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点评台006期

 杏坛归客 2021-06-22

榜 上 有 名

本 期 目 录

1、郑昭花《七绝·咏柳》(李悦岭赏析)——选自【女子诗词阁】

2、铜鞮散人《东风齐著力·仲冬夜梦醒观景》(李悦岭赏析)——选自【步蟾宫室】

3、馨香《七绝·随笔》(清雅月影评析)——选自天仙子苑

4、云水禅心《东风第一枝·春游随吟》(清雅月影评析)——选自【锦园春室】

5、山高为峰《行香子·雪梅》(南郭居士点评)——选自【荷华媚诗词庭】

6、清箫吟风《如梦令·谁许篱畔共赏菊》(南郭居士点评)——选自【浪淘沙室】

7、雨佳《如梦令·归》(南郭居士点评)——选自【浪淘沙室】

8、君子兰《七绝·墨》(洁心赏析)——选自【女子诗词阁】

9、钰渊《七绝·雨夜涂墨》(巩晓荣赏析)——选自【撷芳词馆】

10、竹林晨曦《忆秦娥·蒙山巅》(云水斋评析)——选自【早梅香阁】

11、止水《江城子·登山有感》(止水自我解读)

诗评人李悦岭

李悦岭:诗人、学者。主要从事《金瓶梅》作者及文本研究,曾应邀参加2015年第十一届徐州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

咏柳 

郑昭花

一夜东风描细妆,条条软索吐芽黄。

悠闲自在水波戏,清乐逍遥舞碧塘。

李悦岭赏析:

长青老师这首《咏柳》把诗言志及人文精神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借三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醉美意境,抒发情感,同读者产生了心灵共鸣。

首句“一夜东风描细妆”更是人性诗意化的象征。诗人不自觉地以唯美的女性意识融入生命中,以此唤醒沉睡的春天。柳树,作为为春天代言的象征物,此时不能缺席。诗人紧紧抓住这一点,细致的描摹,用“东风”的“暖”,“描细妆”的“动”感悟初春萌动的美。也是诗人感悟生命之美。

“条条软索吐芽黄,悠闲自在水波戏”写出了柳的灵动,自然韵律和诗人明媚的心境柔美的结合,完成了现代审美深邃的诗思。意境中似乎看到了诗人,灵魂以诗的形式已经隐入到“清乐逍遥舞碧塘”醉美的状态去了。

——选自【女子诗词阁】

东风齐著力·仲冬夜梦醒观景

铜鞮散人

长夜深沉,疏星三五,冷月初弓。乌云剪碎,漫洒黯苍穹。点点华灯野墅,浑遮眼、十万苍松。因何事,貂裘不暖,寒浸丝绒。

又梦杏花红。回想处、璧人逐蝶园中。醁波玉斝,宝树系青骢。却有凉飙忽起,芳菲谢、露染悲鸿。才惊觉,惆如此刻,扑面寒风。

李悦岭赏析:

铜鞮散人先生《仲冬夜梦醒观景》是见景抒怀的走心之作,又是现代意义上的生命体验。通过景物描摹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剖析每一个意象,词人想通过被情感处理的文字与现实对接,把隐藏在意象背后那个自己找出来,抒发胸中块垒。

词人寻找到的意象,不外乎是词人自己感觉的一种内在压力。通过情绪推进,把“长夜深沉,疏星三五,冷月初弓。乌云剪碎,漫洒黯苍穹”极其黯淡、冷漠、孤寂的意境表现出来,以此达到无言出世的状态。可是,最终还是没有跳出噪杂的尘世。也没有解惑心底储存已久的疑问,“因何事,貂裘不暖,寒浸丝绒”。生理的冷貂裘可以御寒,心里的冷应该用什么御寒呢?

