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玟薇讲书|《稻盛和夫:母亲的教诲改变我的一生》

 QUE腿猫 2021-06-22

讲书稿:《稻盛和夫:母亲的教诲改变我的一生》

全文字数:7686

阅读时间:16分钟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这句话,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不太愿意听。如果从自己的父母口中说出,会令他们既伤心又挫败。殊不知,父母在比较中,忽略了真正的教育,是需要自己的言传身教;忽略了家庭教育的神奇力量。

而今天要跟你分享的一本书,在家教类当中显得那么与众不同。

作者在讲述他小时候那些糗事,他的父母是从不会拿“别人家的孩子”来跟他作比较。

这本书的书名是《稻盛和夫:母亲的教诲改变我的一生》,作者是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这位世界著名实业家、哲学家,他的名字对于中国企业家们,耳熟能详;他的经营之道和人生智慧哲学,不仅被工商业界所追捧,更是被各行各业的人们所喜欢;他写的作品,如《干法》《活法》《心法》等,让人们受益匪浅。

稻盛和夫是传奇的化身,因为,他创造了很多奇迹。一人创建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27岁创办京瓷、52岁创办第二电信KDDI。缔造了京瓷40余年从未亏损的奇迹,带领企业冲破了两次石油危机、日元升值危机和日本泡沫经济危机,他的一系列成就,堪称经营史上的奇迹。

如此传奇的人物,当年,并不是别人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而是出了名的“熊孩子”。

这本书虽然篇幅并不长,但是,开篇却有四位中国知名教授、学者为它作了推荐序言。如果,你认为这本书,是教你如何获取成功的诀窍,那么,它会让你失望;如果,你能静下心来去阅读,它会是你家庭教育宝典。

在书中,稻盛和夫通过回忆,寻找自己灵魂成长的源头,揭秘自己精彩人生的谜底。书中他记录了,自己那对极其普通的父母,在他们身上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传奇,只是通过自己的身教宣传,把合理的价值观教导给他。

这本书,也是稻盛和夫写给自己母亲,有感动,更有心心念念的感恩。以至于,如今,在他年近九十岁高龄,在他独处时,总会情不自禁地喊“妈妈”“母亲”。

如此深情款款的他,在书中,记录下这样一段话:“我现在终于深刻地明白了,'母亲,感谢您’就是'神啊,谢谢您’的意思。'母亲,对不起’就是'神啊,很抱歉’的意思。我发自肺腑地感谢我耄耋之年一直守护着的母亲。”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样一位母亲,让稻盛和夫即便到了晚年都还感恩不尽呢?

我们不妨走进书中,听一听, 通过稻盛和夫对自己的记录,从中了解他是如何成为人的过程;他从一个“熊孩子”,成长为叱咤商界、百折不挠的企业成功领袖,成就了他精彩人生的背后,父母给了怎么样的教育?他的母亲又是如何教诲他,从而改变了他的一生呢?

接下来,我们将把稻盛和夫简称为稻盛。分成三个部分的内容,来为你讲述。

第一部分:为什么说稻盛的人生哲学是爱的哲学,这份爱来自哪里?

第二部分:稻盛在父母身上学到了怎么样的正确做人原则呢?

第三部分:稻盛的成事心法与经营之道,父母给了他怎么样的影响? 

第一部分

如果想知道这份爱来自哪里?我们就得从稻盛这位当年的“熊孩子”,他的那些“光荣”经历说起,当然,这里的光荣可是加了双引号的。

稻盛当年为何是个“熊孩子”呢?在讲述之前,还是对他的家庭做个简单的了解。

稻盛和夫,1932年1月30日出生于日本鹿儿岛市中部的城山,一个叫药师镇的小镇上。家里有7个孩子,他排行老二。他们家从事印刷业,做事的工人也有十来个。虽然算不上小康人家,但他们每一天的日子,都还是过得热热闹闹的。

稻盛的父亲,名字叫“畈市”,虽然有点大男子主义,性格却是稳重踏实温和,一生简朴,默默无闻一丝不苟地工作着。对待工人的态度总是和蔼可亲,如果遇上要加班加点的活,他会把这些工人叫到家里,和他们全家人一起围着巨大的桌子吃饭;对于自己的孩子,如果顽皮捣蛋,他也不会打骂,甚至很少训斥。稻盛回忆道:小时候,一到冬天,他很喜欢爬到活版印刷机上,那不停转动的印刷机,很是暖和,他就喜欢在那取暖,要么在那上面玩耍。这个行为是相当的危险,因为,只要把脚稍稍横着放一点,就可能被传送带卷进去,但他的父亲不会发脾气,甚至骂他半句也不会,只是跟他说,让他要注意。

