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赶集

 人生掠影 2021-06-21
    考虑再三,决定今年还是响应国家“就地过年”的号召,不回老家了,这也是第二次在老家以外的城市过年,上一次是二十年前了。往年的这个时候,应该正坐在大连开往首都的列车上,看着车窗外的风景发呆,今年则要站好年前的最后一班岗。也许是因为这段时间没怎么参加体力劳动,也许是因为到了一定的年龄,昨天只是清扫打蜡,今天一早这胳膊腿就开始疼了。
    本来就已经变得有些淡的年味,再加上不能回老家,感觉更淡了。小时候盼望着过年,最主要的,就是过年时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美食,另外,年前去县城赶集、购置年货也是重要的乐趣之一。以前上学的时候,每次赶集,都要提前做好预算,想好要买几挂鞭、几股二踢脚、几包红色的小蜡烛、几张用来写对联和剪窗花的大红纸、几张年画,然后到母亲那里预支经费。自己买的,都是这些比较便宜的小物件,而那些贵重的,比如做新衣服的布料、招待拜年客人的菜肴等,都是母亲自己上集买,我们买,她不放心。
    走在人头攒动的集市上,看着摊位上各种火红碧绿艳紫鲜黄的年货,听着商贩们卖力乃至有些嘶哑的吆喝,就会觉得那年味扑鼻而来。当然,人多眼杂,还得特别小心那些掏兜的,时不时要摸一摸兜里面的那十几块钱还在不在。当真正找到要买的年货时,还要左瞧右看,犹豫再三,反复斟酌鞭炮是买三十响的、还是买五十响的,二踢脚是买打得高一些的、还是买动静大一些的,年画是买猛虎下山、还是买梅兰菊竹,只是因为手里的经费有限,不得不精打细算。每次赶集,最有成就感的就是买好了计划内的年货之后,还能剩下个块八毛的,可以再买点自己看好的东西,也许是一本杂志,也许是一支钢笔。
    参加工作之后的这些年,每年回到老家都是腊月二十八、九的样子,还能赶上最后一个集。差不多都会去集上转一转,但也只是去转一转,极少买东西。因为过年时吃的、用的,母亲早都提前买好了。即便在集市上偶尔看到想买的东西,也大多会去超市里买。自己感觉,赶集好像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只是作为过年的仪式之一,保留了下来。

欢迎点击文章上方的蓝字“人生掠影”,关注本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