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清银币长须龙】鉴定及上门交易价格

 收藏家协会 2021-06-22

清末,清政府为整顿各地铸币之乱,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颁布了《整国策略》,裁减各省铸币局,成立天津铸币局,统一铸币。宣统二年(1910年)四月,又颁布《币制则例》,除明定货币统一由中央掌握外,还详细规定了币制的样式、单位、份数和成色。翌年,天津造币厂根据《则例》规定,正式铸造定为国币的全套大清银币、大清铜币。银币「长须龙币」是其中之一。但它出现的时候正值辛亥革命的爆发,因而转瞬即逝,其制定者便被其推翻而告废止。各式铸币中,除了普通“曲须龙”一元银币和十文铜币外,余均出不多。

名为“长须龙”的这套银币与大珍品“短须龙”相配名。两人的字、花纹大不相同,只是龙须长短差异明显,故相映成名。

《长须龙》银币的稀有性,虽然远不及《短须龙》银币那么引人注目,但毕竟也是中国银币中的稀有性,且与《短须龙》银币有渊源关系,因此在钱币界也是声名鹊起,历来为中国银币收藏所青睐。

长须龙与短须龙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长须龙的长须是从龙鼻上一直垂下来的,而短须龙的长度只有短须龙的一半,长须龙的双眼明亮,鼻梁突出,龙纹精细。而祥云风格和龙珠风格也都是长须龙比较好看。这枚大清银币的正中印有大写的“壹圆”。钱币厚实,钙化氧化自然,龙纹清晰,品相完整,收藏价值极高,极为罕见。

大清银币长须龙壹圆,天津造币厂,清宣统三年(1911)铸。那时候清政府想统一币制,请国外高级技术人员精心设计制作这套宣统三年大清银币,版式有六七种,长须龙就是其中之一。新货币刚试铸成功,正值武昌起义时期,因此大多数新版银币胎死腹中,仅存少量的样币。长须龙因背面龙首之长须而得名,属样本性质,因其图案精巧,存世稀少而受到重视。

长期以来,在中国钱币收藏与研究领域中,“长须龙”的银币仅知银质铸造。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台湾大藏家张秀清将其部分藏品公之于众,《长须龙》中的银币金质样品,令众多中国钱币爱好者羡慕不已。据说它的钱币原来是埃及法鲁克国王的藏品,在1950年代早期,被苏富比国际有限拍卖公司拍下。后来经海外流转多年,最终由台湾大藏家张秀清在英国拍摄,这枚钱币成了台湾鸿禧美术馆镇馆之宝。2017年,大清银币也曾以200万天价拍卖。

「物以稀贵」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无论哪种版式,都是汲汲于藏家追求的目标,是龙银宝中的常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