稻盛的母亲,名字叫“纪美” ,和父亲一样只有小学文化,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母亲的性格开朗乐观,和父亲的不喜欢说话截然相反,她很喜欢说话,待人亲切诚恳,不张扬不计较,让人感觉跟她相处很舒服。

母亲极其勤劳,从早忙到晚,不仅要负责料理家务活以及照顾孩子,还得操心工人们的工作分配,每天早晨,她一边做饭,一边准备白天工厂作业中会用到的糨糊,这项准备工作必须得提前完成。完成了后,得开始叫孩子们起床,等他们吃上饭,再去叫上他们的父亲起床。也许父亲白天工作太累,早上并不愿意早起,所以,把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全交给了稻盛的母亲,对此她从不怨言,日复一日忙碌着,工作量大得连坐下来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但母亲始终非常阳光,给稻盛留下的印象,母亲的心态永远那么年轻和积极向上。

母亲的性格是非常温柔的,以至于后来,稻盛深情地回忆道:只要听到“温柔”这个词,就会本能地想起母亲。

母亲的性格温柔到什么程度呢?那就得从当年稻盛是怎么样的一个“熊孩子”说起。

在书中,稻盛真实地记录了自己,小时候是出了名的“熊孩子”。他说自己可是远近闻名的“爱哭鬼”“胆小鬼”。

在外面,他胆小怯弱,跟自己年纪大的孩子在田野上追逐玩闹,在田间小路上掉队了,都会一直哭个不停;在家里,他任性喜欢制造麻烦。尤其在母亲面前,他更是肆无忌惮地撒娇淘气,在兄弟姐妹中无人能及。他只想独占母亲,一旦没有达到要求和满足,他那眼泪就如坏了的水龙头打开了再也关不上。

一般来说呀,这爱哭鼻子的小孩子,都是很缠人的那种,由着自己的性子,给对方添麻烦。稻盛每天从早到晚跟在母亲身后打转,抓着母亲衣服的下摆不放,不管去哪里都跟着去;连上厕所也是这样,试图甩开他的手,他就哇哇大哭,他母亲只能非常无奈抱着他上厕所。

这爱哭的孩子呢,每次都是能找到哭的理由。稻盛就是如此。比如,午觉醒来时,发现屋内只有他一个人在,他就开始哭,声音极其洪亮。母亲老远就能听到,有时忙碌得腾不开手,不能及时离开。但是,他边哭还边踢门拉窗帘等,制造出声响,忙得不可开交的母亲,又没办法做到对他放任不管,急急忙忙赶过来。

如果,此时换成一般家长,头早就被哭大了,那气更是不打一处来,先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再就是一顿狠揍。但是,在稻盛记忆中,他的母亲从未声色俱厉地训斥过他,他说,一次也没有。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母亲总是轻声细语地安慰。

按理说呢,遇上脾气这么好,性格那么温柔的母亲,一般的孩子差不多也停止哭了,稻盛可“作”了,并不买账。他又因为母亲对他的爱没有及时到位,母亲的温柔安慰,反而让他哭得更大声,哭个不停,不吃不喝的,表示对母亲的种种抗议。此时的母亲,厂里实在太忙了,只能不管三七二十一又丢下他去忙事情。

看着母亲不管他走了,稻盛又是哇哇大哭起来,他一旦哭起来,真有着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架势。每次哭,基本要花上三个小时,鼻涕眼泪滔滔不绝滚滚而下。在书中,稻盛如实的“坦白”了,“三小时爱哭鬼”“三小时鼻涕虫”是他小时候的绰号。

你看呀,比起稻盛的爱哭,是不是其他孩子的爱哭,真的不算个事呢?

