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9年,吴宗济年满100岁。他喜欢吃...

 栖凤轩2013 2021-06-21
2009年,吴宗济年满100岁。他喜欢吃新鲜海参,而且一定会让家人用冰糖炖煮。做法是先将海参用火烤至皮焦,用刀刮去焦皮,放入清水中泡发至透,剖开海参去除内脏,用葱姜水略煮滚。腥味去除后,再次将海参放入清水中浸泡至发软后取出,用刀将海参切成条状。把海参放进炖盅,加入适量清水,隔水炖,以中火炖至海参软烂后,再投入适量冰糖炖制片刻,使冰糖充分溶解即可。每次品尝这道甜润可口的冰糖海参,吴宗济总会微微一笑,回忆起自己的童年。
小时候,吴宗济的身体不是很好。三岁时,家里人请来一位中医给吴宗济治病,方法是每天清晨带他到海边去吹海风,让肺部吸收带盐分的水。吹完风后,回家再空腹吃一只新鲜海参,而且要用冰糖炖煮。吃了一段时间,吴宗济的病情有所好转,但有时会复发。在吴宗济十三岁那年,因为他坚持运动,最后病好了。
因为父亲是外交官的缘故,除了中餐,儿时的吴宗济也吃过不少西餐。根据吴宗济的回忆,那时的西餐就已经颇为讲究了。他比较爱吃的是法国菜,就是味道有些辣,意大利菜也是如此,但美国菜他不怎么喜欢吃。吴宗济最爱吃的还是俄国菜:“俄国菜好,在大饭店,晚餐时,奏乐。他们大人吃不惯,就我一个人吃。”
成人后,吴宗济开始了大学的饮食生活。
吴宗济曾在清华大学就读。他经常在学生大食堂吃饭,喜欢吃软炸微焦的叉烧,饭和馒头都是管饱的。偶尔会吃腻,吴宗济想换换口味,就会去教职工的食堂打打牙祭。教职工食堂的厨房分为两个:东记和西记。西记厨房的菜肴口味略胜于学生大食堂。东记的菜有大饭馆的风味,但没有桌椅,只售外卖。外卖柜台的桌面偶尔能空出来,此时吴宗济就会在那尺半见方的柜面吃饭,但经常被别人抢走位置。两个厨房的菜,吴宗济都吃过,还为此写下了一首《享口福》的诗:“张先豆腐马先汤,鸿记东西更擅场。饮冰社里人声沸,番菜还夸古月堂。”
因为吴宗济一直热爱体育运动,所以他还能在当时特设的小食堂吃饭。这种食堂被称为“训练桌”,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运动成绩才能点菜。里面品种多样,营养丰富,有牛奶、鸡蛋和各种肉类,被一些体育欠佳的学生们称为“雅座”。不过吴宗济后来复发过一次儿时的病状,需要减少运动,也就与“雅座”无缘了。
食堂之外,吴宗济也会去校内的售品所买零食,戏称其为“上售”。里面有卖热豆浆、肉饺子、毛栗子、花生之类的小吃,很多都是他喜欢的。有时吴宗济不想去食堂吃饭,就买一包十个的肉饺子吃,再喝上几碗豆浆,同样能吃得很饱。糖炒栗子在冬天的清华校园很受欢迎,吴宗济经常会买来吃。
此外,还有水果、茶、咖啡、汽水等食品供学生选择,甚至还有一家法式面包房,出售味道很正宗的各种西点,但价格很昂贵,吴宗济也只能难得买来吃。其中的汽水非常受大家欢迎,有樱桃、柑橘等口味,喝进嘴里酸甜又刺激,约一毛四分钱一瓶,相当于吴宗济的一顿饭了,但他总会省下一些零钱来买汽水喝。此外,当时清华就已有定点的鲜奶供应,每天都有人往宿舍送奶,牛奶也成了吴宗济日常必备的饮品。
有时,吴宗济也会走出校门,和同学们一起下馆子。他喜欢去清华园大门右前方的一家“小桥食社”,那是他的老师,赵元任的夫人开的。在那里,他能吃到馄饨、烧麦、麻糕、汤包、汤面饺子等特色南方小吃。其中有一种南方烧饼,香酥松脆,和北京硬韧的芝麻酱烧饼相比,风格截然不同,给吴宗济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晚年的吴宗济在饮食上追求清淡,他认为不必刻意吃素,鱼肉蔬菜吃得平均就行。吴宗济还喜欢吸烟,有四十多年的吸烟史,每天总要抽上几根。直到有一次去法国,吴宗济发现很多公共场所都贴着“禁止吸烟”的标识,有不少还特意翻译成中文。回国后他就很自然地把烟戒了。
吴宗济还爱喝酒,年轻时一顿能喝一瓶二锅头。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也逐渐地控制自己的酒量,最后干脆放弃了白酒,改为每天中午喝半瓶或一瓶啤酒,晚饭再喝四两左右的黄酒。他总是会这样为自己辩解:“在我看来,啤酒不算酒啊!”
随遇而安的饮食习惯,让吴宗济有了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有一回,他向学生们讲授怎样学语音学:“怎么学呢?大家不要笑啊——要像谈恋爱一样闯关,一关一关闯下来,就是胜利!”话音刚落,学生们开心地大笑起来。课后,有几位学生请教吴宗济的养生之道。吴宗济微笑着告诉他们,“养生之道”就是“养心之道”,“养身之道”即为“适身之道”,意思就是随遇而安,永远进取。此外,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不能挑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