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肯德基里的这对父子发生令人“窒息”的一幕:为什么有些孩子,一辈子都富不起来?|家庭教育|亲子关系|自卑感|金钱观

 博采简纳 2021-06-21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在肯德基,一位爸爸带着孩子来买儿童餐。

  买完坐下来吃的时候,爸爸对着孩子说:

  

“你吃这一顿饭,就花了我半天辛苦工作的钱。”

  本来还在闹腾的孩子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之后父子俩全程再无交流。

  才7、8岁的孩子,只是低着头慢慢咀嚼食物,他或许听懂了爸爸的不容易,但也不知道如何回应。

  而此刻的爸爸,只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教育孩子学会节俭的绝佳机会,还塑造了一个愿意奉献的慈父形象:你看肯德基这么贵,我还带你来吃,你要懂得爸爸的好!


  图片来源网络

  才7、8岁的孩子能理解爸爸的“良苦用心”吗?或许这是他努力学习获得名次,再或许是因为过生日才换来的一顿“奖励餐”,听到这样的话,孩子更多的是无所适从罢了。

  看到这一幕,我也才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孩子,一辈子都富不起来!

  这样的情形其实在很多中国式家庭中都十分普遍,很多人小时候都是在爸妈这样的唠叨声中长大:

  咱家条件就这样了,你在学校也别和同学攀比,咱们比不上!

  我们辛辛苦苦工作赚钱,钱来的不容易,不该花的钱就不要花了。

  爸爸妈妈没文化,现在全力以赴供你上学,就想你能好好读书,未来能出人头地,你要是能考上大学,就算是卖血换钱我们也愿意!

  钱的事情你不要担心,学习上的钱,再贵我们都掏!但你得记着我们的付出。


  这些在父母看来是教育孩子“成材”的话,但落在孩子身上可能就是一辈子都甩不掉的“枷锁”。

  其实可以理解有些家庭的收入确实不高,但是不断给孩子灌输赚钱不易、要懂得回报的概念,使得孩子从小就承受这样莫名的压力和愧疚,这样真的好吗?


  心理医生曾奇峰说过一句话,父母对孩子哭穷,不是教育,是投毒。

  知乎上也有这样一个话题#有一个整天爱抱怨爱哭穷的父母,对孩子的未来有什么影响?#


  在这个问题下面,有人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从小家庭情况不是很好,父亲不务正业,只有母亲一人在外上班养活一家人,生活一直很拮据。

  母亲对每一块钱都十分珍惜,无论买什么东西都是精打细算,也时常告诫她和妹妹要节俭,不要和同学攀比,所以她从小就没有问爸妈要钱买零食和玩具。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她变得十分抠门小气,无论买什么东西都只挑最便宜的买,出门宁愿多走几公里也不愿意坐公交,和朋友一起出去吃饭从来不掏钱,总想着占便宜也不想着付出……

  小气、性格内向、自卑、不善言辞、谨小慎微,这样的她从小到大都很难交到朋友,就算在成年后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也很难改正。

  而在同样成长环境中长大的妹妹,和她的性格完全相反。妹妹行事高调,学习成绩拔尖,在物质上无论什么东西都想和别人攀比,自己没有什么就越想要什么,花起钱来也是大手大脚,这样的性格同样导致她交不到什么朋友。

  但妹妹其实也是用这样看似强势的外表,来掩饰内心的自卑和孤独,在这样的精神压力下,妹妹患上了抑郁症,不得不辍学去接受治疗。


  这也印证了,原生家庭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美国杜克大学曾经做过这样一项心理学的跟踪实验,实验结果显示:

  

经常接受“哭穷”式金钱教育观的孩子,养成节俭和自立性格的占34%,而养成吝啬或自卑性格的占79%。

  也就是说,有些父母沾沾自喜的“金钱观”“感恩”教育,带给孩子的影响并不是正面的,反而会导致孩子产生性格上的缺陷。

  父母用“哭穷”的方式换来的“懂事”孩子,也最让人心疼。物质的匮乏尚可通过努力赚钱来缓解,但因“哭穷式教育”而造成的精神匮乏,则会伴随孩子一生。

  年幼的孩子往往一开始并不能理解父母的行为,不能听懂父母的教诲,但长期以往,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孩子感受到无形的压力,潜移默化的就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巨大的影响,对孩子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人生观产生冲击,严重的还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贫穷本身从来都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可怕的是不断“哭穷”的父母。

  这样的父母只会带给孩子过于悲观的人生态度,压抑的性格和扭曲的价值观,对生活的感知只剩下沉重和辛酸,让自卑融进孩子的血液中,给未来的人生画上了晦暗的底色。


  作家埃德加·布莱索曾说:

  

如果孩子从小就把自己当成一个“穷人”,那他一辈子都会是个“穷人”。


  同时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后发现,孩子如果长期处于父母“哭穷”的情况下,很容易形成一种“稀缺心态”,简单来说,就是会把“钱”看的十分重要,会觉得只有钱才能带来幸福感,哪怕在面对人生的重要选择时,也依旧会用钱来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

  这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为金钱所导致的自卑感会不断滋生,不断想逃离原生家庭,却无可奈何,最终只会彻底沦为金钱牢笼中的困兽,被狭隘的格局所束缚。

  

真的就是窒息感。 上大学每一次要车费,生活费都费劲,每一次回家都是在抱怨,我真的知道我的父母辛苦,但是每一次回家除了争吵抱怨,我甚至厌恶回家。 我无时无刻都在想着逃离,我妈对我永远没有好的脸色,每一次我想干什么,她永远在否定我,我之前说我以后有一个愿望想去演唱会,我妈就说我家可没有钱让你去,真的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我家没有钱,她很辛苦。 对我的影响差不多就是我现在都不敢谈过恋爱,因为我觉得我没有钱。 我看着非常开朗,但其实我内心十分自卑,我极度渴望金钱。


  父母不断的否定和哭穷带给孩子的是什么?是进取和感恩吗?答案是否定的。

  孩子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只是感觉到窒息,想着不断逃离家庭,导致内心十分自卑,不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敢谈恋爱,极度渴望金钱。这样的孩子何其可悲。


  总是宣称自己是在“无私奉献”,但潜意识里却觉得是孩子亏欠自己,于是总在自以为适合的场合,教育孩子要理解“父母的不容易”,不断和孩子强调自己的“付出”和“牺牲”,这是很多中国家长的通病,也是在家庭教育中最常见的问题。

  但事实上,“自我牺牲感”往往只是父母自己在感动自己,这在亲子关系中,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但很多父母却偏偏不明白。


  在《少年说》的一期节目中,高二的男生在现场“控诉”了自己的妈妈:

  

从小学开始,妈妈就经常告诉我,家里特别穷,都揭不开锅我常常害怕自己哪一天吃不上饭了。 妈妈的经典名言是:咱家也不富裕,有用的东西砸锅卖铁也要给你买,没用的东西坚决不能碰。 后来,家里买了一辆车,妈妈却说是买彩票中的,该节省还是要节省。 长大之后,我才明白,家里只有我一个人过着寒酸生活。

  很多父母似乎并不愿意告诉孩子家里的真实家境,就算家境不错,也想通过不停“哭穷”来逼迫孩子学会“懂事”。

  而父母一味地“哭穷”,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短缺,还有伴随孩子一生的“自卑感”。


  费洛伊德在“童年阴影”理论中提出:童年不被满足,哭穷的环境,会让人自卑,长大后更难自立。

  童年的经历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有些经历会成为孩子人生路上最大的障碍,让他一辈子都过着打折的人生。

  所以,并不是贫穷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和未来,而是贫穷的思维限制了孩子想象未来的可能性。陷入贫穷思维的孩子,哪怕物质上再怎么富有,思想上依旧是潜在的穷人。

  

心穷的孩子不敢享受生活,因为潜意识里,自己的享受,就是对父母的惩罚; 心穷的孩子不敢尝试新的东西、学习新的能力,认为“新的”便意味着要花钱; 心穷的孩子不敢追求更高的目标,只会紧紧攥着现在拥有的东西,害怕失去,不肯放手。

  如果你年幼的孩子在商店里用渴望的眼神看着一件商品,回头却对你说:“我不喜欢,不用给我买。”你此时绝不应该沾沾自喜地感到高兴。

  恰恰相反,这世上没有比这更耻辱的事情了。


  贫穷,从来都不是对孩子造成伤害的“武器”。

  因为父母错误的表达,而让孩子一直生活在内疚和自责中,才是真正磨灭孩子心性的“杀手”。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出生于普通家庭,没必要过度哭穷更没必要铺张浪费,父母要做的就是以平常心对待孩子,在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提供物质生活,告诉孩子真实的家庭情况。

  作为父母,我们要成为孩子的精神支柱,别让孩子过早陷入物质匮乏的困境,白白消耗一生。

  更重要的是,我们父母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富足的精神世界,无论贫穷与否,内心富足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富有

  ▍来源:作者胡萝卜。编辑:智叔,混过豆瓣、走过知乎,网络非著名文学家,擅长以独特的视角剖析社会热点、情感婚姻、家庭教育。转载请关注公众号:智读大叔(ID : zddashu123),配图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