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沙原来曾有那么多园林

 文山书院 2021-06-23
长沙原来曾有那么多园林!它们的遗址在哪?

来源:长沙市图书馆、湖南城市记忆

作者:洪心怡

消失的长沙·园林寻迹

公元前176年,贾谊被贬,做了长沙王太傅。他在自己的居所里,种植柑树,栽种花草,开凿深井,并放着一张奇特的独脚石床,用来休息。

二十多年后,长沙定王刘发因为思念自己远在长安的母亲,在城东筑造了一座用来思亲的高台,后称定王台。台的旁侧,还一座名为蓼园的别苑。“蓼”是一种叶味辛、可入药的草本植物,引申意义为“辛苦”,在定王心中,台和园都是自己情感的寄托。

这两座园林,被认为是长沙最早的园林建设。此后,长沙园林史便不断被书写。

长沙的地域文化是历史长河式的,从古都一步步发展到现代都市,历朝历代都在此留下痕迹。而园林,因为其建设的特殊性,又尤其能反映这一长段历史的变化。

马王开局

贾谊和定王的园子虽早,但在唐代以前,长沙园林建设并不兴盛。真正改变情况还属五代十国的马楚王。

927年,南楚国建立后,马殷、马希范父子在全城布局,于东西南北各个方向都建造了王宫宫苑。

城北,有他们的避暑胜地。在湘春门(北门)外,他们修建了会春园,花园囊括整个开福寺,并以此为中心,可以想见其规模之大。

开福寺(图/开福区人民政府网)

寺前是行宫金华殿,寺后是碧浪湖。碧浪湖原来并不大,马希范将其扩张至千余亩,扩湖后清理出来的淤泥就堆积成了一座假山,名为紫微山。

碧浪湖湖面开阔,四周又种有大量植物,与紫微山相映,有“紫微栖凤,碧浪潜龙”一说,再配上嘉宴堂、袚禊亭、流杯亭等其他建筑,构成园内的盛景。那时节,马王常常带着自己的姬妾、子弟、学士来此,在山水间纵享人世间的欢乐。

城西有马王精心打造的另一处宫苑,文昭园。园内既有主持政事的天策府,又有九龙殿,殿内因为有八条刻成龙形的沉香木雕,加上马希范自诩为真龙天子,在殿内活动,才得此名。马希范爱好诗文,他模仿唐太宗李世民设立天策府文学馆的行为,也设立了“天策府十八学士”,常与他们在府中聚会,留下不少诗篇。

在城东,有一处池塘,塘中有小岛,名为小瀛洲。这里原来是唐代潭州刺史杨凭的园林——东池的一部分,柳宗元来此做客,还写下了《潭州东池戴氏堂记》。如今,它成为了马王园林建设的一部分。

都正街内的东池

古城长沙的南门侧原来还开有一门,在城墙的西南角,只因马王在城南修建的碧湘宫位于此,就叫碧湘门。碧湘宫如何辉煌,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碧湘宫的遗址到宋朝时还有所保留,并吸引了两位诗人兼画家——惠洪和黄庭坚,他们在此流连了一个多月,离开后,也仍用诗词追忆了美丽的碧湘宫。

这四个方向的园林是马氏父子的心血之作,也是王朝繁华时的见证,但最终都随着王朝的没落而一并荒凉了。

明王建府

马王之后,还能有这种雄心和财力在长沙城内外大规模修建园林的就是明代的藩王了。

朱元璋建立朝后,把自己的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1477年,22岁的吉王朱见浚到长沙就藩。他仿照紫禁城的宫制,对旧王府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使得吉王府面积达到了长沙城的一半左右。

(图/陈先枢)

在他修建的花园中,紫金园最为宏大,位于吉王府正殿承运殿的后方。这是继会春园后长沙又一大型宫苑式园林,俗名也叫大花园。

紫金园内的紫荆山(又名三洞山)也是一座人造假山群。山体全部用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堆砌而成,高大峻峭,内有迂回盘旋的石径,人可以攀缘而上,在山顶上俯瞰周围的风景。

山的西边是吉王开凿的万春池,也就是大四方塘。水面十分宽阔,人可以行舟游玩,况且池的北方和南方还各设有梳妆台、更衣亭,王公贵族们在此游玩,可以享受贴心的服务。

吉府的东南面,还有一处名为东圃的花园,园中有一个长廊形的建筑,宽到可以走马,所以叫走马楼。1996年,考古学家就是在走马楼原址范围内的一座明代砖井中发现了“吉府上用”、“大命成化年制”等款识的瓷器,证实此地曾为明王府的所在地。

