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底,电影数据库TSPDT公布了最新2021权威导演榜单。(榜单一年一更,结合影评人、电影学者投票和综合类榜单评选得出)王家卫排名35,居华人导演第一。后面才是侯孝贤、杨德昌、张艺谋、贾樟柯、陈凯歌、蔡明亮、费穆、胡金铨……要Sir说,权威榜单的“权威”二字,评价的不仅是影史地位和作品价值。跟后面一串重量级导演的名字相比,王家卫在过去30年积攒的,对现代城市青年、中年的影响力,以及流行、时尚、商业上体现的权力,确实更大。王家卫首部电视剧《繁花》官宣,胡歌、马伊琍担男女主,30集。 原小说《繁花》9年前问世,当时被赞为“最好的上海小说之一”。这回官宣的新剧,让Sir有一种“他终于开始拍TA”的欣慰。而是一个总被他妥帖藏起,又因情满不自觉溢出的城市。它可以是《阿飞正传》中养母和儿子的只字片语,《花样年华》中由旗袍、麻将、小菜构成的旧日印象。 身为香港导演,王家卫其实一直悄悄在电影中,寻找着自己的家乡情结。 每天下午,妈妈下班带他回家,要从武康路走到淮海路。那时候还是小小的他,只记得些树影。经过上海交响乐团的训练地边,总能听到里面飘出的音乐……上海于他而言的温度记忆,除了下午的阳光和音乐,还有上海的冬天。母亲在冬天不用上班,哥哥姐姐和他窝在一张床上的棉被里,每天早上都有牛奶喝。梧桐树冬天刷着防冻的石灰,那些树就好像一条条女人的大腿。 冬天的上海,女子腿是不遮的,以及梧桐树身的石灰刷得雪白和细腻。在60年代的上海,因为国内十年动乱,加上天灾,不少人去香港避难。原本父母打算把王的哥哥和姐姐分批接离上海,却阴差阳错,一别就是十多年。△ 幼年王家卫和父母合影 王家卫虽然在香港长大,可内心深处,一直当自己上海人,家里说的也都是上海话。于是让摄影师把镜头调低一点,因为那时候看妈妈穿旗袍时,还是孩子,视线比较低。找上海老厨娘,只有她们的手,才煮的出扁尖、笋干、黑芝麻糊、冒热气漂着葱花的汤面……这些最平常的上海味道。 于是,在王家卫电影里,我们总能看到一个被缩小的、隐晦的上海。到她年过半百,在王家卫作品里出现,已经是人世沧桑般的存在。但沧桑不是说她老,沧桑的经历也没有抹去她上海人的精气神。姿态骄傲,说话行事雷厉风行,绵里藏针,但随着年华逝去,眉宇间总有捉摸不透的失落。 潘迪华,原籍无锡,生长在上海。时代变动,也跑去香港。 当时的男人名正言顺都有几个太太,是她母亲不干了,主动提出要去香港。她见证过老上海的繁华,一直因此自豪,说话办事,还是一口老上海口音。太太们手指灵活,情节暗涌的麻将戏,是李安跑她家专门录了4小时的麻将实战,再拿回来给演员模仿的(连麻将都是潘姐借的)。
△ 《色,戒》片尾 彼时,电影开拍了8个月,王家卫和她偶遇了,发现潘姐风姿依旧,于是大改剧本,邀她出演。还选取了潘迪华18岁时的录音《梭罗河畔》作为原声音乐(其他几段音乐也都是潘姐的收藏)。旭仔(张国荣 饰)的前女友露露(刘嘉玲 饰),在旭仔出走后失魂落魄地来到他家,还不太礼貌地闯进客厅,想看看爱人长大的家是什么样。这个客厅,是照潘迪华在香港的房间原样搬家具做出来的。《花样年华》里也是,潘演的孙太太,是串起男女主那段婚外情的关键人物。 苏丽珍(张曼玉)租的是孙太家的房子,周慕云(梁朝伟)循着租房告示来,却被孙太提醒隔壁还有房,于是二人做了邻居。 这场情愫从开始到萌芽,再到最后的失败,她都是见证和敲打人。 而她的客厅,也是困住这两个人的纸枷锁——亦是上海味的。 这是一个精明的上海女人。 也是王家卫母亲的原型。 王母,生活在香港的上海女人,保持着海派生活作风,一生不让须眉。 在时代夹缝里努力维系着“客厅”的优雅和派头,见微知著,眼毒嘴利,话风细密,妥帖地经营着自己“在他乡的故乡”。 