上阕词语作为整首词铺垫的作用毋庸置疑,那一定是词人精心设计并安排好的。接下来用这一铺垫揭开词人想回答的情感秘密。这一幕终于出现了,“又梦杏花红。回想处、璧人逐蝶中。醁波玉斝,宝树系青骢”。这一如幻如梦的美丽意境,一下子把词人拖入最美的精神之中。

现实与梦想,水火两重天的感觉却被“却有凉飙忽起”警句打断,词人已经从梦中走出。读者已经看到“芳菲谢、露染悲鸿”的衰意现状,悲切地回应着词人和词人身后那个落寞的世界。

从梦的破碎到现实峥嵘有一个短暂的过程 ,就是在这个短暂的过程,词中意境融入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悟,增加了体验和内涵。词人感慨“才惊觉,惆如此刻,扑面寒风”,这种冷才是凌驾于精神之上让灵魂惆怅的冷,如同扑面而来的寒风把整个灵魂侵蚀。词人铜鞮散人想通过文字表达或许就是把生命中最不易发泄的情感部分用词意消化掉吧。

——选自【步蟾宫室】

诗评人清雅月影


王宜香,女,笔名:清雅月影。号:诗茵。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市作协会员,日照市格律诗词院会员。喜诗词,性格直爽,愿光交文友。

随笔

馨香

倚窗心共白云游,镇日身闲坐小楼。

应是春风回陌上,鸟声啼破柳枝头。

清雅月影评析:

就诗、词、曲、来说,绝句看似简单,区区二十八个字,但必须能呈现给读者一个画面。或一个故事。或一种共鸣的感觉。这就难了。需要一气贯通,四个句子融合度若浑然天成。都需要诗人日积月累的写作锻炼。词汇量丰富,巧妙的意境布局,语言组织能力强,都不可缺失。把看似简单的诗句写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本文命题随笔,有感而发。中心主题,应是一份春日宅家心境。起承二句:心共白云游,身闲坐小楼。既有宅家无所事事的清闲,又有向往白云任意飘忽的自由。转合二句,由听觉拓展为听觉更进为感觉,枝头鸟儿的声声啼叫示意,外面已春天来临,时光大好。进一步烘托主题,文中隐约有向往白云鸟儿的那份自由,也有隐含对春天大好时光的心怡。正应了疫情时期我们每个人居家,虽清闲却希望早日复工的心境。

本首小诗下笔如行云流水,毫无晦涩难懂之感。读来赏心悦目。诗的高度要的就是这种感觉。起承转合衔接自然,章法得体,写意真实。不失是一首真实的,品之有味的随感好诗。

——选自【天仙子苑】

东风第一枝·春游随吟

云水禅心

柳带鹅黄、草凝嫩绿,莺旋枝上啼舞。纸鸢天上悠飘,飞鸟云中惊顾。柔风缕缕,紫燕归,觅巢寻户。若画卷、就地铺开,一首早春图赋。

时正好、邀来旧雨。携伴侣、踏青同去。梅香熏醉霜翁,翠色迷痴老妪。绵绵诗意,情几许,笔端倾诉。感岁月,缱绻人生,韶光岂能虚度。

清雅月影评析:

东风第一枝,词牌名,也作曲牌名。长调。据传为吕渭老所首创,原为咏梅而作。又名“琼林第一枝”。双调仄韵。代表作品有史达祖的《东风第一枝·春雪》,

本首作品主题,春游随吟。粗读一遍,文意属欢快格调。

上阕景起,首句属对偶句,点明早春。续以景物铺开作叙。但上阕相似物象,选用过于合掌重叠,如:莺,纸鸢,飞鸟,燕子,四个极相似的物象频繁使用,则成啰嗦赘句。诗词不像散文,诗是最精炼的语言,惜字如金。物象都应掂量选择,不要总停留在一个相似度接近的范围内。

下阕片头,按词牌要求,应是两个对偶句,本文作者没有对偶,应是写作失误。上下阕的诗意连贯性还是不错的,上片春景盎然,下片众翁妪相邀出游,沐浴春光,其中夹议有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感慨。长调需要调谴丰富的词汇量。作者能写成这样,亦有可圈可点处。见惯现在众多写作诗群,此篇相比算是还不错的。仅个人之见,褒贬有之,望诗路一起携手共进。

——选自【锦园春室】

诗评人南郭居士

南郭居士,本名郭军。著有《南郭词文》,并获第三届“中国金融文学奖”诗歌提名奖。合编有《雪藻兰襟》等几部诗词集。获“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现代诗入围奖。作品入编第四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被全国诗词家神州行组委会授予“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诗词家”。系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金融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会员。

行香子·雪梅

山高为峰(辽宁)

