找过帮手。从猪种的选择到配种到产崽接生,到饲料购买,加工粉碎,以及粗细饲料掺兑,再到填料喂养都是家人亲历亲为,一家人在猪场的时间远远超过在家里的时间。他养的猪五六个月出栏,会比一般的猪晚一两个月,肉质好又安全,收购者都排号前来……

  另外,市场风险大,人心隔肚皮,人鬼两不知,谁收猪谁拿钱,一手交钱,一手交猪,什么合同协议,白纸黑字都不好使,老祖宗早说下了——隔手的金子不如到手的铜!凭什么?凭的是饲养周期长,肉料比合理,没有违法添加物,瘦肉率高和多年积攒的人气与信誉!

  ……

  望着娓娓道来的二宽,听着他满嘴的养猪经,想着他几十年坚持养猪的不凡之路,我觉得,人们叫他养猪大王并没有夸张——不只是村里祖辈没有养过这么多猪的,也不只是因为他挣了多少钱,就论他那份坚韧执着,那份辛勤付出,那份与众不同的对养猪及市场的认识与思维逻辑……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二宽从猪倌变成养猪大王的经历,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作者简介

张国印,遵化市人,河北省作协会员、唐山市作协会员。一九八四年开始发表作品,发表小说、散文、诗歌七十多万字。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文集《时光岁月记忆》、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长篇非虚构文学《国印乡痕》。

平台征稿启示

1、投稿邮箱:yanshanshiwen@163.com

2、来稿请用word格式排版,并附上作者姓名、个人简介、生活照一张及个人微信号一并打包发送到投稿邮箱。

3、稿件须是网络原创首发作品,文责自负。

4、投稿后一周内未收到回复即另行投往他处。

5、读者赞赏的一半为作者稿费,稿费每月发放一次。

主办:遵化市作家协会

顾问:关仁山  峭  岩  李春雷  杨立元 东篱  王立新  马良  张国印

编委:范丽丽  张国印  曹雪艳  张玉红  王翠红  杨晓健

主  编:曹雪艳

副主编:王翠红  杨晓健

编  辑:

小说与儿童文学:代文静   

散文与报告文学:杨晓健  徐小东

现代诗歌:王翠红  王颖春 刘艳芹

古体诗词:刘艳芹  张志明

评论与文学动态:梁淑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