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北朝时期的羌族政权邓至国曾经在磐安南部山区建立统治探讨

 新用户0334swDy 2021-06-23
磐安南部山区是一个神秘而富有魅力的地方,那里有秦襄公建立的大型祭祀场所莲花山、张口石石雕群落(笔者五年前开始陆续发表过相关考察文章参见《博客中国》“昆云山房”文章),也有后代羌族政权留下的许多文物。
一、传说中的“藩王”何许人也?
在当地人的传说中,有许多藩王的故事,有好梢廓村的藩王碑实物证据,那么这些传说中的藩王到底是历史上哪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我曾经揣测过是否为吐蕃王朝或者是宋代羌族部落曾经在当地建立政权遗留的传说和文物。可是一直苦于没有直接的实物证据来证明这些猜想。前几天原建华先生来电话,说好梢廓藩王碑的字有人拓出来了,是“邓相”两个字,并说可能与邓至国有关。这是探讨藩王和藩王碑历史的一个新线索。我于是沿着这条思路进行探索,得出了一些可以与传说相互印证的结论:当地传说中的藩王就是南北朝时期羌族政权邓至国国王像舒治。
二、“藩王碑”是什么碑?

在好梢廓村有一块巨石,当地人称之为“藩王碑”,上面字迹模糊不清,最近有人采用拓印还原了藩王碑上的字,原来上面就两个字:“邓相”。

从这两个字推断,这块巨石,应该是邓至国的北部界碑。为什么得出这个结论呢?因为邓至国国王姓“像”,“相”是“像”的通假字。其意思是像姓国的北部边境。

这里让我想起动物界许多动物宣示统治疆域范围的方法,是在它的边境撒尿,例如狮子、狼等都是如此。而开拓疆土的帝王们都是以界碑界石来宣示自己统治的疆域。“邓相”碑就是邓至国宣示疆域的界碑。

三、好梢廓村的村名考证及其与邓至国的关系。

“好梢廓”村的意思是出产好柳梢的城廓(或庄廓)。至今这里仍然盛产有质量上乘可以编织箩筐的柳梢,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仍然有专门编织箩筐的村民,现在已经没有人从事这一行业了。“廓”被讹传为“科”,应当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事,这个现象普遍存在于甘谷地名中,凡是带“廓”字的村庄名,几乎无一例外都被讹传为“科”(参见笔者文章《甘谷被误读误写的地名》)。

从好梢廓村遗留的藩王碑,以及好梢廓村遗留的“上好梢廓”“下好梢廓”仍然被当地人称为“上街”“下街”来推断,好梢廓村曾经是邓至国的北部边境重镇。那些民间传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邓至国在当地留下的口传历史。

四、邓至国简史


关于邓至国的介绍,百度是这样说的:“邓至国,又称邓至羌、白水羌,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个羌族所建立的政权,其疆域自亭街以东,平武以西,汶岭以北,宕昌以南,辖区大致包括今蜀陇间的白水江上游南北以及岷江上游诸地。”“邓至国都城邓至城(今中国四川省九寨沟县西),首领姓“像”,史籍第一位有记载的首领是像舒治。”
根据《周书》记载邓至“有像舒治者,世为白水酋帅,自称王焉”;又《魏书》记载“其王像舒治遣使内附,高祖(北魏孝文帝)拜龙骧将军、邓至王,遣贡不绝。”《周书》记载邓至自像舒治十一传至像檐桁,约七八十年。西魏恭帝元年(554年),邓至王像檐桁失国奔长安,投西魏,西魏太师宇文泰派兵护送他回邓至复位。当时,邓至以西诸地仍被吐谷浑占据。其后事史籍未载,北周代魏后,在其地设立邓州,邓至国最晚应在此时灭亡。《魏书》记载邓至者,白水羌也,世为羌豪,因地名号,自称邓至。其地自亭街以东,平武以西,汶岭以北,宕昌以南。土风习俗,亦与宕昌同。其王像舒治遣使内附,高祖拜龙骧将军、邓至王,遣贡不绝。《梁书》记载邓至国,居西凉州界,羌别种也。世号持节、平北将军、西凉州刺史。宋文帝时,王象屈耽遣使献马。天监元年,诏以邓至王象舒彭为督西凉州诸军事,号安北将军。五年,舒彭遣使献黄耆四百斤、马四匹。其俗呼帽曰突何,其衣服与宕昌同。
从以上记载看,邓至国疆域南至平武,北至甘谷南部山区,东至秦州、麦积山,西和、礼县,西至宕昌、九寨沟这样一个区域范围之内。下图是我根据历史记载在现在的地图上圈的邓至国疆域范围。


由于邓至国是一个延续了几十年时间,统治区域不大的袖珍小国,历史记载简略,缺乏详细的史料,很少有人关注历史上还有这么一个政权存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