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农架野生动物的故事57——中华鼢鼠/刘胜祥/奇闻异事求解332/20210622

 资源与环境保护 2021-06-22
  鼹形鼠科动物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因终年营地下生活,视觉退化,又称为“瞎老鼠”、“地老鼠” 。华鼢鼠欢在地下挖掘成长而复杂的隧洞,挖下的泥土推出洞外,在地面上形成一个个直径30cm,高约15~16厘米的小土丘,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小土丘来判断中华鼢鼠的藏身之所。
   我们常常看见种下的作物出苗后,突然枯死甚至在田里消失了。原来华鼢鼠在挖洞的过程中,咬断了作物根部,致使植物枯死,或者把整株的作物从地下拖走,造成大片作物缺苗断垄。到了农作物收获的季节,华鼢鼠大量盗运贮粮,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特别在牧区,破坏牧草,使草场退化,影响放牧。中华鼢鼠是农、牧业的主要害鼠

    
中华鼢鼠背部带有明显的锈红色。毛基灰褐色并常显露于外。额部中央有一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白斑点。腹毛灰黑色,毛尖稍带锈红色,尾毛污白色。吻周颜色淡,略显白色。
老虎从中药名单中清除之后,人们开始在其它动物中去寻找虎骨的替代品。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的干燥骨骼为国家一类动物新药材,可以做虎骨的代用品,并起了个响亮的药名——赛龙骨,或者塞隆骨,塞隆是藏语高原鼢鼠译音。中华鼢鼠捕后处死,剖腹去内脏,焙干研末也有清热解毒消肿,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中华鼢鼠能否可列入赛龙骨系列呢? 
   在神农架海拔2000米以上的亚高山草甸里,中华鼢鼠常生活在那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