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陨落的巨星”汤飞凡,亿万中国人的救星,我们都欠他一句谢谢

 bulaolindtsg 2021-06-21
无尤网络睿佩
关注
2021-06-18 09:25
我们都知道,屠呦呦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领域奖项的中国科学家。但是如果问你,在屠呦呦之前最接近诺奖的中国人是谁,你可能答不上来。因为这个名字对我们来说很陌生,他叫汤飞凡。
汤飞凡,中国第一代病毒学家,他最广为流传的事迹,就是把沙眼衣原体接种在了自己的眼睛里,成为卫生系统为科学献身的典范。
他原本有希望成为我国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然而他的生命却因一场荒唐的运动随风而去,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遗憾,也是世界人民的遗憾。现在让我们走进这位陨落的巨星的一生,感受那份豪迈与悲情。

立志:离家学医,远赴美国
汤飞凡在1897年生于湖南醴陵,其父亲是一位教书先生,十分重视教育,在汤飞凡12岁那年就让他离开家去长沙读书。汤飞凡自小就目睹人们受苦受难,他被内心的使命感驱使,希望学医救人,于是主动从工业学校退学,成为湘雅医学院的首届学生。
此时正是病毒学拓荒的大发展时期,由于汤飞凡在学院中的成绩出类拔萃,获得了哈佛医学院的奖学金,从此远赴美国,走上中国病毒学研究第一人的艰难之路。
汤飞凡在哈佛一待就是三年,这三年间,他为病毒学的研究和发展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些成就中包括了证明病毒是一种可以被过滤、能够被离心沉淀、能够进行自我复制、还可以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内以繁衍生命的微生物。
此时的汤飞凡在哈佛大放异彩,受到导师和大家的青睐和赞许,完全可以享受优越的科研环境和极佳的待遇在美国继续大展宏图,但是情况却有了改变。

忠骨:毅然回国,救亡济世
此时,中央大学医学院刚刚在上海成立,师资十分匮乏,由于院长颜福庆是汤飞凡在湘雅的恩师,所以特地来信召他回去。而美国的导师一再要求汤飞凡留在美国,背负强烈的使命感,汤飞凡拒绝了导师的要求,投向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1929年春天,汤飞凡来到上海,他在这里着手筹建了新的细菌实验室,在这里利用简陋的仪器开始了细菌学研究。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
汤飞凡在这一时期发表了许多论文,很多都被国内外教科书以及权威学术专著引为经典文献,汤飞凡出人意料却有情理之中的利用这短短几年时间,开创了中国病毒学研究的先河。

好景不长,抗战爆发了,民族存亡之际,汤飞凡毅然决然地暂停了手头的研究工作,转而投入到抗日救亡的运动中去。他先是报名参加了战前医疗救护队,后又赴长沙组建中央防疫处,接着几经辗转来到云南昆明筹建新的战后防疫基地。
虽然之后战火燃烧到了中国的大后方,但是汤飞凡硬是带领众人扛住了敌机日夜不间断的轰炸,在昆明重建起中央防疫处,这个中央防疫处也成为中国大后方生物制品的唯一基地,在随后的抗战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战取得胜利后,汤飞凡前往北平,希望于此地重建中央防疫所,他以简陋的研究所为起点,募集资金建成了中国科学院抗生素研究所。这支队伍生产出了中国自己的狂犬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和世界首支班疹伤寒疫苗。
可以说,此时的汤飞凡已经是中国的''疫苗之神''。而他并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他要继续一件已经搁置了将近20年的任务,重启沙眼病毒的研究工作。

仁心:以身试毒,攻克沙眼
沙眼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病症,沙眼病毒已经困扰人类至少长达四千六百多年,被认定为全球性的顽固病毒。
中国是沙眼病症发生的重灾区,数据显示我国患病率一度高达55%,在一些医疗条件恶劣的农村地区,患病率甚至高达八至九成,故民间流传有''十眼九沙''一说。
1954年,汤飞凡在同仁医院的沙眼门诊部门开展工作,期间陆续收集了两百例典型病例,这些工作使他对沙眼的病理有了比较明晰的认识,并首次成功地在动物身上找到了沙眼病原的包涵体。
在过去的许多年里,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进行过无数次试验,希望能够从包涵体中分离出病毒,可是无一成功,汤飞凡带领他的团队废寝忘食地工作,但却也总是以失败告终,研究所内开始蔓延出了低落的情绪。
汤飞凡此时没有丝毫退缩的想法,他只是想找到突破口,他渐渐认识到重蹈前人失败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于是决定另辟蹊径,又经过上百次的失败之后,他终于在四年后分离出了沙眼病毒。
为了证实这次分离出的就是沙眼病毒,他竟然要求助手协助把病毒注入自己眼中,汤飞凡因此感染了沙眼,也证实了分离出的病毒正是沙眼病毒,彻底解决了七十多年来关于沙眼病原体问题的大争论。汤飞凡的论文发表之后,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沙眼病毒研究热潮,也为自己赢得了''衣原体之父''的美誉。

落幕:鞠躬尽瘁,至死方休
令人遗憾的是,上世纪80年代,国际眼科防治组织准备推荐汤飞凡申报诺奖,那时人们才发现,汤飞凡已经在特殊时期去世了。
原来,在1958年一次所谓的''拔白旗,插红旗''运动中,身兼诸多要职的汤飞凡被打成一面''大白旗'',受到了残酷的批斗、诬陷和侮辱,这位''疫苗之神''百念皆灰,最后在同年9月30日,自尽身亡,时年61岁。
汤飞凡之死,犹如中国生物科学界的一面擎天大旗突然倒下,使得正在昂首阔步的中国生物科学研究一蹶不振。自此往后,中国生物科学领域的研究态势每况愈下。

虽然汤飞凡先生已经殉国,但青山埋忠骨,人民从不曾真正的忘却他,我国于1992年发行了中国现代科学家纪念邮票,4位杰出科学家中就有汤飞凡。
汤飞凡就像一颗巨星,却偏偏在最闪烁的时候陨落了,他是亿万中国人的救星,我们该向他脱帽致敬,再送他一束鲜花:''谢谢您,汤飞凡先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