王室园林的命运总由王室的兴衰而决定。和马王的园林一样,明王府的繁华最终也在清朝建立后,被终止了。

私园之风

园林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工程,主持修建它的人必须得有一定的势力、财力和文化素养。王公贵族自不必说,但是城市内私家园林的发展,却必须要待一批官僚、文人、富商、地主的出现。

一直到明清时期,长沙才逐渐成为区域性的政治、经济中心。它不仅是长沙府府治,长沙、善化两县县治的所在地,在湖南单独建省后,又成了省会城市。与此同时,长沙的地区经济也越发繁荣,文化教育成就也越来越突出。于是,长沙城在此时才逐渐兴起了一阵营造私园之风。

榕树园

明礼部侍郎庄天和,长沙人,万历年间的进士。他有一座私人园林,名为榕树园,在今长沙新开门(今兴汉门)内。这园子的水景十分突出,庄天和在此居住时,写下了《园中杂咏十六首》,诗中常提水色的美妙。“白日移轻棹,沿溪引兴长。岸花明锦缆,林雀下牙樯。浦逼蒹葭乱,洲回橘柚香。自谙渔父意,鼓枻咏沧浪。”庄天和笔下的美景带有故乡独有的韵味。

息机园

清初学者廖元度也是长沙人,生于康熙年间。1673年,康熙做出撤藩的决定。吴三桂带军叛乱,攻下湖南,并沿江布置下防御工事,也不再向北发展。康熙抓住机会,进攻湖南。廖元度的住房就在此次的战火中被毁,只得借居佛寺,一住就是八年,对现实也多了一些悲愤。

清光绪《善化县志》载省城图里标注的息机园(图/陈先枢)

到了晚年,他在长善两县的交界处,修建了息机园。息机是止息机心之意,晚年的他已经充满了归隐之心,在园内杜门不出,与世无争,他的园林也带上了超脱、独立的意味。

芋园

清道光年间,两江总督李星沅在今长沙解放中路立交桥一带修建了自己的园林,包括水月林、芋园、柑子园三个部分,人称李家花园。

水月林原来是一座寺庙,年少时,李星沅曾在此攻读。寺庙被废后,李买下此处修建了芋园。

道光二十九年,李星沅因病离职,回到故乡居住。他扩建芋园,将附近柑子园的地段也囊括进来,使园占地达2万平方米。规模之大,有民谣传唱:“头顶凤仪园,脚踏柑子园,中间就是李星沅”。

(图/陈先枢)

花园内有荷花池,占去了园子近一半的面积,可分东西两部分。园的北面有名为“自在香”的小山,山顶最高处有亭子,可以看尽整个花园。

园内有柑子园、怀庐、芭蕉亭等多个建筑群,厅堂、居室加起来有上百间,更不用说,那贯穿荷花池的长廊,以及围绕在池畔的镜澜小榭、知水月亭、梧笙联吟馆等22处景点。

乌桕、梧桐、黑松等佳树遍植在园内各处,又点缀着紫薇、绣球、腊梅等花草,他们在不同的时节开放,使花园的景色四季皆有不同。

李星沅好客,常常邀请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在自己的花园中饮酒作诗。他亲自给园子写下了楹联:“阅世倏中年,辛苦功名都历尽。娱亲偕小隐,读书耕种总陶然。”言语间,既有对时光的感叹,也有对老年生活的期许。

湘军归来

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倚重湘军,将其视为主要军事力量。而湘军在平灭各地农民暴动时也迅速成长,战绩显赫,使晚清一度出现“中兴”局面,军队的许多将领就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臣子,活跃在军事、政治的舞台上。

于是,湖南就多了一批这样特殊又显贵的人群。功成名就后,他们凭借着自身的财富和势力纷纷在长沙筑造自己的私园。此外,为了纪念曾国藩、左宗棠几位名臣的功绩,政府和湘绅又修建了纪念祠堂。于是,长沙城内出现了一批与湘军有关的园林。

曾国藩与浩园

曾国藩去世后的第二年,在朝廷指示下,湖南当局在今蔡锷路以东,中山路以北,局关祠以南的一大片区域建立了纪念曾文正公的专祠。

而在祠内正殿的后方,有一座花园,名为浩园,是清末长沙城最大的园林之一。

昔日浩园(图/红网)

