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板浦笔记:闲话锅巴菜

 昵称16177767 2021-06-23

说来好笑,饮食史上有一道菜,和我老家的板浦豆丹,一模一样,皆是化腐朽为神奇。有好奇心的人,一定会问,是哪道菜呢?莫急莫急,老家谚语云: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且听我慢慢道来,乃锅巴菜也!锅巴?搞没搞错?难道就是小时候常见的锅巴?不错,正是。
咦,锅巴,谁没吃过?谁没见过?吃虽吃过,见虽见过,但只是地域不同,称呼也不尽相同。有的地方称之为“嘎巴”,有的地方叫它“平地一声雷”,更多的地方称之为“天下第一菜”······
点到为止,罢了,就此打住。锅巴一物,名称之多,叹为观止!如果全部写出,深信可以写满几大黑板。
俗话说,凡是就怕认真。美食之道,也怕寻根溯源。
锅巴,属于小食矣。锅巴这东西,小时候,常见之物,不稀罕,草根,上不得台面。以前,旧时海州板浦一带人家做饭,通常而言,无非是普通烧柴土灶,锅是大铁锅,做饭时,很容易产生锅巴。饭好后,锅底锅巴颜色金黄。我自幼就喜爱锅巴,记得那时,锅巴吃法单调,没什么讲究,直接拿一块,放入嘴里,带劲嚼,咀嚼之际,只听“咔嚓”、“咔嚓”,咀嚼之声,清脆声响,有点惊天动地。用惊天动地一词,来形容,可能有些夸张。但,确实咀嚼锅巴之声,不小。

老实说,对于我而言,吃锅巴,是儿时的一件乐事。一顿锅巴嚼过,满嘴香味,数日不散。一顿锅巴饭,寻味旧时光。
世事变幻,沧海桑田。如今,虽条件好了,炊具现代化了,但遗憾的是,已经烧不出锅巴。若再想,像小时候那样吃原汁原味的锅巴,恐怕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了。至今,思之口中犹有余香。
历史上,古今文人因好吃,而留下关于锅巴的作品着实不少。
闲暇时,读南北朝·刘义庆著的《世说新语》,书中就有一段描述锅巴的故事:吴郡陈遗,在家里非常孝顺。母亲喜欢吃饭锅巴,陈遗在吴郡做主簿的时候,经常准备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回家时送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叛军流窜吴郡,太守袁山松即日出兵征讨。这时陈遗已经收集了几斗锅巴,来不及送回家,便带着它随军出征。双方在吴淞江下游一带开战,袁山松兵败,部队溃散,逃跑到山林沼泽之中,多数人被饿死,唯独陈遗依靠锅巴才得以存活下来。当时的人认为这是他纯孝获得的善报······故事细细读来,的确感人,让人心里温暖如春。
另外,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高邮作家汪曾祺在《故乡的食物》中写到:我们那里还有一种可以急就的食品,叫做焦屑。糊锅巴磨成粉末,就是焦屑。我们那里,餐餐吃米饭,顿顿有锅巴······
写文章不能跑题,我现在想聊一聊,锅巴一菜的成名史。我个人始终认为,将锅巴一菜,发扬光大,登上大雅之堂的人,非陈果夫莫属!国民党元老陈果夫在任江苏省主席期间时,公余之暇,常亲操刀俎,竟神奇般创造性地发展了锅巴菜。他奇思妙想,独具匠心,选料有考究,用原汁鸡汤、佐以虾仁、番茄酱及生粉等,煮成羹汤,倒入油炸锅巴之中。由于鸡、虾仁味道鲜美,番茄酱色泽鲜艳,锅巴香酥松脆,汤汁浇到锅巴上即刻发出悦耳声响和一团团雾气,可谓色、香、味、形、声俱佳。

陈果夫还把这道菜,叫做“天下第一菜”。名字取得,真有趣。后来,陈果夫专门又写了一篇《天下第一菜颂》。
锅巴本是不起眼的食剩之物,经过行家陈果夫,妙手一番烹制,成为名菜,真可谓物尽其用,化腐朽为神奇了,真是美哉!陈果夫功劳,实在不小。
从此,锅巴菜声名鹤起,身价百倍,流行甚广。最终成了,人见人爱的一张美食名片。


潘友国,土生土长连云港板浦人。喜欢写作、看书。偶尔有小文发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