所以这个上海是微型的,它只是漂在香港,具备着家乡的各种“形状”—— 可以共享的小厨房、总有人来的麻将桌、梳着学生头热心的老妈子…… 她跟同为上海人的苏丽珍坚持说着上海话,哪怕对方用的是粤语; 她同香港本地邻居说起粤语呢?又能切换自如。 不管外面风吹雨打,麻将照打,茶照喝,暧昧可以,但偷人绝对不可以。孙太太既见证了男女主角的勾连,也努力制造道德障碍,敲打犯忌。 当周慕云邀请苏丽珍在房间里写武侠小说时,她突然跑到顾太太家打麻将。 而顾太太明摆着就在她的右手边,这个“照顾”来得诡异。△ 注意手势指的就是顾太太 他们就在客厅打麻将,谁也不进卧室,只留下周慕云和苏丽珍在里面像热锅上的蚂蚁,吃不下,睡不着。 注意看,周慕云出去打听孙太太什么时候牌局解散,结果她说要“打八圈”。 通宵到第二天不够,还搞车轮战,杨先生回去睡觉了,换蔡先生来顶脚。全句里的“我”都置身事外,体面介入的同时,又足够有分寸。 《繁花》书很厚,Sir只读了几十页,就看到很多个“不响”。‘不响’代表我不讲话,但不代表不赞成不反对,只是一种态度。就是,他们很多事情都懂,都有态度,但用‘不响’作为反应。  这是许知远和《繁花》作者金宇澄对谈时的一句总结,他们在聊王家卫电影里的上海。《阿飞正传》是王家卫更早的一次,虚虚实实地展现了他眼里的“上海”。
独上阁楼,最好是夜里。《阿飞正传》结尾,梁朝伟骑马觅马,英雄暗老,电灯下面数钞票,数清一沓,放进西装内袋,再数一沓,拿出一副扑克牌,撵开细看,再摸出一副。接下来梳头,三七分头,对镜子梳齐,全身笔挺,骨子里疏慢,最后,关灯。否极泰来,这半分钟,是上海味道。 她离开香港,又漂去更远的远方,这只已经漂泊近一生的无脚鸟,离那个地方更远了。 自《花样年华》一次偶然的获得之后,“上海”就被他悄悄藏好。人人都夸李安电影里的老上海迷人地道,王家卫不同意。《色,戒》是在上海车墩基地取景,于他而言,电影在那取景拍的上海,他不舒服,总隔着些什么。现在的老上海片,就是几个女人穿着旗袍在夜总会跳舞,穿着洋装在街上晃来晃去,夜总会里经理、侍者、乐队,弄几个油头。老王说,如果要他来拍夜总会,最多拍到门口就不进去了,因为接下去的难度太大了。要找人化妆梳头、要花时间训练仪态,以及要很多张“老上海人”的脸。即便是经理、侍者,从以前阮玲玉、胡蝶的电影里来看,很难再找到那么油滑和活泛的人了。△ 阮玲玉主演电影《新女性》(1935年上映),注意看主角出来后探头探脑的舞厅侍卫 连群众演员都要训练一个月,更别提主演了。 从《阿飞正传》《花样年华》《2046》到《繁花》,他用作品一点一点地接近心里的那个故乡。她爱他珍惜每一个瞬间,却开始怀疑“爱”在因为每天的重复渐渐消逝。还有被柴米油盐浸润的他们,一家三口……哦不……四口经营着一家海鲜面餐馆。好像他们的生活,哪怕再怎么用力,也追不上内心的期待。 有人在求爱得更真切,有人求爱得更理解,还有人求爱得更及时。这是梅赛德斯-奔驰携手王家卫共同出品的新春短片《心之所向》。阵容华丽:鲍德熹,奥斯卡最佳摄影《卧虎藏龙》;国产海报之光设计师黄海;《倩女幽魂》《功夫》造型总监陈顾方……作为汽车发明者,梅赛德斯-奔驰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 从拥有新引领者风范的全新 S 级轿车,到不断探索并塑造着未来出行新模式的 EQC SUV,再到驭时而进的新一代E级轿车,以及有着广泛国民基础的 GLC SUV。一代代升级的同时,梅赛德斯-奔驰始终坚持内心所向:车里的你,是最重要的。不仅关心你的驾驶安全、舒适度,更在意你的疲惫和所求。这次,梅赛德斯-奔驰的《心之所向》用三组答案,让你我在需要重启的时刻,获得疗愈。有些隔阂看似坚不可摧,只需打开天窗,望向同一片星空时的相互敞开,就拥抱住彼此的心。 有些怀疑的消散,是奔向同一目的地相遇后默契相视而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