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能新:梦幻天堂湖(外一篇) |黄冈采风系列之⑨

 余一梦2005 2021-06-22

    

行走黄冈山水,抒写故土乡情

    

编者按

黄冈,长江以北、大别之南这片广袤丰饶的土地,是养育我们的厚土,是魂牵梦绕的故乡。漂泊四方的游子,总想有机会结伴在故乡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

今年暑假,这个心愿终于达成!由大别山南读书会发起,在黄冈市政府有关领导和市、县两级文联、作协及湖北远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联络了部分在外黄冈籍人士(专家、名师、学者、作家等),组织“行走黄冈山水书写故土乡情”己亥暑期采风团,于2019年7月29日至8月1日回黄冈采风。其间,我们先后考察了黄州、红安、罗田、浠水等地的十余处人文和自然景观,召开了三次座谈会,组织了若干次田野调查,与各地作家朋友和父老乡亲广泛接触,既饱览了风景,又增进了交流,可谓收获满满,欢乐多多。

部分采风团成员满怀激情撰写诗文,抒发对故乡的情愫。这也是本次釆风团的小小成果之一。故乡读书会受权陆续推出这些作品,以馈家乡,以飨读者。

郑能新:梦幻天堂湖(外一篇)

——黄冈采风系列之

文|郑能新

1



1 

真的无法形容走进天堂湖那一刻的内心感受,依稀觉得人仿佛置身于梦幻之中,就像一个渴望已久的梦想突然降临变成现实一样。

这是一个初夏的上午,一场夜雨把大别山主峰天堂寨洗刷得干干净净,大地收尽了连日的暑气,天地间一片清凉,湿漉漉的气息在满目苍翠、无比洁净的世界里弥漫,到处都是清新、鲜活的意味。此刻,天堂湖氤氲在薄雾轻云之中,从山上远望,就像上帝为之蒙上的一层面纱,显得圣洁而又神秘。

近看,湖面丝丝向上散发着热气,那一缕缕飘飘渺渺的气雾漫漫蒸腾,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逐渐形成了一层乳白色的云带,在这个万山围捧的盆谷里慢慢飘荡,把个天堂湖装扮得仙气郁郁。置身于此,恍然如梦,大有飘然若仙之感。若是运气好,还可以看到云带形成前不断变化的各种图案,千奇百样,美不胜收。不过,这样的机会说是秋季雨后放晴才可以碰到,很多人为了一睹那千载难逢的美景,经常在这里蹲点守候,有的一守就是十天半月。

人说,天堂湖之所以声名远播,是纳了千山百川之灵气,把万种风情聚于一身。也有人说,不光优美的自然风光让人心醉,众多的神奇传说更是令人着迷!引领我们游湖的船老大一点也不掩饰内心的自豪,说,天堂湖方圆十几公里的区域内,有十三处风水宝地,每一处宝地都有众多的传说。他指了指我们刚才上船的地方,说,那就是“骆驼卸宝”,曾是著名军事家林彪的祖坟地。这是大别山区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父亲在我小的时候绘声绘色的讲述,至今尤在脑海印象深刻。回首这方山水,细细品味,的确神形兼备,妙不可言也!

2


湛蓝的湖水清澈、碧透,没有一丝杂质,看着就令人口舌生津。或许是为了印证我们,几只白鹤不远不近地跟船随行。白鹤是灵性之物,对生态环境要求非常之高,有它栖息之处,绝非等闲之地。