如今,他还颇为自豪地谈到,说自己现在说话依然声如洪钟,那无人能及哭的功夫,锻炼了如今九十高龄的他,依然有着年轻人的肺活量。

但毕竟,那时还是小孩子么,也有哭得筋疲力尽的时候,稻盛哭累了只好自己找事干,爬到桌子底下看木质花纹,那里成了他想象的大舞台,探索起宇宙秘密。

好,到这里,我们已讲完了第一部分,来做个小结:

面对自己家这个爱哭,任性执拗的,连上学都不要一个人去,常让母亲在众目睽睽之下羞得无地自容的“熊孩子”,对付上这么个小家伙,是要花费双倍的工夫都不止。但是,稻盛的母亲,虽然稍有抱怨,却给予了彻底的包容,用无与伦比的爱守护自己的儿女,让他们享受到了充分的安全感。在稻盛人生智慧哲学中,用一个字来表达的话,就是“爱”。他的爱来自父母的爱,家庭的爱,特别是母亲的爱,传承而来的。

第二部分

听完了第一部分,大家是不是会纳闷?母亲如此温柔包容他,这不是在溺爱他吗?不急,在这第二部分,我们接着往下听。

稻盛在书中是这样写道:母亲也不是毫无原则地纵容他,不会一味地去溺爱他。只要是违背做人原则的事,母亲一定会严肃指出,并严令禁止。但最重要的一条是,母亲绝对不会放弃自己的孩子,即便,像他这样难缠的,让人操碎了心的“三小时鼻涕虫”。

转眼之间,稻盛长大了。从之前的“三小时鼻涕虫”, “我不要一个人去上学”到渐渐地爱上了学校。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他成绩还好,也交到了一些新的朋友。在进入了小学三年级后,随着身体长高了,摇身一变,还成了“孩子王”。

父母对他的学业的事,并不那么重视,两人都只有小学文化,虽然家里开的是印刷业。可家里的书籍,无论是大人看的还是小孩看的,在他们家一本也找不到。你绝对没有听错。那时,稻盛还为此事问过父亲“为什么我们家没有书呢?”父亲直截了当地回答他“书不能当饭吃。”所以,父母也都没干涉过他学习上的任何事。稻盛在整个小学阶段,就是很开心地玩。由于玩心太重了,成绩就好比飞机在低空飞行,上不去。即便他的成绩不断下滑,父母也没有训斥过他一次,也没有教训他要好好学习。

听到这里,我们是否纳闷了?从小没有好好学习的稻盛,如今的他凭什么成为了传奇人物?这里面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奥秘呢?

别看稻盛父母只有小学文化,家里也毫无藏书,但稻盛的父母非常会做人。这就是奥秘,道理很浅显,就是父母做好你自己,孩子自然成才。他们从小在稻盛的心灵深处植入了一颗“作为人何谓正确”的种子。

其实,每个人就好比一本书,我们在阅读自己,也在阅读他人。在家庭教育上,最重要不是言传,而是父母的身教。父母做过的事,不就是人生中的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吗?恰恰正是这些人生故事,无形之中潜移默化改变影响了自己的孩子,而孩子们在看着同时,不知不觉间会继承他们身上的一些优秀品格。

的确,父母如何做人,怎么做人,深深影响着稻盛。在他27岁开始经营京瓷企业时,他既没有经营经验,也没有经营知识。他身边的亲戚朋友之中也没有这样的人。那他在决定在做每个决策的时候,就以做人判断标准来衡量。在书中,他毫不夸张地说,就是父母曾教会 “坚持正确的做人法则”让他用这唯一的标准,才把京瓷经营起来了。

何为正确的做人法则?稻盛回忆到,是母亲经常跟他们说的那段话:“你们都不是干坏事的孩子,但每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就什么都想得出来,什么都做得出来,所以必须警惕。一个人的时候是最可怕的,但要记得,神和佛一直在看着我们,无论身在暗处还是哪里,都必须站得端行得正。”

母亲的教诲深深铭刻在他的心里。时至今日,母亲依然是稻盛强大的精神支柱。稻盛在回忆他们家那段艰难岁月,母亲的行为让他刻骨铭心。

那是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迎来了停战。在战火中很多人失去了家园,稻盛家失去了工厂。所有的印刷机器全部化为灰烬,根本无法开工。他的父亲备受打击。不管稻盛的母亲怎么劝说父亲去重振旗鼓。可父亲再也不想把印刷厂做起来,更不愿向银行贷款。而存在银行里的那些钱,遇到战争之后的恶性通货膨胀,转眼变成了一堆废纸。

