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生】为还百姓一份情 ——绥阳县郑场镇底坝村第一书记姚茂宽事迹侧记

 安礼德 2021-06-21

点击蓝字关注人人文荟

Everybody Reads   2018年7月6日

为还百姓一份情

——绥阳县郑场镇底坝村

第一书记姚茂宽事迹侧记

匡兴洪

每日必看

核心提示: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承载中华民族乡愁的精神家园,农民是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群体。“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性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议题。

2017年8月,刚满55岁的原中共遵义市档案局党组书记、局长的姚茂宽主动向遵义市委组织部请缨,并辞去现任职务,担任绥阳县郑场镇底坝村村委总支第一书记、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建设驻村工作队队长。面对姚茂宽的坚毅请求,市委批准了他的这一请求。

按理说,一个年满55岁、工龄已达34年的干部,在很多人的眼里,已经是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时候。但是这样一名在市里工作,主政一个单位多年的县处级干部,毫不犹豫辞去一切领导职务,以一名普通党员、普通干部的身份,向市委组织部提出到边远的乡村当一名驻村干部。

姚茂宽于1984年毕业于遵义农校畜牧兽医专业,在余庆县农口部门从事农业农村工作长达18年之久,历任余庆县龙溪区平场乡乡长助理、农经办副主任、龙溪区副区长、畜牧局副局长、局长、县农业区划办主任等职,直至遵义市档案局(馆)党组书记、局(馆)长等职务。

在余庆县工作期间,姚茂宽多次被余庆县委、县政府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组组长派往农村工作。在此期间,他用自己的技术专长为群众解决了大量的生产生活难题,名符其实成为当地群众需要的“专家”、“秀才”;他带领群众修水利、建公路,建设美丽乡村,不辞辛劳,任劳任怨。在他工作过的地方,留下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当脱贫攻坚集结号吹响之际,他再也坐不住了,毅然决定向市委组织部递交了要到基层开展脱贫攻坚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的申请。他要用自身的专长和技能,用有限的力量去帮助无数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困难群众,帮助他们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他曾经说这么一段富有诗意的话:农村是一个很好的舞台,是自己施展拳脚的好地方。就这样,在2017年的8月份,他打好行囊,走马上任,成了绥阳县郑场镇底坝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我们看看姚茂宽在第一天的民情日记。他动情的这么写道:“我为什么来底坝村驻村?朝着底坝村干部群众殷切期盼的目光而来,为还老百姓的一份情,带着一份挚热的爱而来,是响应党的号召,去还百姓的一份情......!”为此,姚茂宽把“去还百姓一份情”作为自己今后驻村帮扶工作的座右铭。

在2016年,遵义市档案局刚开始帮扶底坝村的时候,还是党组书记和局长的姚茂宽就根据调研走访的情况,亲自指导并制定了《底坝村2016-2018年脱贫攻坚发展和实施纲要》,对帮扶工作进行了翔实而缜密的科学规划。2016年7月1日,在党的生日这天,姚茂宽和底坝村在家的40名党员、37名群众齐聚一堂。姚茂宽一丝不苟地给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让他们真真切切的感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真理不容置疑,无可争议。紧接着还开展了种养殖培训,因而和底坝村的群众结下了难忘的不解之缘。

刚到底坝村的几天里,正逢下雨,出行极不方便,姚茂宽就凭着一双胶鞋,一把雨伞,打听清楚要去的方向,便出门而去了。他去了之前联系的养牛场和几户贫困户家中,按他的话说:“不去亲自走访,就不能真正了解到真实的情况,就不能精准施策,有的放矢;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事,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啊!”

2017年8月,姚茂宽担任绥阳县郑场镇底坝村第一书记以来,通过开展大量调查走访,了解了经济发展的现状,深入探索出造成底坝村贫困的原因,因而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想法和意见:

一是对贫困户方面,按照上级要求,立即对现在的贫困户进行再核实、再摸底,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对已脱贫户进行复核,防止返贫情况发生;对已经因灾、因病返贫的,要重新调整帮扶措施;同时进行大规模的进村入户调查走访,防止贫困户的错评和漏评,千方百计确保扶贫政策不错一人、不漏一人,做到对象精准。

二是立即制定符合实际的帮扶借施,根据贫困户家庭情况拟定“一长两短”产业发展规划,做到措施精准;

三是立即着手产业发展规划,把适宜底坝村发展的蔬菜、高粱、中药材、烤烟、畜牧养殖业等进行科学规划,尽可能多利用土地资源为群众致富增收;

四是立即着手扶贫产业培训调查,随机根据群众需求组织技能培训班,力争一年半的时间里,达到“每户家庭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门适用技能,带动一家人致富”的目标;

