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梅网友说“破额山前碧玉流”

 流响文学社 2021-06-23

▲李正阳题

本平台(黄梅文史哲)昨日在公众号“老家黄梅”上推发了《濯港余世显:破额山前碧玉流》一文,读者在文底留言说,大文豪柳宗元笔下的“破额山前碧玉流”并不是指黄梅县四祖寺的破额山和碧玉流。这引发了网友们的讨论。

网友 楚天一枝梅:
应该是黄梅四祖寺那儿的。
黄梅四祖寺“破额山前碧玉流”
网友 面哥: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採蘋花不自由。这首诗到底写哪里?黄梅的文人墨客十之八九都会说写的是四祖寺。黄梅的出版物也都认为柳宗元写的就是四祖寺。四祖寺花桥的墙上也有人写了这首诗。

但少有人会逐字逐句推敲,诗里面描述的哪些和黄梅四祖寺相符,哪些不搭西里缸。不管许多,反正里面有“破额山”,“碧玉流”,就是四祖的,四祖后面的山就叫破额山,花桥下面有人刻了“碧玉流”三个字。至于“木兰舟”,“潇湘”,“蘋花”等,可以忽略不计。

高度存疑,基本可以排除。有破额山、碧玉流的地方,多得数不胜数。有水路,能行木兰舟,有蘋花的,四祖不具备。潇湘,更可能是指湖南那边。

网友 楚天一枝梅:
也不一定。沧海桑田,可能在翟港一带泛舟,遥望双峰尖。古人本来爱吹牛,直下三千尺之类的。

网友 面哥:
反对立场论,用事实、证据、逻辑说话。不能因为我们是黄梅的,就说柳宗元写的是四祖。柳到黄梅,就只写这么一首诗?在濯港泛舟,遥望破额山,这也说得过去,但这样的场景,也是可以在很多很多地方展现啊。重点是,行成不了证据链。春风无限潇湘意,何解?欲採蘋花不自由,何解?还有最最重点,柳写这首诗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是什么?
网友 楚天一枝梅:
过去下乡一带可能全部是水乡,有水就有景,诗人偏爱这些。白居易的琵琶行不也在黄梅的对面写的吗?

网友 剁椒鱼头:
古时候的文人骚客到处游山玩水,一时兴起还即兴赋诗一首,活的是潇洒。

网友 面哥:
有水有景,不一定在黄梅呀,有山的地方,连绵起伏,有高有低,形状就像破额,有山必有水流,都可以称之为碧玉流。古代文人墨客法定假日喜爱泛舟吟诗作对,诗中单凭“破额山”和“碧玉流”几乎可以泛指许许多多的地方,黄梅只是其中之一,当然也是不能排除的。

只是,诗人应该不会兀突突写就四句无厘头的诗,还能流传至今吧?它总得有某种依据,或某种场所,或抒情或抒景,或写人或写感,就是说一定有个渊源的。柳老师在黄梅写这首诗的证据是什么?哪本书可考?这是关键。

网友 湖北柳岸: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黄梅的根据,是柳公权写下碧玉流三字,刻于石上,至今犹存,柳公权柳宗元叔侄对黄梅破额山四祖寺情有独钟。
网友 面哥:
柳老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距今在八百年开外,而留在四祖花桥下的石刻,有这么久的年数?黄梅的石刻有很多,光是邓文滨的就不少,现在很多也风化了,邓不过百把年。花桥底下会不会是唐宋后面朝代的石刻呢?

还有,仅凭“碧玉流”这三个字,还不能笃定就和这首诗有关。再,那“碧玉流”三个字,旁边没有落款吧?肯定是柳公权写的?

黄梅自古文化灿烂,底蕴深厚,名人辈出。柳宗元的这首诗是否和黄梅四祖有关系,要参考历史文献,牵强不得。四祖寺花桥下的石刻诗词,不会都是诗人游此景所写,例如此首就有点牵强附会,原本在柳州互酬的诗凑巧因山名相同而借过来,只不过是提高景点的知名度而已。巧的是,恰好有“破额山”“碧玉流”。

石刻,只能证明是有人刻上去的,刻字的工匠,不一定会写诗呢。有可能是别人写好后,工匠照着字刻,就像现在打墓碑的石匠。话说,在坚硬的石头上刻字可不容易,很要点许平,不像我们在竹子上刻“XXX到此一游”。后人,尤其是对自己书法有自信的人,把前人的诗句刻在某处,也很正常。不是偏要相信百度百科,而是说是柳写黄梅,证据不足啊。


网友 弘度:
柳没有到黄梅的记录。白居易还差不多。

网友 面哥:
白居易的琵琶行,第一句就交代清楚了,所以没有争议,这点对柳宗元表示一下不满[呲牙]好像说“手可摘星辰”也有争议。后人也挺难的,不但要准确翻译你们前人说的话,还要指出出处,还要考试。就好比前辈吃完辣条,却要后人看包装说出这包是谁吃的,在什么时间,是登高还是赏月还是泛舟,还是喝花酒。
广西柳州“破额山前碧玉流”

网友 西山老农:
这首颇负盛名的小诗,是作者任柳州刺史时写的。一、二两句,切“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经过象县的时候作诗寄给作者)”;三、四两句,切“酬(作诗酬答)”。“碧玉流”指流经柳州和象县的柳江;“破额山”是象县沿江的山。
【链接】破额山前碧玉流 不在黄梅 在广西这里↓
柳宗元与破额山
中国N0.1:禅宗之源 黄梅四祖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