船行二三里,此时湖雾尽散,天地豁然开朗,远处的笔架山昭然入目。一抹薄薄的云带缠绕在山腰,立时给它增添了无限神韵。笔架山一山三景,初看,雄厚浑圆的“山”字形笔架,大气磅礴,先声夺人。往左细瞧,那山形又活脱脱是一个“睡美人”形象,她头东脚西仰卧在天地之间,长发飘垂,小腹微隆,神态安详,惟妙惟肖也。再往右看,整个山体就是一尊佛像,大佛体态丰盈,神情肃穆,双目微垂,像是在默默注视脚下的芸芸众生。在众人的惊叫中,我兀自感叹大自然神奇的造化,把这么一处鬼斧神工的绝妙之作,放在了景绝三楚的天堂湖边,硬是给美轮美奂的天堂湖再添无限光彩。天堂湖不仅风光奇特,历史文化亦丰富厚重。据考证,历史上的“鸠鹚古国”就是以这一带为中心。相传,盛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鸠鹚国”,商贾云集,经济繁荣,有“亭台千座、楼榭万幢、车流如水,美女如云”之誉。在大山深处立国,定有不同凡响之处。只是,后来人们慢慢把“鸠鹚”衍变为今天的九资。现如今,只要到过九资河古镇的人们,无不被这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所吸引,一批又一批的寻梦人如过江之鲫拥向这里,他们把这里视为“世外桃源”。甚至有人向这一块迁徙,他们的目的除了要享受这里的美景和宁静,还有不少人就是冲着这神奇的“笔架山”而来,说是“门对笔架山,代代出文官”。或许,他们都把出生于此的著名的国学大师王葆心、京剧创始人余三胜等等文化巨擘当作了心中的偶像。择吉而居,要的就是一个美好的盼头。

也许是笔架山对文人太有吸引力了,站在船头一直拍个不停的摄影家协会主席江耀龙先生,此时放下相机,向我招手,作家,来,背靠笔架山,书写大文章!我连忙钻出船舱,依在船头的围杆上,立马,面前快门响成一片。一群摄影家把我那一幅幅眼睛笑得只有一条缝的形象,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张张令人捧腹的照片上。


3

天堂湖清丽秀美,其形嵯峨,状如舞动的飘带。主湖虽不足十公里,但湖汊延绵,非百十数所能及也,那层次分明、曲里拐弯的岸线本身就是一道优美的风景。间或有垂钓者静坐其上,优哉优哉享受着那份乐趣那份怡然,有如仙人一般!一只小狗在人迹少至的岸线旁,执着的静静地守望着水面,不知作何图谋?这样的生活场景确实令我们这一船作家艺术家们感动,大家纷纷拿起相机狂拍不止!

船至鸳鸯峡,水面忽地逼仄起来,这是一个非常幽静的处所,据说这里是鸳鸯聚栖之处。我们张大眼睛四处搜寻,可惜没有发现那象征爱情的灵物。有熟知其性情的人说,这个季节,它们还在迁徙的途中。看来此次是无缘一睹芳容了。

七弯八拐,曲径通幽,快艇行了十多分钟,又到了一处开阔水面。但见一山伸入湖中,其形怪异,隐约如龟,头颈纤细溜光,龟背浑圆高厚,其上还有绿色植被。一问,果曰“金龟下海”。大家异口同声:“活像”。有人又曰“绿毛龟也”,一时笑声四起。

原路回返,至峡口,见对面群峰起伏,状如蝙蝠展翅。问船老大,再次得到证实,此亦宝地!蝙蝠蝙蝠,福之谓也!

回到主航道继续前行。须臾,湖中一岛,兀自伏立。上建住房一栋,有人悠然生活其上。好奇问之,得曰:此乃“金龟戏水”,又是一处风水宝地。还说,岛上有叶姓人家祖坟,只要湖上发一次洪水,水淹岛一次,叶家就要发迹一次。呜呼,难怪有人乐居这个孤岛之上,想必是守护宝地灵气耳!

环游一周,天堂湖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大家兴致极高,个个啧啧有声。有人即兴赋诗一首:“水映青峰照碧空,梦游仙境百花丛。春风拂面云中画,胜景天堂四季同。”虽是打油逗趣,还是引来不少人应和。

4

夜宿湖边古镇九资河,一色的农家土菜,绿色环保,味道鲜美。一行人个个狼吞虎咽,成了饕餮之徒。

古镇不大,依山傍势建在一条小河的两岸,清一色的徽派建筑,马头墙,百叶窗,朱红门,水墨画,看着就赏心悦目。镇上的人们都很悠闲、淡定,就连小狗们也秉承了这种天性,它们对人友好,但无论怎么引逗,它都宠辱不惊,这种心态确实令我们感动不已。