五是立即就“水电路房讯寨”六大行动进行详细摸底,健全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与镇、县相关部门衔接项目落地时间,确保群众生产生活无后顾之忧,真正让群众享受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成果。

在随后的日子里,他便开始紧张的忙碌起来。

我们来瞧瞧他走过的一些战斗历程吧:

2017年8月22日,经驻村工作组和村支两委讨论,并征求群众意见,拟定以中药材钩藤、蔬菜辣椒、高粱和烤烟作为底坝村产业发展的突破方向;

2017年9月3日,在姚茂宽的一直关注和督促下,关木到枫香湾5.6公里的公路建成并开始通车;

2017年9月8日,经过重新评审和划分,全县的“秋季攻势”第一轮大走访活动开始,同时因一直安全未搭伙的永丰六组、永丰七级两台变压器经他协调终于联网送电;

2017年9月19日,郑场镇底坝村钩藤技能培训班开班,姚茂宽担任主讲老师并授课5天。

姚茂宽在驻村扶贫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已,时时刻刻以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身份不折不扣认真遵守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及驻村工作的各项要求,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协调配合各项工作,严格落实市、县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考核办法,落实驻村到岗、考勤签到等各项制度,用严的纪律促进了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

郑场镇底坝村驻村第一书记姚茂宽曾对笔者这么意味深长的说:“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在全省的脱贫攻坚誓师大会上说的话常常言犹在耳:'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因此我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必须驻在实处,帮在真处,扶在难处。要把郑场镇底坝村的“农村生态变美、村庄变强、百姓变富”作为我矢志不移的奋斗目标,带领村支两委一班子和广大村民,苦干、实干、加油干,发扬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才能啃下底坝村这个脱贫攻坚的硬骨头”。说着说着,姚茂宽充满深情的对笔者继续说道:“你可能不知道,昔日的底坝村是个典型的穷山村。穷到什么地步呢?有人曾这样描述:'底坝村,几大湾,顿顿红薯包谷饭,吃水要翻几座山,不少男的往外走,姑娘不愿嫁进山。’如今在党的扶贫政策照耀下终于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笔者在走访底坝村的脱贫攻坚过程中,问及郑场镇底坝村脱贫攻坚这一话题,姚茂宽更是津津乐道,如数家珍: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书。要让底坝真正的摆脱贫困,让村民安居乐业,单凭基础设施建设和辣椒种植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多的产业来支撑。常言道要想脱贫快,全靠产业带,此话说得很好道理。我经过反复调研,与村支两委和驻村干部认真分析认证,终于科学规划出底坝村“一长三短一补”的产业发展思路。“一长”即以钩藤为主的中药材(含金银花)产业,规划种植5000亩以上。“三短”即:一是以辣椒种植为主的蔬菜产业,规划种植5000亩以上;二是红梁产业,规划种植5000亩以上;三是烤烟产业,按照镇政府下达年度计划组织发展。“一补”即:补齐畜禽养殖业这一短板,充分利用底坝村丰富的荒山草坡资源,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如今这“一长三短一补”已付诸实施,中药材产业项目:已种植钩藤(金钩藤)500亩,管护金银花300亩;辣椒产业项目:2017年种植辣椒2000亩;红梁产业项目:2017年种植红梁(高粱)500余亩;烤烟产业项目:2017年种植烤烟501亩;畜禽养殖项目:发展畜禽养殖场3个,大户养殖6户;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即食用菌栽培)1个,总投资30万元。底坝村有着精准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双重任务,因此,发展产业,增加人民收入便成了今后工作的重点。我们将矢志不渝紧紧围绕“一长三短一补”发展产业,抓好合作社工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在2018年顺利出列。大力发展产业,久久为功,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为争到2020年使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实现全面同步小康的目标。我心里始终格守这样的信念: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富裕一片乡亲,就会安定一方百姓。所以一家一户走,田间地头问,逐个逐个记,将分隔于高山峡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78户454人走了个遍,即使鞋走烂了,我已倍感快乐和幸福。

姚茂宽,这位早过天命之年的共产党员,把自己炽热的情感投身于火一样的扶贫工作中,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用心、用情、用生命与底坝村的群众结下了深深的不解之情。

这时,我脑海里忽然冒出这么一首短诗:

咬定脱贫不放松,

天命绣地意从容。

拼将老骨付荒岭,

誓改底坝迎春风。

(-end-)

作者简介匡兴洪,现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土人协会会员、贵州省写作学会理事,曾任绥阳县郑场中学校长和绥阳县儒溪中学主管教学的业务校长,著有《作文章法》、《送你一支生花妙笔》和《学习的艺术》等书,还担纲编有《郑场中学校史》一书。现已发表文学作品千件以上。

《人人文荟》™ 授权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图文版权归《人人文荟》编辑部

|国学|文化|美文|视讯|

涓涓细流入江海

人人文荟读中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