冽啸寒风,冷玉花翔,眺山川,遍野苍茫。枝头白帽,丛树琳琅,峭岭披沙,如锦絮,放银光。

花瓣团祥,不惧寒凉,扮红妆,压众群芳。嶙花傲笑,般配无双,瑞雪丹红,倚崖俏,景优常。

南郭居士点评:

行香子词牌共有8种格式,本词用的格式是 格五:双调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五平韵。

本词上阕主要写雪及雪景,写寒风中的雪“冷玉花翔”,山川中的雪“遍野苍茫”,前四句造势很好,表达的是动。后几句皆写静,从枝头写到丛树,再到峭岭,都很细致。动静结合,非常自然。

下阕上半部分写梅,下半部分把二者合二为一表达作者的感受。“花瓣团祥,不惧寒凉,扮红妆,压众群芳。”很生动的描画出了梅花的品质和美。“不惧寒凉”中的“不”应平。“嶙花傲笑,般配无双,瑞雪丹红,倚崖俏,景优常。”是本词的结句,也是对梅雪合二为一的总结表达,亦即所谓的诗眼。

本诗从上下阕分开来看都写的好,但统一起来分析就会发现,上阕全写了雪,而留给梅的下阕还要表现二者的结合,这样就稍显失衡,重了雪轻了梅,如果上阕能够给梅些许表达的空间,就不会有头重脚轻的感觉了。另外,行香子词牌,妙处在上下片最后三句,由一个领字,领三个三字排比句,本词虽用的是韩玉体,没有硬性规定,不过仍然建议遵守为宜。

此诗基本可说是纯写景和物的诗,作者用优美的词句,对雪和梅状态及环境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语言精美,字词严谨,表现力强。我把本诗没有归结为咏物诗,因为如果是咏物诗,就应在细致描摹物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但由于既写梅,又写雪,作者并没有刻意描述梅和雪的精神,而是着力表现雪和梅的“般配无双”,最终达到“景优常”的境界,这是作者欲表达的最终目的,而且也达到了此目的,这是值得赞许的。而纯写景和物的诗如果没有点睛之笔,或者没有非常出彩的句子,就难以得到读者的共鸣,因此这类诗反而是很难写的。

——选自【荷花媚诗词庭】

如梦令·谁许篱畔共赏菊

清箫吟风(山东)

今夜何缘醉酒,又把西风长叩。

只影倚栏杆,西望冰蟾清瘦。

知否,知否,篱畔菊花香透。

南郭居士点评:

本诗以问开头,“今夜何缘醉酒”?引人往下寻求答案,而诗人自己也向西风相问,想与秋风作长长的对话。接下来“只影倚栏杆”,渲染环境,为“何缘醉酒”作答铺垫氛围。一人影倚栏杆,“西望冰蟾清瘦”,多么美好的夜晚啊,能不令人陶醉。“知否,知否”。你知道吗?我醉酒的原因啊,是因为“篱畔菊花香透”。

这里借用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的叠句,为全诗增色不少,应用恰到好处。作者善于设问,不但标题用了设问,全诗也用了两次设问,都是为了加深对所要描绘景物的关注,把读者带入,过渡自然,意境优美,乃成功之作。

——选自【浪淘沙室】

如梦令·归

雨佳(湖北)

犬吠鸡鸣乡路,烟火家山微雨。

岁晚促归人,洗却风尘无数。

欢语。欢语。围坐传杯醲醑。

南郭居士点评:

本诗前两句“犬吠鸡鸣乡路,烟火家山微雨。”让人感到了一点马致远“小桥流水人家”的写作手法,就是使用密集的意象来描绘家乡的迷人景色。这里“犬吠鸡鸣”如果用名词组合就成一组结构相同的排比句了,会产生更美的阅读节奏和体验,比方说改为“阍犬晨鸡”等。当然不改也是没有问题的。

“岁晚促归人,洗却风尘无数。”年关催促着游子回家,会洗去无数风尘和羁旅之苦,本句充满了浓郁的诗情。

“欢语。欢语。围坐传杯醲醑。”归家后的情景是欢声笑语,团聚互敬美酒,共度美好时刻。本句写的有点平,如梦令的亮点在这个叠句上,这个亮点就是能给人思索、美感或遐想等,如果叠句不奇,就要有精彩的尾句来救,比如“月在画楼西畔”、“断肠人在天涯”等充满意境的句子。

