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省级领导写的草稿,有人花了8000万...

 llljjgg 2021-06-21
有人花了8000万收藏,专家评:物有所值!


经常有人问什么样的书法才是好书法?这个问题很大,并不能用一两句话来概括。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看上去好看的字就是好书法,这并不是书法评判的标准。
好看的字不一定是“好书法”,长得“丑”的字,也并不是一定不是好字。真正高明的书法,是禁得住看,是有韵味,能够从中看出不同层次的美来,甚至于能够打动人,直击心灵,能够与人心产生共鸣。
但是要想体会到真正的书法之美,非得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不可,审美水平不够,也只能看到一些浅层次的美,这种浅层次的美就是王羲之说的“平直相似、状如算子”的“美术字”。
当然,也有一些书法不仅初看很美,并且深入进去,会发现其内在底蕴同样经得住欣赏和推敲,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陆柬之的《文赋》,赵子昂的《洛神赋》等等,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寒食帖》以及明代祝允明、王铎、傅山、徐渭等人书法,乍一看不怎么好看,但深入进入,却回味无穷。
曾经有这样的一位陕西省长的书法,这位省级领导曾经写过一篇草稿,写得妙不可言,让人回味无穷,有网友说:这字比《兰亭序》还美,有人花了8000万买这幅字收藏!
这个人就是那彦成。
那彦成是满清正白旗人,他是乾隆五十四年的进士,从翰林院庶吉士做到了陕甘总督,相当于今天的陕西省省长了,他一生官位显赫,平定叛乱有功,官位极盛。是一个武将,但他却是进士出身,写得一手的好书法,并且文采也极好,堪称一代文武全才。
那彦成在中国书法史上并不出名,但他的书法直与早他20年的梁诗正相比美。那彦成之所以为后人所熟知,是因为在今天的北京故宫博物馆当中,收藏有一件那彦成的一件临帖手稿,临摹的内容是赵子昂的《兰亭十三跋》,这件作品虽然是一件手稿,但在民国时期被人以16万大洋购买,折合成人民币,价值8000万了,这件作品后被捐献到了北京故宫博物馆。
那彦成的这件《兰亭十三跋》,有着较为明显的王羲之《兰亭序》笔意,但是字形写得更大,骨力更强,能够看得出来,那彦成有着深厚的唐楷基础。
清朝从历史上来说,固然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时代,使得国土沦丧、大量的文物和白银外流,但从书法上来看,清代的士大夫阶层,普通有着极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他们的书法当中的“文人气”和“书卷气”也是当代书法人所极为欠缺的。
书法的基础并不是某种书体,而是以学养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比如经史之学、诗词之学、训诂之学等等,没有这些文化基础作为依托,那么的你的书法成就就不会太高。
如今,我们将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件那彦成的《兰亭十三跋》原作进行超高清的博物馆基本的扫描复原,还原出跟原作毫无二致的作品,以供大家学习临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