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爱玲|王家卫的情欲故事

 明日大雪飘 2021-06-21
两天,王家卫总导演的剧集《繁花》发布了首款预告片,引起热议。有读者吐槽,说:“打开预告片我以为看到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实际上,《繁花》的叙事时间为上海的一九六○年代至一九九○年。上海味不止是《繁花》的背景和点缀,而且还是文体的追求。“采用了上海话本方式,也避免外地读者难懂的上海话拟音字,显现江南语态的叙事气质和味道,脚踏实地的语气氛围。”作者金宇澄在介绍《繁花》时曾作如上阐释。

剧集《繁花》预告片

七年前,王家卫购买了影视版权。而令读者放心的原因之一,是王家卫出生于上海,公认《花样年华》也有很多上海情结。小说家刘以鬯曾回忆过王家卫拍摄《花样年华》时的细节,他说:“王家卫那时曾跑来《香港文学》找我,电影里面的那个主角其实是写我,他问我:'刘先生,你当时是用什么写作的?’于是我给他看我的原子笔,告诉他我就是用这种笔写作的。他又问:'稿纸呢?’当时我有一些上面印着'刘以鬯’的原稿纸。可见如此细微的地方他也注意到。”

很多人觉得王家卫的《花样年华》拍得不错,事实上他确是很认真。今天,活字君与书友们分享影评人黄爱玲的文章《无情的花样年华》,“影片没有交代有夫之妇的苏丽珍和有妇之夫的周慕云到底有没有共赴巫山,正突显了王家卫的聪明;我们只能凭想象去臆测,更增添了偷情的悬疑和情趣。”
图片

无情的花样年华

黄爱玲 文
本文原载于《梦余说梦 : 黄爱玲电影随笔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

图片

黄爱玲

资深影评人。1976—1985年游学法国,攻读电影,曾担任香港艺术中心电影部负责人、香港国际电影节节目策划、香港电影资料馆研究主任。在电影资料馆工作期间,黄爱玲结合大量丰富的资料,历年编著了香港电影研究专著十多部,并参与影片修复计划。其编著的《诗人导演——费穆》一书被公认为最具分量的费穆研究专书。

都说《花样年华》(2000)是《阿飞正传》(1990)的下篇,王家卫本人明显也乐于朝着这个方向延续他的电影神话,但我总觉得无论从男女情事的主题到影像风格的经营,它都更接近《东邪西毒》(1994)。王家卫将榆林痴男怨女的故事搬到六十年代的香港来上演,却把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减至最少,只剩下一对感情受挫的盛年男女。缘起缘灭,本来就虚幻难测,天下男女莫不如是。据说《花样年华》的街景是在泰国拍摄的,看不出半点香港六十年代的实感,影片中只以街边墙上张贴的几张传统中成药广告略作交代;一如《东邪西毒》里黄沙遍地的大荒漠,王家卫不是要重塑某个特定年代的社会氛围,而是要营造一种抽离于社会现实的心理空间。

图片

《小城之春》(1948)剧照

看《花样年华》时自然难免想起费穆的《小城之春》(1948),情欲的故事也是在一个抽离了现实环境的空间里上演着。在颓败的小城里,男女演员的身体在破落萧条的院宅里或逶迤荒凉的城墙区活动着,犹如在舞台上,每一个眼神、每一下肢体的移动、每一句有意无意的对白,皆演尽了当局者情难自禁的心惊肉跳。镜头下的溶溶月色,客房里骤明骤暗的电灯、摇曳闪烁的烛光、幽香清丽的国兰,更处处散发出令人醺醺欲醉的诱惑力。《花样年华》也是一部关于情欲的电影,说得简单点,它说的就是一个偷情的故事,而整部作品的设计都在一个“偷”字上。

《花样年华》(In the Mood for Love) 4K版 预告片

拥挤的空间,令两具陌生的肉体在接触与不接触间迄自酥着,而镜头也就理直气壮地盯着女主角苏丽珍(张曼玉)扭坐着看丈夫打麻将的水蛇腰和丰臀,或轻扫她那脚踏高跟鞋绣花拖鞋的性感小腿,让观者有偷窥的乐趣而没偷窥的猥琐。影片没有交代有夫之妇的苏丽珍和有妇之夫的周慕云(梁朝伟)到底有没有共赴巫山,正突显了王家卫的聪明;我们只能凭想象去臆测,更增添了偷情的悬疑和情趣。一对男女被困周慕云的房间一场,令人想起多哈斯(Magueritte Duras)的小说《情人》(L’amant)中描写中国情人和法国小女孩在中国城的单身公寓里幽会的情景——“城市的喧嚣是那么近,听着它摩擦着百叶帘的声响,仿佛人群正横过房间。”窗外人声沸腾,屋内的人却正在享受着“那肉欲的幸福底绝望”。但《花样年华》里没有绝望;绝望要有情,而它却无情。要是王家卫干脆只拍一个单纯的偷情故事,倒也罢了,男女肉身的无边风月,本来就不一定跟“情”字挂钩;影片将男女主角的“另一半”(张耀扬和孙佳君)隐形处理,是早已把他们从感情世界的复杂肌理里抽离了出来,放置在一个非人性的环境里,共同进行一场情欲角力。片中“另一半”们绝无仅有的几句对白,都刻意地不带感情,仿似来自另一度空间。但王家卫却偏要为影片披上“情”的华丽外衣,因而片末周慕云往吴哥窟埋葬心底秘密的一场戏,也就难以令人生出情随事迁的感慨来,反倒更接近伪辞了。

2000年10月27日

相关推荐

图片

黄爱玲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年2月

本书是当代著名电影评论家、影评人黄爱玲的经典代表作,内容包含了作者2002年以来创作的近百篇重要的电影评论文章。
黄爱玲的电影文字独具一格,篇幅短小,优雅动人,注重个人感受,不摆理论架子,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作者尤爱法国新浪潮电影、香港本土电影,并对日本经典电影和大陆第五代导演作品有极为精深的研究
电影在书中不是文本分析对象,而是一个个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生命体。正如戴锦华所言:“爱玲的影评文字一如其人,素朴而典雅,平实而醇厚,娓娓道来,余味悠长。在观影谈影间,她投注了自己生命的晖光与温热。”
《梦余说梦》


END

活字文化
成就有生命力的思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