失去工厂,银行里的钱也没有了。这让稻盛这一大家子的人,真正体会到生活的艰苦。稻盛父亲开始卖自家生产的盐。母亲一件一件地卖掉,之前在经济条件好的时候,购置的那些上等品质的和服。卖到一件不剩之后,就去黑市进货,买回一些衣物,再带到农村以物换物,换回一些粮食。稻盛说,他的母亲其实一向来体质很差,身体虚弱。但就是这样,母亲在战火纷飞后,在一家人生活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毅然决然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力量带领家人走出困境。连续两年,他的母亲时常跟满车的退伍军人一起,在拥挤不堪的巴士上,挤上挤下地去往农村。母亲的拼尽全力,最终让他们一家人没有过上沦落在街头的悲惨境地。

而且,即便是在生活困境中,母亲依然要让稻盛和他哥哥去上学,每天还烧好饭菜让他们带去;无论多么严寒的早上,她都会送兄弟两人穿过崎岖小路,走上宽阔的大路才放心离开。在母亲认为,既然孩子已经上学了,就一定要让他们读到毕业,她说这是为人父母的义务。

紧接着,稻盛在读了初中之后还想读高中,他的父亲是坚决反对。可是,稻盛像吃了秤砣铁了心,非要读高中,父亲最终还是同意了他的要求,卖了他家“最后的堡垒”,祖父那里继承的土地,用卖地的钱凑够了他的学费。

到这里,我们讲完了第二部分的内容,来做个小结。

小时候的稻盛,就是典型的那个自家的 “熊孩子”,可他的父母正是通过自己的身教,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父母身上所体现出来,作为一个正确的人的品质,如勤劳、坚忍不拔、积极向上、善良等。虽然,稻盛在的幼年时期是在战乱中度过,但却没有成长为心灵贫瘠的一代。唯一原因,就是因为父母,他们的优秀品格,在他童年时期给他带来深刻的影响。

第三部分

稻盛能读上高中的机会,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按理说,他应该发愤图强,好好学习了吧?最开始,稻盛并不珍惜。那时,他热衷于和朋友们打业余棒球,每天都直到天黑才散场。这时的他,压根没有想过上大学的事。打算高中毕业后就在当地的鹿儿岛银行上班,所以,学业全被荒废了。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着,直到有一天,他刚回家就被母亲叫住了,母亲说了一番话,让稻盛终身都刻骨铭心。

母亲说:和夫啊,当初为了上不上学的事和你父亲吵成那样,好不容易上成了,如今却只顾天天玩棒球。也许你的那些玩伴们家庭很富有,但我们家却并不是这样啊!家里兄弟姐妹那么多,手头不宽裕,基本生活都难以为继。家里都这样了,和夫你怎么天天一心只知道玩棒球啊!”

自始至终,母亲一点儿也没有责骂他,只是用一种平静的循循善诱的语气。母亲甚至没有让他不要再玩棒球,也没有要求他要帮家里的忙。此时的母亲,刚生完最小的一个弟弟,才第二个月,母亲就开始挑着大米四处叫卖了。而稻盛自己作为家中的二儿子,不但不为家里做事,还荒废学业沉迷于玩乐。母亲这种日夜操劳守护着自己家人的行为,让稻盛感到羞愧。这一次,母亲这番教诲,让他终于彻底醒悟了;这一次,他真正开始“改邪归正”;这一次,他下定决心也要做点什么来帮家里渡过危机。

于是,稻盛开始思来想去,他想到了一个赚钱的办法,他决定让父亲生产食品纸袋,他负责把生产好的纸袋沿街去叫卖。生产纸袋对他们家来说并不陌生,本来他家就开印刷厂。可战争,让机器在战火中化为灰烬。稻盛想到了用原始手工做法,在他极力要求下,手艺精湛的父亲答应了,果然宝刀不老,父亲很快找到最初创业时的状态;再加上稻盛的母亲,心灵手巧,粘纸袋的功夫也是一流。这样,随着工作量增大,周围的隔壁邻居大婶大妈们都加入到这项工作来。终于,生产纸袋的业务日渐步入了正轨。

“您好,请问需要纸袋吗?”最初,他是用这种方式来叫卖的,但效果很不理想。一般来说,调皮的孩子都是挺机灵的。稻盛很快改变策略,制定了一套适合自己的“作战方针”,他把鹿儿岛市内分为七个区,为什么是七个区呢?因为一周有七天,周一在这个区,周二在那个区……这样的方法太正确了,因为这样一来,商家就能掐准了他哪天会来,这样订货方便很多,纸袋的销售额就不断攀升,他也成了市场上的小名人。

