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昆云山房作品选

 新用户0334swDy 2021-06-23

王效琦、男,甘肃天水市甘谷县人,地方文史学者。曾在党校系统工作,退休后从事地方文史研究。出版有《甘谷民俗》、《甘谷方言》《王权评传》《朱圉山的秘密》《甘谷传说和民间故事》《王权学术研究资料辑录》等著作。

《尖山赋》

渭河之南,冀邑之怀,有山高千仞,其峰尖耸,高插天际,故名之曰尖山,又因其山形势险峻,状如展翅冲天之凤凰,故又名之为灵凤山。尖山者,属秦岭余脉,朱圉山支脉,距邑西南五十里,绝顶有寺,时现五色祥光。寺以山名,曰尖山寺,亦称通天观,又誉为西五台。始建于汉魏六朝,清穆宗同治三年、民国廿五年经两次修缮,为省级文物保护之古建筑,又为省级森林公园。

斯山也,钟山之秀,集仙之宅,占井鬼之分野,据秦发祥之故地。汉魏遗迹,六朝物华,荷天衢以傲苍穹;明清建筑,一山明秀,恢地紘而耸古冀。灵凤鸷立,羽翼张而翱翔;钟阜邻比,见龙蟠之逶迤;冀城遥屹,若虎踞之昂扬。俯瞰渭河,如带如袍,山沐秦风,犹闻千年之古韵;三教荟萃,神殿依山而构筑,景点密布,玄览奇章以纷呈。南望朱圉极峰,汉书有载,“石鼓不击自鸣,鸣则兵起,”有诗叹曰:“石鼓震声通天应,土盆灵芝岁岁生”。西与无畏山并峙,云雨之所出。灵泉清澈凌冽,云生则兆雨;林木葳蕤幽深,雾收而天晴。北控丝路要冲,襟带永宁古镇,依陇海之通衢,赏万家之灯火。东接大像山石窟,享旅游之便利,山灵引凤凰,地瑞迎宾客。山南之侧,悬崖峭壁险峻、令人目眩神迷,有凌空飞翔之感。山北之麓,松柏葱茏翠青,杂树密集茂盛,时见野彘麋鹿奔突。幽谷山泉冒喷、溪水清澈,穿沟绕石,淙淙咚咚北向而去。牧场青草茵茵,花香扑鼻、鸟语悦耳,牛羊悠然草地。芸芸生物,共沐神灵护佑,同迎四方嘉宾。

风和日丽,天朗气清之时,趁闲怡情,来此寻幽抒怀。挟太虚兮摘云朵,友麋鹿兮可怡情。瞻圣迹之遗存,悟神佛之咒偈。禹王奠朱圉,九派始分流;襄公设西畤,六畤从兹肇。唐王之墓,流传千年故事,太白饮泉,谅非空穴来风。仲芳贬谪狄道,留下羁旅之思,至若康熙西游,曾有民间传说。更有殿宇巍峨,玉阙昆仑,拟状于斯,迨至天界神韵,千祀遗响,天竺梵音,遂定鼎彝。然则历兵燹,经文革,佛神毁没,人心迷惑。宝藏是匿,精华久掩。欣乎拨云见日,佛现重光,神显灵验,玉冠耸翠,彩虹镜明。若夫栖云精舍,托岫疏阶,凭林结栋,庙宇宏伟、布局前低后高,错落有序,檐阁纵横,构造精巧,起脊卧兽,雕梁画栋,绘画精堪细腻,神像栩栩如生。佛道和谐共处,殿宇鳞次栉比。大雄宝殿,巍然耸跱,殿中三圣,接引飞天。殿前则牌楼山门,钟鼓经幢,途通定天通衢,遥眺丽日飞甍。聆三霄玉堂磬声,受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蒙药王爷禳灾祛病,祈无量祖师免水火之难。济物度人,无不显灵,感应事迹,简丹难穷。佛殿后则灵凤飞来之峰,有明月之台,畅观之亭,游心乎今古,纵目骋怀,闲逸于楹轩。