由正殿后门出来,便看见一带青山,山后有一个大池塘,大约广袤十余亩,成曲尺形。长边狭仄,抵思贤书局。短边宽大,尽头有一八角亭,久经摧残,匾额已不可考。曲尺转弯处有一玲珑石山并小石桥。石山上有一茅亭,题曰'存朴亭’。由存朴亭下来,沿着石砖路,便到八角亭。八角亭南原来作为生员宿舍,迤东便到了'听雨轩’。此处楼台高耸,为园中最高处,可以看见城中风景。再东为回廊及石山小径,直达思贤书局,路上也可经过一大石桥,至正殿后厅。沿途花木竹树,极为美观。每年五月五日,仍照老例开放浩园一次。

——《曾宝荪回忆录》

1880年春,为商议在祠内建“思贤讲舍”一事,郭嵩焘尽地主之谊,在浩园内举行了一次盛大的聚会,邀请了一众政府官员、文化名人、富商来作客。两江总督刘坤一,湘军水师创建者彭玉麟,富商朱昌琳等皆在其中,众人在享受园中山水之色时,还提笔作画,并将其刻在了祠壁上。

郭松林与郭家花园

晚清的湘军将领郭松林在长沙的落星田街也营造了自己的私园,人称郭园。和曾祠一样,郭园规模宏大。在主人的邀请下,这里也常常成为省里名流的集会之所。

(图/潇湘晨报)

1910年的三月,郭园再次举办聚会,并留下合影照至今。从真实的照片中,不仅可以直观的看到郭家园林之豪华,还可以望见王闿运、谭延闿等名人的身影。

近代转折

从1840年到1903年长沙开埠前,长沙园林曾有过一个兴盛发展期,不仅因为湖南有湘军这个特殊群体,还有因为许多寓居在长沙的官宦也费心对传统园林进行了重建和扩建。

(图/陈先枢)

这其中,湖南粮储道夏献云就做了大量工作。同治十二年,他将粮道衙门的西花园——宜园重新精心建构,使园中的风景变得更加迷人。“宜”是宜秋,与粮道衙门的期许相符。而园内的亭馆也命名为“听秋声馆”、“延秋亭”等,与秋有关。

光绪元年,他又和巡抚王文韶一起扩建了贾祠,将里面的屈祠迁出,再新建了清湘别墅、怀忠书屋、古雅楼、大观楼等。光绪五年,他又主持重建了定王台以及蓼园,让这个长沙传统的文人觞咏吊古之地,重现生机。

但在1903年,长沙开埠后,殖民者进入,划定租界,不仅在城内修筑了西式园林,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思想价值、管理模式、审美情趣,影响了长沙本地。

许多园林主人就转变观念,将私人园林予以开放,转为公共化的经营,或者用作公共事业。著名的长沙富商、大慈善家朱昌琳就将自家的花园——馀园开放游览,园内有园丁提供茶水,也有小商贩售卖糖果,市民可自行活动。

1919年,曾国藩的后裔曾宝荪、曾约农姐弟将自己创办的艺芳女子中学搬入曾祠,继续自己的教育事业。此时的曾祠已经荒废不少,他们趁此机会,将园子重新修葺了一番。师生们还利用浩园这在长沙城内数一数二的美景,举办“游园会”、“纳凉会”、灯会,用来募捐以助人救灾。另外,朱剑凡也是利用自家的蜕园创办了周南女校,可以说长沙近代教育起步时的许多故事都发生在长沙的园林中。

艺芳女中今名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老校区位于今开福区局关祠,校园系原曾国藩祠浩园的一部分。图为田家炳校内纪念碑(图/长沙田家炳实验中学官网)

辛亥革命后,长沙园林的发展历史就大不相同了。新成立的政府开始了近代化城市建设。1924年,省长赵恒惕决定修复天心阁与阁下的一段古城墙,并辟为城市公园。1925年,天心公园正式对外开放,这是长沙也是湖南省第一个供人民大众游览休闲的公共园地。它的出现,是新时代的见证。而旧时代的王室园林、私家园林、官署园林等等都前后因为各种缘故,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好在,长沙园林中有故事者大多已经成了长沙街巷、地标的名字,给这个城市留下了最后的念想。

(此表主要列举了曾在长沙城内留下地标和街巷名的历史园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