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志·郊祀志下(四)

 新用户66885325 2021-06-22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老黄为您讲述精彩的《汉书》故事。
      汉朝的祭祀制度改革开始于汉成帝时期,真正乱改的是以后几任皇帝。汉成帝宠幸赵飞燕、赵合德姐妹,连自己的儿子被她们毒死都装作不知,却反而把问题归结到祭祀上,最后死在温柔乡里。连续出了这几个混蛋皇帝,西汉的江山已经支持不了几年了。请看《<汉书>研读》第98章:

   

志·郊祀志下(四)


汉成帝死于赵合德裙下

因为汉成帝没有子嗣,就命令皇太后下诏给有关官员说:“听说帝王颂古侍奉天地,交接泰一神,尊敬神灵中没有比祭祀更好的了。汉武帝英明通达,开始建立对天地的祭祀,在甘泉宫建造泰畤,在汾阴建立后土祠。以后神灵安定,国家长久,子孙繁衍昌盛,世代遵守祖业,福佑流传到现在。现在皇帝宽仁孝敬,遵循帝王大德,没有大过失,但一直没有继嗣。如果真要思考其过失,大概在于迁徙南北郊祠,违背了先帝制度,改换神灵旧位,失去天地本心,妨碍了继嗣的福分。我今年都六十岁了,还没有见到皇孙,为此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感到很哀痛。《春秋》以复古为大,以顺应祭祀为善。现在就恢复甘泉宫的泰畤、汾阴的后土祠与以前一样,雍城五畤和陈仓的陈宝祠也都一样。”

汉成帝就重新与以前一样举行郊祭礼仪。又恢复了长安、雍城以及郡国比较著名的近一半祠庙。

汉成帝晚年特别喜欢鬼神,也因为没有继嗣的缘故,所以很多上书谈论祭祀方术的,都被封为待诏,在上林苑和长安城旁祭祀时,所花费用很多,但却没有见到什么特别成效。谷永就劝说汉成帝:“臣听说过:明了天地之性,就不会被神怪迷惑;知道万物之情,就不会被不同类所蒙蔽。那些人背弃仁义正道,不遵守经法所说,却大肆称道鬼神怪异,崇尚祭祀方术,祈求没有福佑回报的祭祀。他们胡说世上有什么仙人,服下不死药方,就能飘摇到达很远地方,甚至于飞升后看到倒影,览观县圃,浮游蓬莱,耕耘五德,早晨播种,晚上收获,然后与山石一样无穷无尽,冶炼丹沙让其变化后制出黄金,能使坚冰融化。这些口口声声能化色五仓方术的人,都是欺骗众人的邪恶之徒。这些人无不依靠邪门旁道,心怀虚伪,欺诈君主。听他们谈论,滔滔不绝于耳,好像马上就能遇到仙人;但要真去访求仙人,就如同捕风捉影,最后没有一个成功的。所以圣明帝王会远离他们不听,拒绝他们,不与之谈论。当年周朝史官苌弘想要使用鬼神之术辅助尊奉周灵王朝会诸侯,但结果是周朝更衰微,诸侯更加叛逆。楚怀王隆重祭祀,侍奉鬼神,想要凭此获得神助,退却秦师,但结果却是兵挫地削,身辱国危。秦始皇开始吞并天下,痴迷于神仙之道,派遣徐福、韩终等人率领童男童女入海求神采药,借机逃跑不回,导致下怨恨。汉朝建立后,新垣平、齐国人李少翁、公孙卿、栾大等人,都声称能借助仙人冶金、祭祠、侍奉鬼神驱物、入海求神、采药贵幸,得到赏赐积累上千金。其中栾大尤其受到尊宠,甚至于娶公主为妻,连封爵位,震动海内。元鼎、元封年间,燕、齐之间的方士们纷纷瞪圆眼睛,摩拳擦掌,自称能见到神仙、用祭祀招致福佑方法的人数以万计。此后,新垣平等人都因为方术穷尽而败露,伏罪被杀。到初元年间,有天渊玉女、巨鹿神人、轑(音lǎo,老)阳侯的老师张宗等奸诈之人,纷纷余渣泛起。周朝和秦朝末期,和三皇五帝最兴盛的时期,就曾专门花费财物,增加爵禄,振奋精神,举全天下之力去求取。结果旷日经年,没有丝毫应验,这足以作为现在的借鉴。《尚书》中说:'享多仪,仪不及物,惟曰不享。’《论语》中则说:'子不语怪神。’希望陛下远离这些事情,不要让邪恶者有窥伺朝廷的空隙。”汉成帝认为谷永说的很有道理。