也从那时起,他知道了世界上有一种生意叫“批发”。市场上有位大婶开的是一家果子批发店,远近的食品店都从她这里批发。如果,稻盛把食品袋卖给这家店,那就销量达到供不应求的状态。果然,那些订单像雪片般飞来,让稻盛家里的纸袋生产忙得不可开交,把鹿儿岛市内纸袋全给承包了。而做这些事时,稻盛正上高中,按现在说法叫勤工俭学。

难道,这稻盛的经商头脑是与生俱来的吗?并不是,还是父母给了他影响。我们前面讲到了稻盛的父母很勤劳,当他们家里在经济上出现穷途末路时,母亲也会要求孩子们帮助做生意,母亲具备了超乎寻常的经商才华。比如,她曾想过买一些空房以备不时之需,在战后的混乱时期,致力于黑市上物物交换的生意等。当成年后的稻盛,在做着自己的事业,每次接受尝试新的挑战,母亲总是满怀信心地鼓励道:和夫做的肯定是对的,让他去做就好!

而稻盛的父亲,也对他这位经营之圣产生过很深的影响。稻盛坚持“不借款不负债”企业经营的信条,遗传了父亲。当年,在他们家生产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可小心谨慎的父亲从未主动开口向人借钱,当别人主动要借钱给父亲买入新设备,父亲更是加倍勤奋地工作,尽快要还掉债务。

后来,在稻盛建立的京瓷企业,刚开始有贵人做担保,向银行贷款了一千万日元,但稻盛内心很是焦急,想尽办法尽快把钱还给人家。为此他日复一日拼命工作。在书中,他是这样记录着:终于千方百计还清了债务,自那以后,京瓷不仅实现了早期的无贷款经营,还成了有利润的企业。稻盛说,这一点正是从父亲身上遗传而来的。

正直理性的父亲,贤惠体贴的母亲,从他们两个人身上,稻盛学到了很多。比如,做善事,利他之心,这也是稻盛企业的经营之道。

在书中,稻盛还跟我们讲了父母为人处世那些故事。

他的父亲家乡是在农村,那里有很多务农的亲戚,这些亲戚每天都会来市区,用大巴车装着各种蔬菜农作物进城销售。但如这一天卖不掉咋办呢?就存放到住在这附近的稻盛家里。“纪美啊,我们把这东西放在你家,可以吗?”“纪美啊,今天就剩这些了,便宜点卖给你吧。”等等。亲戚们知道母亲贤惠善良,而母亲呢,每次都贴心地准备茶水和点心招待他们,并心怀悲悯地买下这些没卖掉的菜。在稻盛的眼里,母亲等于每天都在做善事,而买了多了后,又吃不掉,父亲也会大动肝火,劝母亲一次不要买那么多。但母亲总是想办法,把番薯和土豆等用土埋起来储存,可有些都烂了,然后把好的给挑出来,炖上一锅,分给大家吃。

这样,稻盛在父亲那学会了,只买当时所需的量,就会加以珍惜,不会随意浪费的做法。他在书中是这样记录:如果现在只需要一升,就应该只买一升,这种“买一升”的经营管理理念,减少了库存,也减少了租仓库及人力的费用。同时,又在母亲那里,他学会了只想着帮助眼前有困境的人的利他之心。而稻盛不仅传承了父母的善待他人,更是把父母的品质发扬光大。在日后,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利他”之心,才造就了他为社会,为他人而常做善事。

总结:

《稻盛和夫:母亲的教诲改变我的一生》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到这里就分享完了。

在第一部分,关于爱的主题,稻盛这位曾经的“熊孩子”,正是父母给予无私的爱,从而让他健康地成长。在第二部分,关于正确做人的法则,为你讲述了,稻盛的母亲通过自己的身教来影响他,从而在他的心里扎下了一颗“作为人何谓正确”的种子。在第三部分,关于成事心法与经营之道。稻盛成为经营之圣,父母对他的影响是深刻的。

《了凡四训》这本书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稻盛对中国这本古书极为推崇赞赏,在书里,他给我们讲述了《了凡四训》中的生命法则。企业家,每个人都是一棵生命树,我们是树,父母、列祖列宗是我们的生命树根。“连根养根”,根深“业”茂。而这个业就是我们的学业、家业、事业、企业和民族大业。因此,在稻盛的人生智慧哲学中,他更是把积善,利他之心,感恩之心发挥到极致。他坚信《了凡四训》上所说的,你的所作所为是可以改变人生的。原来,这精彩的人生背后蕴藏着正是这非凡的生命力量。

感谢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