本诗以景托情,寓情于景,用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游子年关归家图。“烟火家山微雨”、“岁晚促归人”、“洗却风尘无数”等都是好句。不过表现手法上似缺少一定技巧。

——选自【浪淘沙室】

诗评人洁心

洁心,本名宋晓洁,网名云水之央,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雪藻兰襟》副总编,《中华诗词导刊》律诗总编兼点评师、鉴赏师。参与主编了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临屏精华诗词赏析》、《雪藻兰襟精华诗词》、《清韵十二钗》三本诗集。创建自己的公众号“洁心诗语”,愿于烟火人间撷取俗情万缕,织一世清花素词,慰己之心,不扰他闲。

墨(新韵)

君子兰(内蒙)

饱蘸挥毫史册呈,斑竹泪洒砚池浓。

闲云悠去遐方睇,素手流香写意中。

洁心评析:

文房四宝从来都不是孤立的,缺一不可,所以单独写其中某一个物体是很难表达的,一不留神就会跑题,特别是墨,如果为写物而写物是不可能成诗的。作者在此巧妙地添加了些许成分,便使得诗成有境,不枯不燥。

诗的主线比较清晰,围绕墨展开思路。首句先为此诗作了铺垫,说到笔毫蘸墨后留下了万千史册,但作者只说史册的其一,在用典的同时借用毛泽东的《答友人》诗句“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延伸自己的诗思,想象这砚池中是那斑竹的泪滴在了此中才使得墨更加浓厚。

下句紧接着还是化用“云”,那闲云已飘远,指毛泽东说的九嶷山的白云,那正是舜帝葬身之处,此处化用,借以说明历史已远去。结句用“素手留香写意中”来表达远去的历史依然闻得见墨香,看得见旧痕。

整首诗用一段历史来贯穿,将“墨”这个主题巧妙地构思出来,诗中避开了“墨”字,却能不离“墨”的主线,表达完美,诗意深邃,化典精巧,读来回味无穷。

——选自【女子诗词阁】

诗评人巩晓荣

巩晓荣,笔名冀城云,甘谷县畜牧局高级畜牧师,中华诗词学会、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甘肃省楹联学会会员、天水市诗词学会会员、甘谷县诗词学会会员、甘谷县作协会员。曾在《诗词月刊》、《中国诗歌报》、《甘肃日报》、《甘肃诗词》、《中国乡村杂志》、《冀风诗刊》、《天水日报》、《天水晚报》、《甘谷文苑》、《甘州诗词》、《网上西部》、《凤凰生活网》等刊物发表作品数篇。

雨夜涂墨

钰渊

杏雨敲窗夜正凉,轩中落墨两三行。

未知飘散花多少?洒入梅笺字字香。

巩晓荣赏析:

眼前有景,心中有情,情生画面,画含诗意!正如苏轼赞王维诗画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钰渊老师的这首七绝《雨夜涂墨》读来正是这种韵味。

首句“杏雨敲窗夜正凉'点明了二月杏花开放的春夜,天仍然凉寒,杏雨即指杏花雨,也可指二月。'轩中落墨两三行',春雨敲窗,天寒凉的夜晚,诗人在书房听雨泼墨,这凉凉的雨夜,更激发了诗人的书兴,在锦宣上写下两三行文字,行云流水,洒脱飘然。仿佛让人心中升腾起一幅画面,一个气度不凡的书法家,在细雨朦朦的春夜,杏花随雨飘落在芸窗,室内香气袅袅,书法家心情豪迈,挥毫泼墨。

第三句“未知飘落花多少',不知道杏花随雨飘落多少,这一句转得巧妙自然,转的有痕似无痕。第四句'落入梅笺字字香',这杏花雨飘落了多少,又落到哪里去了,原来落人诗人的梅笺中,字字含香,韵味悠长。一问一答,一转一结,自然风趣,不拖泥带水。表现了诗人驾驭文字的水平。

总之,这首绝句自然清新,飘逸豪迈,又不失婉约。诗人把杏雨,春夜,书房,梅笺有机的组合成一幅杏雨泼墨图。给人神怡的感觉。首句夜正凉,改为夜乍凉更妥些。杏雨时节乍暖还寒吗!