睡了一宿好觉。清晨,推开窗门,一股更加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顿觉神清气爽。真的睡得太香了,夜里下了一场雨,自己竟浑然不知。好在现在雨过天晴了,一行人便相互吆喝着出门,赶紧驱车去看天堂湖的云海和日出。

雨后的柏油马路漆黑如墨,一尘不染,顺着湖边飘带一样向前延伸。那蓝得可以慑人魂魄的湖水,就像刚刚烧热又揭了盖子的盛满水的锅一样,向上散发着缕缕的气雾。天堂湖的雾与众不同,不是铺天盖地的大雾,而是丝丝缕缕,欲断还连。颇像湖面生长的棵棵白色水草,单等太阳出来收割。

此时,湖两岸的山腰上已经集结了厚厚的云带,因是万山错落有致,那云海铺排得也就格外生动灵韵。露在云海上面的万千峰头,早已失却了往日的峥嵘,脆生生凭添了无限秀气,放眼望去,“万岳朝天,四海一景”。那种磅礴之气,真的令人震撼!

人群中响起惊呼声,这哪里是人间,这分明就是仙境啦!是的,都有同感,站在云海之上,我们顿觉天风拂衣,飘飘渺渺,人幸福昏眩得就要窒息一般。

人群再一次轰动。太阳出来了!这个亿万年的精灵,先是在云海中羞羞答答露了一个粉脸,俄而,紧挨着它的云层立刻被染成了金黄。随着光晕慢慢扩大,它挣脱了云层对它的缠绵,一下子跳将出来,瞬间,天地沐浴在一片金色的祥光之中。

就是这一刻,我才真的感受到自己思维愚钝、笔力不济,那么令人炫目、令人震慑的美景,却在自己笔下显得苍白,了无生机,真是愧对作家之头衔也。

天堂湖的景色是绝美的,它至今让我魂牵梦绕!我曾经跟友人说,要在天堂湖边买一处房子,在那里写作生息颐养天年。友人笑了,他是知我的,但他也知道我目前还没有这个精力和实力。长埋心底的愿望不能实现,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如此也!

中秋夜品湖

文|郑能新

金风起,秋至矣!

那持续多时的令人躁动不安的高温,在一个不经意的夜里被金风温柔地一抚,顿时放下了张狂的身段,让经历过夏日阵痛的人们感受到了一丝丝妩媚和乖巧。

人说,秋天是最有诗意的季节。这样的日子也是文人骚客频频聚会的时候。友人一拨拨远道而来,纵有聊不完的话题,但相同的感叹只有一个:“你们黄州人真是太奢侈了啊!”见我一下子没有明白过来,他们笑了“你们的客厅太豪华了,让我们眼馋啊!”

遗爱湖!原来,友人们大肆夸奖的都是我们的“城市客厅”。或许是身边的东西不知道珍惜,亦或是人逢壮年俗务多吧,细细想来,对这个人人叫好的美丽城中湖,我除了花三盖四地看过一些文化气息特别浓的景点外,竟没有认认真真、细心品位地走完过全程!

今夜,适逢中秋,再也没有理由错过一睹“月光下的遗爱湖”芳姿的机会了,于是,即兴邀约几位文友,准备来个“拥湖韵于心,揽明月入怀”——

1


本是到了不易激动的年龄,但我还是早早地站在公园门口。真的用心品味,竟然一下子感受到了遗爱清风广场那份矜持中蕴含的“霸气”。清一色花岗石铺成的广场,扇面状无遮无掩地呈现在两条最繁华大街的交汇处;一条中轴甬道,摆出了阔绰的姿态,由大门直入公园深处;几人高的石雕东坡像,俊朗飘逸、仙风道骨般矗立于离门几十米的中心位置;门前两侧四幅巨型浮雕分别是《寒食帖》、《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的意境碑刻,远视,画面古朴苍遒,近观,意蕴鲜活灵动。虽属石赋其形,然亦得其魂也!