杜邺

后来,成都侯王商担任大司马卫将军辅政,杜邺劝说王商:“'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渝祭。’这说明奉天之道,贵在以诚实朴实赢得广大民心。行为不下在,即使祭祀丰厚,也不能受到福祐;德行高尚,即使祭祀微薄,吉瑞肯定到来。古代坛场有固定地方,焚柴有固定物品,赞见有固定礼仪;牺牲玉帛即使全都齐备,国家财产却不会因之匮乏,车马大臣使用即使动用也不会因之疲惫。所以每次举行祭礼,助祭的人会感觉快乐,天子祭天所乘的车经过之处,百姓并不知道。现在甘泉宫和河东天地的郊祀,都失去了方位,违背了阴阳的和谐。雍城五畤空旷遥远,奉尊的劳役休而复起,器具用品准备没有止境,皇天天象大概可以略知。前次陛下前往甘泉宫时,前面的引导迷失道路;祭祀月亮的晚上,引导再次迷路。祭祀后土神返回时,在河边等渡时,大风掀起巨浪,船只无法驾驭。雍城连降大雨,冲坏了平阳宫城墙。三月甲子日,震电引起林光宫门火灾。祥瑞到是没有看到,但灾异连连不断。考察三郡奏报,都发生了很多变故。不合天意,上天不接受祭,还有比这更厉害的事情吗?《诗经》中说'率由旧章’。旧的制度是先王法度,周文王用来祭祀,交接神灵,子孙千亿。应当像以前公卿们所商议的,恢复为在长安南、北郊祭。”

以后几年,汉成帝去世,皇太后诏令有关部门说:“皇帝继位,思顺天心,遵经义,定郊礼,天下欢悦。因为害怕没有皇孙,这才恢复了甘泉宫泰畤和汾阴后土祠的祭祀,但也没有获得什么福瑞。皇帝悔恨祭祀艰难,却没有得到神灵保佑。现在就恢复长安的南、北郊祭祀如以前,以便顺合皇帝之意。”

汉哀帝继位后,不久卧病在床,广泛征求方术方士,京师长安各县都有侍奉祭祀的使者,全面恢复前代经常祭祀各神的祠官,一共七百多所,每年有三万七千次祭祀。

第二年,汉哀帝重新让太皇太后诏令有关部门说:“皇帝孝顺,奉承圣业,没有丝毫怠,但却患病不愈。夙夜思虑,大概是继位的君主不应当随意改变祭祀。现在恢复甘泉宫畤、汾阴后土祠如原来。”汉哀帝不能亲自前往,就派遣有关部门代行祭祀礼仪。以后三年,汉哀帝去世。

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大司马王莽奏报说:“帝王要像侍奉父亲一样对待上天,所以帝王的称号才为天子。孔子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帝王尊崇其先考,就是要得配上天。追究这个'考’字的本意,就是要尊崇祖父,再推而往上,延及始祖。所以周公郊祀后稷以配上天,宗祀周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礼记》中说:'天子祭天地及山川,岁遍。’《春秋穀梁传》把十二月十二月的下一个辛日预卜郊祭之日,而在正月第一个辛日郊祭。高皇帝受天命后,借助雍城的四畤建立北畤,配备齐全了五帝,没有恭敬地对待天地祭祀。孝文帝十六年,采纳新垣平的建议,开始建立渭阳五帝庙,祭祀泰一和地神,以便和太祖高皇帝相配。冬至日祭祀泰一,夏至日祭祀祠地神,一并祭祀五帝,共用一牲,文帝亲自郊拜。后来新垣平事情败露伏诛,文帝才不亲自祭祀,只是派有关部门代理行事。孝武帝祭祀雍祠,他说道:'现在朕亲自郊祭,但后土神却没有祠堂,这不符合礼法。’于是元鼎四年十一月甲子日,开始在汾阴建立后土祠。有人说,五帝是泰一神的辅佐。应当建立泰祠。所以在五年十一月癸未日,开始在甘泉宫建立立泰一祠,两年一次郊祭,与雍祠交替祭祀,也是与高祖相配。这样就不是每年侍奉上天,所以没有对应古制。建始元年,迁移甘泉宫泰畤和河东后土祠到长安的南北郊。永始元年三月,因为没有皇孙,又恢复了甘泉宫和河东的祭祀。绥和二年,因为最终没有获得福佑,又开始了长安南北郊祭。建平三年,因为担心孝哀帝久病不愈,就又恢复了甘泉宫和汾阴的祠庙,但恢复仍然没得到福瑞。臣同太师孔光、长乐少府平晏、大司农左咸、中垒校尉刘歆、太中大夫朱阳、博士薛顺、议郎国由等六十七人谨慎地商议,都认为应遵照建始时期丞相匡衡等人的建议,把长安南、北郊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短命的汉

黄其军

      作于2021年6月14日(古历辛丑年五月初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