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竿见影的申论大作文提分方法

 领悟公考 2021-06-23

在前面我提了申论大作文分论点的几种写法,但是部分同学对这几种写法的内容逻辑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套用生硬,徒有其形状,而无其神,这里我用一段学生的例文分别按照三种方法进行改编,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如何运用模板提升申论大作文的品质。

习作:

以人为本,也应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让生活回归慢节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沧桑仍延绵不绝、历久弥新的重要动力源泉,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支持。尤其在全球化大背景下,面对全球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失去了传统文化,就容易迷失发展方向,导致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缺失因而,我们亟需重视这份文化遗产,珍惜她,爱护她,传承她,发展她。保持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增强文化自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陶冶民众情操,涵养民族精神,用传统文化滋润心灵,让生活回归慢节奏,享受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分析:

这段话有三个层次,其中红色字体部分是论点,蓝色字体部分是必要性,绿色部分是对策,但是对策部分内容比较散乱,而且针对性不强,我们将在后文改编中适当进行润色。而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我在公众号里其实有过专门的介绍,我把两篇文章的链接附后,对于这种申论常见的热门考点,大家一定要熟练准备,随时能够拿得出手(申论备考素材选辑一、中国的灰姑娘更漂亮---公考面试真题解析109),我们可以从继承和发扬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要抓好继承,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从娃娃抓起,增加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比例,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另一方面要做好发扬,创新宣传载体,比如通过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百家讲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的提升群众对文化的兴趣;同时还要讲好中国故事,提炼出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神,研发推出一批国外民众喜欢的文创产品,让中华优秀文化看得见、带得走。(必背)


改编一:并列式复合式写法

1.详解模板:

公式:分论点+问题+总述+一方面+另一方面+意义。

这种写法的逻辑是提出论点,描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论点是针对单一内容,那么我们就针对该内容提出两种解决办法;如果想在一个分论点里写两方面内容,那么在总述的时候要把两块内容都写上。

2.改编:直接保留必要性的第二部分,作为问题,然后加对策

让生活回归慢节奏,需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在全球化过程中,文化的交流和交往更加频繁,但同时也引起了文化和文明的剧烈冲突,部分人在这个过程中,丧失了文化自信,迷失了发展方向。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增强文化自信。一方面要抓继承,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从娃娃抓起,增加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比例,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另一方面要抓发扬,创新宣传载体,比如通过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百家讲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的提升群众对文化的兴趣。只有两者齐头并进,才能让文化真正浸润心田,享受有意义的人生。

改编二:火锅式写法

1.详解模板:

公式:分论点+必要性+大对策+小对策+总结。

这种写法的逻辑是通过对论点进行必要性论证,然后提出大的解决方向,并且进一步细化,看起来和上面的写法很像,但实际上区别很大,因为这种模板的精髓在于把整个分论点作为一个整体,把内容拆散了融入框架,所以务必要对框架烂熟于心,否则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同时,运用这个模板要注意一个要点:就是前面牵涉XXX等多个环节和后面两个“从XX到什么”,要注意区分,前面是很笼统的概述,用词语;后面要稍微具体些,用短句,避免内容上的重复。为了加强同学们的理解,我再把框架写一遍:

做好XX“必答题”,离不开全社会密切配合、统筹协作。XX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XXXX等多个群体牵涉XXX等多个环节,不仅需要XX系统多想一些、早做一步,更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的支持和帮助。因此,XXX等政府部门要协同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共同抓好抓实XXX、XXX等工作。从XXXXXXXX每一项工作都关乎XXX唯有政府部门、社会各界、XXX齐心协力,才能为XXX工作保驾护航

2.改编:我们直接把上述内容打乱了填进框架即可。

做好传统文化“必答题”,离不开全社会密切配合、统筹协作。弘扬传统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相关部门、学校、家长等多个群体,牵涉文化保护、挖掘、教育、宣传等多个环节,不仅需要文化系统多想一些、早做一步,更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宣传、文化、教育等政府部门要协同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共同抓好抓实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等工作。从物质文化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从学生的教育到传统文化宣传载体的创新,每一项工作都关乎传统文化弘扬的质量与效率。唯有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学习家长齐心协力,才能为传统文化弘扬工作保驾护航。

改编三:正反分析型复合写法

1.详解模板:

公式:分段点+正面描述+反面描述+对策。

框架:分论点,只有XX,才能XX。但XX。可以说XX。但是,如果XX,不仅会XX,甚至会XX。因此,必须主动出击,迎接挑战XX。惟其如此,XX才能行稳致远。

这种写法是先提出分论点,然后论证必要性,接着说问题,最后提出对策。和前面两种方法的最大区别在于,第一种写法注重问题,第二种写法注重必要性,这种写法把两者融合在一起了,因此更适合于政论文的写法,但是为了避免对策部分过大过空,这里的对策需要写的更实一些。当然,如果要作为策论文的话,那么适当减少问题部分的论述,增加对策即可,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要学会灵活运用。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被框架中非常复杂的两个但是迷惑了,框架只是给出一个建议性的写法,只要你写的是问题就可以了,不需要一定用但是,可以说,如果,不仅,甚至这样的写法,给自己造成困扰。

2.改编:我们直接把上述内容打乱了填进框架即可。

让生活回归慢节奏,需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作为最能体现中华民族血脉与灵魂的代表性元素,只有“创造性转化、发展传统文化,才能给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支撑。但是,在全球化进程中,部分国人面对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丧失了文化自信,迷失了发展方向。

可以说,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内在力量。如果我们不加强重视,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必须主动出击,迎接挑战,既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和宣传,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也要讲好中国故事,研发推出一批国外民众喜欢的文创产品,让中华优秀文化看得见、带得走。惟其如此,传统文化弘扬之路才能行稳致远。

今天用了三种改编方法,其实侧重点各有不同,内容上也不是机械的套用,而是完全不同的三种文风。第一种侧重于对策的提出,第二种侧重于整体描述,第三种侧重于问题分析,当然在实际写作中,不一定说三个分论点一定要用三种写法,你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一种写法用在三个分论点中,也是完全可以的,人民时评中的许多文章就是这样操作的。

我们之所以要套用模板,是为了让文章更加有高级感,文笔更加成熟老脸,在短短几十秒的阅卷中,能够让阅卷人在看到的第一眼就感觉到与众不同,从而提升文章的档次,这才是根本目的。希望大家能够好好体会,在各地省考即将来临之际,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抓紧每一秒可贵的时光,走向上岸之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