当我登上此地最高处遗爱亭,或许是上苍的巧妙配合,初时,天空阴云密布,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意,故于迷朦之中,似乎有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俄而,云淡风轻,湖呈墨色,月露羞容,又实实在在地体味了一回“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雅趣。

乐起,广场瞬间成为喷泉。在一片呼叫声中,这个本来没有生命属性的古怪精灵竟像人一样扭起了妖娆的舞蹈,看得人们眼花缭乱。那被风吹散的水雾,扑在大家的脸上,同时把无比的惬意扑进了我们心里。

友人渐渐汇聚,更多的民众从四面八方涌来。市民们一到,便随心所欲地开展起了各自熟练的项目,吹、拉、弹、唱、舞,心无旁骛,渐入化境,而喜静的我们只得去追寻下一个目标了。


2


“长堤春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入迷”

曲里拐弯的环湖路,悠悠而漫长,两边遍植夹岸杨柳。湿润的湖风和隔岸灯火从依依长柳缝隙间挤进来,幽幽带了些浩阔而悠远的意境,让我们感觉到了这个繁华城市所拥有的一处宁静。其实,路上到处是人流,但他们都很绅士地漫步,生怕弄出太大的声响;草地上、树丛里也不时看到夜练的人影,很少有人像早晨那样边比划边放开嗓子。

至芸香阁,已是华灯绽放。这个被霓虹灯勾勒出的园中第一高楼尽展迷人姿态,美得有些令人窒息。幽幽月色里,我仿佛看到:900多年前,一个孤独的老人在此念及他几年未见的弟弟,顿生感叹:“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老人真情一叹,成就了千古一词!而今天,我们又能感慨什么呢?除了建园者的“遗爱”精神能够永续传承外,我们这些苍白的文字有何面目以示先贤啊!呜呼也哉!

芸香阁前面,就是著名的“寒食林”碑林。这里是我平时来得最多的地方之一,每有客至,总作首选。寒食林总面积1.8万平方米,置形状各异的奇石6万余吨,集中展示了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东坡精品诗词66幅,镌刻为碑,垒列成林,寓意苏东坡66年辉煌而又坎坷的人生历程。景区设计奇妙,布局精巧,每块石碑皆匠心独运,量身定做。以《寒食帖》起始,呈扇形逐次展开,象征苏子遗泽,延绵不绝。碑林书法篆隶楷行草,众体兼备,石韵墨香,各呈其妙;细细赏读,墨线飞动,点画精微。徜徉碑林,令人迷而忘返矣!此乃百看不厌之景,只是此刻,明月不待见,恐难观其详。一行人大叹惜哉!


3


一湖诗意一湖画,一园文化一园情。

遗爱湖,内在美于历史,众多的名人和传说,构成了它厚重的文化养分;外在美于风景,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园林格局浑然天成。于是乎,它不仅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文人雅聚的地方。这不,刚到景苏园,就碰上一群摄影家在这里品茶赏月拍夜景。大家相见,院子里的话语和笑声立马被激情点燃,并迅速膨胀开来,挤出院门,飘向空中……

月亮出来了!大家齐刷刷抬头望向天空。但见刚从云层里钻出来的月亮,似乎还没有褪尽身上的那层晕色,羞怯而惊奇地看着大地。边上,一道云影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图案,颇似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孩有些调皮地伸出一只小手在托举着它。太神奇了!有人感叹了一声,其他人都七嘴八舌地附和起来……

从景苏园出来,前行不过数百步,即是“琴岛望月”。琴岛,由空中下望,就是一把栩栩如生的提琴漂于湖面,幽幽小径联通小岛,疏竹垂柳相伴,奇石古亭点缀。此刻,天上月泄银光,道旁乐曲轻扬,岸边灯光照映,湖面金波荡漾,人在岛上走啊,犹似画中徜!