是地七大景区,抒写佛缘道缘,卅二景点,路径相通,融为一体,尽显人间美善。明清建筑,陇右风流丕显,名人石碑,民国印象重现。梁顶石猴,天然去雕饰,腾云降凡间。三霄古殿,居景区中心,向四周辐射。东峰有龙起之势,凤飞之态。过敛翅岩,经灵宫殿,拜山神庙,饮太白泉,洗心泉边洗心,白石岩下小憩,豹子洞口好吹箫,白云庵里可观云,深入虎穴寻虎子,上天梯上可上天,八卦台下品三国,卧龙坪上思诸葛,唐王坟前祭高祖;向北则如凤翔于层巅,或如凤颈,奇峰崭峣而翘楚,或如幻景,幽洞空旷而迷踪。群岚掩杳,山鸟时鸣,气蕴百花馨,风吹千壑鼓。林深吹萧不见人,山高饮酒伴白云。燕子来时,春来赏花百花灿,酷热难当,夏季避暑无需扇,北雁南飞,秋霜红叶染万山,雪花飘飘,冬天雪景似梦幻。四季风光不同,随时序而迁变;雄峰古刹,一方丽色播远,修身养性,贵同体于自然。

遵执事之嘱托,献拙文于丽典。赞曰:冀城锦绣,汉魏名蓝,怡红拾翠,春水秋岚。尖峰耸峙,灵凤腾天,神仙宅窟,佛家圣殿。摄生悟道,精气神涵。拟文作颂,躬逢盛典,尖山庙会,贻世美谈。

《王心如祭文》

维公元二0一七年九月六日水沟王氏子孙暨王权学术研究会王权书画协会致祭于中宪大夫、重宴鹿鸣、赏加四品衔、陕西补用直隶州知州、富平县知县、甲辰科举人王心如先生之灵曰:

哲人之逝,已逾百年,循良泽久,后人犹思。襄公赞誉,百姓修祠,关陇文魁,天下少有,陕甘吏治,堪称第一。时为季清,浮沉宦海,兵祸肇起,独入虎穴,诚心感天,叛民投戈。十年兵事,运筹帷幄,剿抚战防,谋略征伐。宁远城危,先生请兵,林公韪之,而不即用,怒而辞职,乃调黔勇,解民倒悬,城得以存。循吏为师,纾民困苦,粥厂济民,耕牛助农,招抚疲氓,革除弊政,赫然有声。上峰邀功,刻意讳灾,虚报粮产,致书改册,先生拒绝,为此解印。民众赴省,请愿留任,为免民变,得以回任。亲民爱民,犹如父母,面对强权,危害不惮。过境大臣,仆人仗势,索取无度,责以重杖。理讼办案,秉公执法,刚明廉峻,振惰柅奸。辞官归乡,教书育人,著书立说,文献千秋,晚清文坛,独立陇右。岁月频更,时事日新,后学虔诚,以写悼念,呜呼哀哉,尚飨。 

