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不是身在何处》

 周正心学 2021-06-22

《现实主义疗法》线下课,周强老师给我们看了一张图片,问大家看见了什么?

有同学说:一张脸。

有同学说:什么也看不出来。

同一张图,不同的人却看到了不一样的景物。就像登上一座山峰,画家和生物学家,一定会看到不同的东西。我们总是用自己头脑里的东西,来解释和评价眼前的事物。因而,有了不同的心情。

看到阴云还是阳光,看到黑暗还是光明,看到苦难还是幸福,全在于我们想看到什么、全在于我们怎样解释和评价眼前的事物、全在于我们用怎样的眼光看生活。就像同样的生活,乐观的人哪怕在忧患中也能看到机会,悲观的人哪怕在机会中也总是看到忧患。于是,乐观的人更加乐观,悲观的人更加悲观。

心理学上有个“ABC理论”,其中A、B、C分别是“未来激发性事件”,“个体不同的认知评价系统”和“外来激发性事件引起的情绪反应及行为结果”。

外来激发性事件是中性的,但是,由于个体依据不同的认知评价系统,对外来激发事件进行了不同的理性或非理性的自我解释或自我评价,最终便导致了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反应。就是说:导致C的原因并不是A,而是B。

看到一张脸,是一种认知评价,看到两张脸,又是一种认知评价。

决定人的情绪积极还是消极,不是现实生活本身,而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看法和理解。有时候同一现实情境,如果从一个角度看,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从另一角度看,就可以发现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许多时候我们不能改变现实,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对现实的态度。

阿甘,因为跑得快被大学录取,因为跑得快成为橄榄球队明星,因为跑得快成为英雄——阿甘,你是世界上最傻的人,但是你跑的最快。

许多人往往习惯了首先盯住生活中的“傻”,一个困难、一个挫折、一回失败、一点缺憾,甚至哪怕一点点小小的不如意,而看不到自身的价值和已经获得的成功,看不到自己本已拥有的幸福生活。

有些人好像已经山穷水尽,却能让自己走向柳暗花明,正是因为他们善于看到生活中的“跑”,善于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似乎无望的生活中,也能看到希望的阳光。

周正教授讲过:“世界不是身在何处,而是心在何处。”

弟子班的导师们将继续带领我们践行“成功统合”,给我们注入强大而神奇的能量,从而影响更多人去积极面对生活,获得积极的心理平衡,收获人生的美好幸福。

《潜意识》

《True Love》

《你的语言就是你的魔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