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非扔不能读也

 新用户6123vaS9 2021-06-21

如何避免藏书成为摆设  Uni-Note Vol.062

2020年最具幸福感的事,莫过于住进了自己的房子,坐拥可以容纳大几百册图书的两部书架。

大年三十,寄放在湖南老家的几百册书运到,几乎把书架填满。

这一墙书,成了我的能量之源,坐到书墙下,就莫名安宁,底气十足。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书都是我需要的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春节上架时,红药和我就将十几册书逐出家门,书架最底层,还堆着几十册处在下架边缘的书。

更上层的书,地位也不牢靠。最近写东西,翻出好几本书,都让我读得想扔——当初买它是被谁拿枪顶着头?

我的计划是置换,淘汰一批,引进一批。最终目标,书架上每一本书都得是红药和我读过、爱读、会重读的。

今天想到一个实用的标准,无法归入四类可留书籍者,就该扔了。

晨读类。

学生时代,晨读曾是日常。大学毕业后这习惯就断了,实在不该,如今正是读书的黄金年龄。

适合晨读的书,需要满足几个条件:

文字美,读来唇齿留香,适合朗读甚至背诵。

版本好,编辑严谨,有靠谱的注解更佳。

可拆分,半小时内能读一个完整章节。

不过时,经得起岁月考验的经典。

符合标准的,有这么几种:

《诗经鉴赏》(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

《楚辞》(岳麓书社,2012)

《论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傅佩荣译解易经》(东方出版社,2012)

——所谓“男诗经,女楚辞,文论语,武周易”,用取名字的心态重读,当别有趣味。

鉴赏辞典系列之“先秦诗”“汉魏六朝诗”“唐诗”“唐宋词”“古文”(上海辞书出版社)

——读本科时,曾从《唐诗鉴赏辞典》里选了200首,将诗连同注释鉴赏打印出来,每天背一首,历时大半年背完,至今虽忘了大半,但仍然受用。到了重背的时候了,范围也该扩展,这些文字,此生不该错过。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精品之“现代文学100篇”“当代文学100篇”(学林出版社,1999)

《名家名作百八篇》(上海画报出版社,2003)

漫说文化丛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这三种,都是很好的现代文合集。

《鲁迅杂文全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2005版《鲁迅全集》的分文体版,七卷杂文我在2011年考研后通读过,杂文圣手周树人,穿越到今天绝对是自媒体大咖。如今正是重读时。

夜读类。

为自己开的夜校,补习学生时代没读好的一些书。入选的书籍,亦须“版本好”“可拆分”,但不强求可诵性和经典性。

《荷马史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1997)

《神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目前没有读《圣经》的冲动,西方文学先列这两部。

《史记》(崇文书局,2010)

《世说新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三国演义》(岳麓书社,1986)

《水浒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金瓶梅》(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名联观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岳麓书社,2011)

——本科时在MP4上通读过《西游记》,等今年“6.18”买好的纸质版。

《李敖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王小波全集第七卷、第八卷(译林出版社,2012)

《病隙碎笔》(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暗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王朔文集之随笔集(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吴世茫论坛》(三联书店,1998)

《遍地风流》(作家出版社,1998)

《郑渊洁随笔——第一次写皮皮鲁》(学苑出版社,2001)

《生于午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九十年代中国小说精品荟萃》(农村读物出版社,2001-2004)

——这一档似乎还可以补充很多,就等着扔书腾地方了。

《陈思和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星光》(东方出版中心,2018)

《未完稿》(东方出版中心,2019)

《渔人之路和问津者之路》(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美学三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我书架上的神明》(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

——期待金理师兄早日上架代表作。

《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

《思无涯,行有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激荡三十年》(中信出版社,2014)

《光荣与梦想》(中信出版社,2005)

——社科类补采已经开始……

《南方周末:后台》(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2008、2010)

《南方周末特稿手册》(南方日报出版社,2012)

《美国最佳杂志写作》(南方日报出版社,2017)

——媒体环境在变,更需要回归初心,方能自如应变。

整读类。

晨读和夜读利用的是边角时间,整读则取用白天的大块时间,一气呵成。入选的书籍,不必“文字美”“可拆分”,但求好版本的智慧经典,比如《三体》(重庆出版社,2008、2010),完整书目就不在此穷举了。

工具书。

这里是广义的工具书——有的书这辈子也不会通读,但是家中需要常备,满足各种功利性的查阅,比如《金瓶梅鉴赏辞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5)。

完整书目也不在此穷举了。

一代“读书之王”(我生造的称号)钱锺书先生,家里藏书寥寥。对他来说,牛津和清华的图书馆就是自家书架,他曾经顺着索书号,从A打头的书读起……

所以我觉得,书架是类似牛胃的器官,存着反刍的那口草料;而图书馆、书店和网络资源,则是草场,提供毕生所需的食粮。

总之,博观世界,精选上架,吃好草,产好奶。 

今天的封面及配图,来自电影《后天》(2004)。

 

獭祭鱼

公号:dailyfish

微博:dailyfish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