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先问问您, 您对身边儿的北京人都是什么印象? 您北京朋友多吗? 要是多的话您可太有勇气了! 因为和北京人交朋友, 那体验可真是非同一般! 因为,您得随时做好如下心理准备, 不然…… 您得听得懂北京话! 按照国际惯例,小编先强调北京话不是普通话~ 要不怎么那音唰一下就消失了呢! 大猴儿卵,装垫儿台那都是小儿科~ 抽不冷说一句请下车, 您别给听成了卡车就勉强算及格~ 一些土话就更要命, 听着八竿子打不着的名字, 结果生活中您恨不得天天见, 好比说季鸟儿说的是夏天的知了, 您要想成鸟的种类那这天儿就没法聊了。 炸了庙也不是哪座寺庙炸了, 说的是某人暴跳如雷了。 这些您要听不懂,瞎了, 交流障碍实在太伤感情! 您得禁得住岔和损 嘿,北京哥们儿姐们儿之间熟了, 那岔起来真不是闹着玩儿的。 而且关系越好越爱逗咳嗽, 还有那么点儿口无遮拦。 可以说是:来者不拒,奉陪到底。 可以说和北京人互相岔, 实打实的是一门儿“高危”项目, 同时还是个技术活儿~ 小编给您讲一段子,您立马儿就懂: 前几天刮风降温, 小林和同事北京人小静一块搭公交上班, 小林是南方姑娘,冬天穿衣服少, 站台上冻得直打哆嗦。 上车后,小林感慨:“车里真暖和,跟被窝里一样!” 不想小静接过话茬:“你家被窝里有这么多人啊?” 整个车厢顿时笑翻。 您要因为这真往心里去了, 翻脸了不高兴了,那可就真没劲了~ 您得认识东南西北 在北京,说方向不说上下左右, 爱说东南西北, 好比说俩人坐一块儿有点儿挤, 您北京朋友就跟您说了: 你往东挪挪。 这时候您可不能 俩眼一抹黑,不知所云。 再比如说您问北京人他的方位的时候, 北京人指路肯定跟您说: 东边儿路口走到头外北拐, 而不是“向前走,右拐再左拐” 这对路痴的朋友们来说可太不友好了! 见个面儿恨不得还得先打开指南针辨别个方位…… 您得做好长成200斤大胖子的准备!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北京人啊, 相比穿、住、行来说,更讲究吃! 您可能说了, 这不是就说的吃货吗? 怎么就成了北京人的讲究了呢? 那小编肯定不服啊! 咱就拿刚过去的立冬节气来说, 北京人除了讲究吃饺子以外, 还讲究吃铜锅涮肉, 而且这讲究还是从宫廷里传下来的呢! 可谓是历史悠久了啊! 既然咱说到了铜锅涮肉, 那就顺着继续说这北京人对吃的讲究。 老北京铜锅涮羊肉讲究用 膛儿大的铜锅,导热快,涮的快 锅底呢,则讲究是 “清水一盏,葱姜二三 ” 肉就更甭说了,讲究以羊后腿儿为主,鲜肉、 剔除筋头巴脑,现切薄片儿。 会吃的主儿,除了后腿儿,还另配 “腰窝”(腰下部两侧)、 “黄瓜条”(肋条肉)、 “上脑”(上腹肉)、 “三叉儿”(脖颈肉)各一盘儿。 细品慢嚼,口感滋味儿都不一样。 ![]() 您瞅瞅, 这还只说了一涮羊肉就这么多讲究, 这要是把您熟悉的老北京小吃, 什么烤鸭、豆汁儿都说上, 那估计这篇文章就跟脱缰的野马一样, 是拉不回来了! 您得习惯他们说您 ![]() 甭管什么时候, 一张嘴说话肯定说的是“您”, 先开始有的朋友还不适应呢, 心说又不是服务业工作人员, 怎么走到哪儿都说您呢? ![]() 其实啊,这是因为我们从小儿就那么说, 家里也是那么教育的, 见到老师,长辈,说您那是对长辈的尊敬, 见到陌生人也说您,那也是对他们的一种客气。 小时候家里管得严的,谁要是说句你我他他的, 恨不得下一秒就是个大耳帖子~ ![]() 久而久之啊,是再也改不过来了。 而且有时候这“您”,还是一句讽刺。 好比说“哎哟,您多厉害啊。” 这就是一句最典型的。 当然大多数时候还是表示尊敬, 您啊,可得先习惯上! 最后!您得熟悉他们的套路! ![]() 当听到一个北京人说:“赶明儿请你吃饭”, 那可能这顿饭就吃不上了; 当听到一个北京人说,“孙贼,你丫等着!” 他可能早就跑的没影儿了~ 当听到一个北京人说:“不远,走两步就到”, 那我估计您可能得走半个小时吧~ 还有他们最强的套路:“我马上就来!” 那可能都快回家了那边儿还堵在路上呢! 因为北京的交通,是真的堵啊! 所以看到了这儿, 小编想问问您, 和北京人做朋友,您准备好了吗?! 欢迎所有四九城的瓷器们关注咱“北京城的爷”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