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还未回过神来,一阵悠呜廻绵的箫声伴随着空灵苍凉的古琴传入耳鼓,古音“清、微、淡、远”,音色净而不浊,意境空灵幽远,颇具虚幻空妙色彩,仿如天籁一样妙曼。我们寻声而至,古色古香的凉亭里,音乐家陈祖望先生和他的夫人正在忘我地演奏,那种如处无人之境投入,深深地感染和震慑了我们。静静地看他们表演完成,我们才有机会交谈。他说,遗爱湖真是音乐人的天堂,在这里,随便都能够找到灵感!一行人齐声附和。当说起音乐的时候,陈祖望更是滔滔不绝,尤其谈到苏东坡与音乐,他张口就把东坡先生描写有关乐器的诗词背了上十首,确实有些出乎我意料之外也!

4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漫步行走在曲径通幽的“幽兰芳径”,满脑子都是东坡先生的诗句。先生当初多次身临位于城郊野外的湖畔,于一片荒凉之中寻找那恣意汪洋的诗行,落寞的人生只有轻舟明月相伴,但依然才情似水流四溢,成就如月启中天!假如先生寿至今日,亲身感受赛过人间仙境的遗爱湖,真难以想象,中国文学会有一个怎样的高度?

湖,依然是那个湖,怎么看,还都是900年前那个羞羞答答的美娇娘。路,肯定不是那条路了!清一色的柏油掩盖了昔日的黄泥,一尘不染地泛着幽幽光泽。连接湖面的廊桥,一道道,直把霓虹作彩虹!照理,这样曲径通幽,清雅别致的婉约宁静小道,是最能走出奇妙的文思。可是,除了一身杂乱的文辞外,我竟然没有抓到一点妙手偶得的影子!怅然举头,我终于明白,是先生那光耀环宇的文采化作一轮明月高高地悬于苍穹!能够在月光下捡拾一点先生遗弃的散珠碎玉,足矣!


5

前行,由“水韵荷香”至“大洲竹影”,我们不仅体味到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无穷韵味,同时也充分感受到了“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浪漫诗情。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这一路,荷、竹是其突出特色。东坡先生一生文性高洁,素喜梅兰竹菊松荷,故有君子之风。在整个遗爱湖景区,这些具有高雅艺术要素的植物,均已肩负使命,被赋予诗意的景点名称,任凭千秋万代的后人景仰。由此可以看出,建设者不仅具有远见卓识,同时也有着深厚的文学艺术素养!市民雷先生激动地告诉我,他写了一首诗赞美遗爱湖的总设计师刘雪荣同志:“十年辛苦不寻常,十二景观永留芳……”此,乃万千百姓心声耳!

依栏醉看中秋月,隔岸犹听箫琴声。

漫步于“平湖归雁”的动感步道,一行人缱绻流连,不忍离去。月亮带些毛边开始西去,城市却还处于亢奋之中,笙歌琴曲悠然入耳。有人感叹:“今夜不虚此行!唯一遗憾,乃月乏圆明也!”我哈哈一笑,大为释怀。“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千古流传至今是也!今天,我们虽然没有得到那轮满月,明夜,我们或许可以大饱眼福!凡事布下念想留有希望,总会给人赋予新的追求新的动力,万物皆同此理也!


【作者简介】

  

 

郑能新,笔名海滨,湖北英山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作家协会全委委员。曾任英山县文化馆馆长、黄冈市群众艺术馆馆长,现为黄冈市文联副主席,黄冈市作家协会主席。

已发表、出版文学作品200余万字,出版有小说集《遥远的乡村》、《变奏》、散文集《心旅》《地坪河》报告文学集《选择艰难》。有40多篇入选《小说选刊》《读者》《新华文摘》《青年文摘》《青年博览》《短篇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等国家级选刊、选本。有多篇作品被选入大、中学生课本、课辅。有作品被介绍到海外,曾获“西班牙华语小说奖”“孙犁文学奖”“曹雪芹短篇小说奖”“陶渊明散文奖”、“吴伯萧散文奖”“徐霞客游记文学奖”以及中国小说学会、中国散文学会、文化部、国家林业局等单位文学大奖50多次。为“湖北省政府专家津贴”获得者,2008年获“湖北省十佳文艺青年”称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