——[雪藻兰襟]撷芳词馆荐

诗评人云水斋

高兔荣,男,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宁兴学校高级教师。网名止水,爱好文学,学写过诗词、散文、赋等。作品偶尔见于《光明日报》《山西日报》《吕梁文学》等。代表中阳县编辑出版《中阳剪纸教程》一套三册。《中阳民俗系列—婚嫁民俗风情》。

忆秦娥·蒙山巅

竹林晨曦(陈佩林)

迎风望,白云万朵翻成浪。翻成浪,壮怀激烈,志情激荡。

豪言一举三千丈,将心从此无惆怅。无惆怅,八方之外,九天之上。

云水斋评析:

竹林晨曦老师的这首《忆秦娥》,题目为:蒙山巅,是“山登绝顶我为峰”之作,开首二句就就如高山坠石,陡然起势,横空而来。“迎风望”,短短三个字,一个披襟迎风,俯视群山的高大形象就巍然耸立在读者面前。他看到了什么?“白云万朵翻成浪!”脚下白云万朵,如雪浪翻滚,化静为动,景象壮观,境界开阔,有力地衬托了“迎风望”的高大形象。在这样波澜壮阔的背景下,作者抑制不住内心澎湃的感情,直抒胸臆:壮怀激烈,志情激荡。

过片承上写情:“豪言一举三千丈,将心从此无惆怅。”反用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气概豪迈,气势磅礴。惆怅:意思是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这样豪情万丈,还有何惆怅失意?这样的浩然正气,当然能直达“八方之外,九天之上。”至此,傲视群山(雄)的高大形象更加鲜明饱满。

总之,上片景中寓情,先景后情,下片缘情生景,先情后景。气魄宏大,意境壮美,是一篇较为成功的佳作。美中不足者,上片结拍两句,意思重复,且第二个“激”字出韵,“忆秦娥”词牌妙处在韵脚为“(中)平仄”,促而不迫。另外建议改“八方”为“八荒”。八方指各方,远近不分。八荒特指八方边远地区,如:并吞八荒之心。用在这里与全诗宏大壮阔的意境相得益彰。

——选自【早梅香阁】

江城子·登山有感

止水

寻春直上凤凰巅。若飞仙。俯南川。回首西峰、碧岭叠重峦。欲问苍茫风景妙,须鼓劲,更登攀。

诗情催我探苍烟。听心弦。步前贤。一望无涯、万马竞联翩。绝顶才知天地小,追松韵,仰云天。

止水自我解读:

上片写登山,分为登上凤凰山所见和将登更高的西峰。为下片有感作铺垫。

下片首句“诗情催我探苍烟”,承接上片欲问。问是访问、寻访。如: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表面写继续爬山,实际上已经化实为虚。“诗情”可以宽泛地理解为一切兴趣,探苍烟,让我们想起浩如烟海的中华传统文化。“听心弦”与“诗情”呼应,就是心里喜欢的,能打动心灵的,跟着感觉走的意思。“步前贤”就登山说,是沿着前人走过的登山路线。就“有感”说,是历代圣贤的著述,探索中华文化的脉络。

“一望无涯、万马竞联翩。”借用辛弃疾《菩萨蛮》;“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写登上最高峰所见到的一望无涯的阔大景象,俯视四周,远近的山峦高低起伏,像竞争着奔跑的万马一般。就“有感”说,“一望无涯”,化用《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写学习古代文化的境界。“万马竞联翩”的意思是说,历代先哲如万马奔腾般,在中国文化史上争奇斗艳,联翩而来。

“绝顶才知天地小”,化用《庄子·秋水》篇坐井观天寓言,说明学习越深入,境界越高,越觉得自己原来的天地小。“追松韵,仰云天。”表面是写登山,向着有松涛的地方去,仰望云天。就有感来说,是追求前贤的高风雅韵,仰慕圣贤的品行才学。化用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中赞美孔子的话“《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总之,上片写分高低两次登山,为下片写学习的浅尝辄止和深入探索作了很好的铺垫。下片写学习由“听心弦,步前贤”到“追松韵,仰云天”、由初步了解到深入体悟、由兴趣吸引到灵魂仰慕的过程。

榜上有名点评台

总编  踏雪飞歌

副总编  魂落秋砚  洁心

负责人  洁心

本期点评老师  南郭居士  巩晓荣  李悦岭  云水斋  清雅月影 洁心

平台制作  洁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