《秋季,我去寻找秦人的足迹》

秋季的太阳,仍然热力四射

此刻,我穿行在密林深处

周围,是印象派流光溢彩的油画

脚下,是秋叶铺就的松软地毯

秦人的西畤

深藏在朱圉山巅

数千年的岁月剥蚀

花岗岩上的玄鸟仍在

诉说着它的子孙如日方升的崛起历程

也表达着对一个强大帝国陨落的哀叹

远处传来一曲秦腔老调

打破了山的沉寂

我凝望着秦人的石雕

质朴厚重而富于创造活力的艺术

有着秦腔一样的风韵

这是一个追求生命永恒的民族雕像

这是一个举世无双的石雕公园

这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帝国宣言

终于找到了

一处桃源圣地

可以静静地给我的生命加油

可以轻轻地给我的灵魂疗伤

把我遗失的心从新安放

在这里度过生命的秋天

数千年的时光倒流

我耳旁隐隐传来战马的嘶鸣

玄鸟带我

乘着浩浩秦风

跃到苍天与大地之间  

跃过山月的阴晴圆缺

去追回交交黄鸟子车三良

去寻觅蒹葭苍苍在水伊人

《留在记忆深处的故乡炊烟》

在记忆中的往事历历

最难忘故乡的炊烟

当暮色降临大地

落日的余晖映红无畏山

先是一家、两家的土屋

冒出来一柱乳白色的炊烟

慢慢地家家户户的炊烟升腾

一缕缕的炊烟混合弥漫

终于浑然一体

浸染得山村如水墨画中的仙境一般

柴火的烟味夹杂着诱人的饭香

随着炊烟在野外飘荡弥漫

空气中有一股躁动

犬吠夹杂着飞鸟归巢的呼唤

村妇唤儿归家的声音也隐隐约约

随着炊烟在村间飘荡而后渐渐消散

炊烟在阳光中弥漫的时候

我曾经游玩在故乡的小河边

细碎的沙子抚摸着脚底

清澈的流水亲吻着脚面

折不断的树影摇曳婆娑

因风而飞的柳絮如白雪片片

玩伴们泼水、追逐

惊起水边的鸭鹅四处逃散

炊烟升腾而起的时候

我曾经放牧在故乡的无畏山

吃饱了肚子的牛群相聚待归

角斗中折断一只角的犏牛是它们的首领

它淡定地等待着我们这些放牛娃的命令

随着一声吆喝

牛们跟着那头健壮的犏牛迈步扬蹄

沿着陡峭的山路赶向河边

当它们奔到小河边畅饮的时候

暮色苍茫中最后的落日余晖就洒在东山

炊烟和山雾连成一片的时候

我曾经默默倚窗看秋雨连绵

烟雨中雾锁山村烟罩农舍

院旁高大的榆树氤氲着山岚

树上的喜鹊梦醒时

山岚就被它们一阵阵的躁呱驱散

屋檐下也飘荡着烟雨云雾

栖息的麻雀觅食归巢时

山雾退去后只剩下一缕缕的炊烟

留在记忆中的往事历历

最难忘故乡的炊烟

故乡炊烟的温馨深入我的骨髓

故乡炊烟的暖意永留我的心田

《无畏山寻芳》

多么仰慕竹林七友

可以纵意所如

可我

就连幕天席地都无法做到

曲水兰亭已经杳然远去

如今只能在画中想象和体味

也不知道桃花源究在何处

只能寻访故乡的无畏山

无畏山

就是我心中的曲水兰亭

就是我梦中的桃花源

哪里山青水秀处处奇卉

可以畅叙幽情

可以俯仰天地

可以游目骋怀

选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

携朋呼友,登临山巅

随心所欲,漫步寻芳

栖息在紫陌花间

忘记一切生活的烦恼

眼前只有

微风吹过,白云飘过

蝴蝶嬉戏,蜻蜓乱飞

我知道这花儿必将落去

繁花似锦,终将换成白雪皑皑

在这春的季节

且珍惜

每一缕花香

每一声鸟的啁啾

每一朵飘过的白云

还有这风和日丽

碧卉青丛漫山翠微

人生苦短,就似这花草一般

开花结果之后

就是萧瑟秋风之中的凋谢枯萎

纵然是帝王将相,也逃不出人生轮回

忘却世事变迁尘世喧嚣

享受这眼前美景

花丛且陶醉

《我的梦在远方》

我的梦在远方,

无论这疯狂的世界,

把我抛向何方,

我的梦永不会消逝。

在尘世的荒漠中随风流浪,

在虚幻的现实中苦苦寻觅,

故乡锁在遥远的回忆里,

我未来的栖息地,

就在一弯彩虹升起的地方。

路在天涯,

无须彷徨。

我的梦在远方,

放飞牢笼中囚禁的心灵,

思想的鸷鸟在自由的天空飞翔,

付予时间的,

是我全部的欢乐、痛苦和哀伤。

付予空间的,

是我一生的文思、追索和向往。

用酣畅淋漓的笔墨,

在万里蓝天任意挥写豪情。

悠悠苍天,

任我翱翔。

我的梦在远方,

有一个声音告诉我:

日出时面朝东方,

你的梦想就在朝阳之上,

月圆时抬头仰望,

你的梦就在月亮之上。

我在天地之间不舍地追索,

岁月流逝,昨天已往,

朔风吹干了我全部的忧伤,

生命被梦想的翅膀托起,

寻觅自由,

守候信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